■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都庆新
如何让现在的孩子饶有兴致地品读古圣先贤的作品,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激趣导学。
诵读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教学手段。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按文言文的节奏读课文,因而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把读通读懂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读与思结合,读与讲结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内容,读中体验文章情感,读中赏析文中的精妙之处。
第一,读准字音。学习新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生僻字的读音,认读词语,初步理解字词含义。不少文言字词使用频率较低,要强化认读。
第二,读清节奏。语音停顿一般靠语意来确定,也可借助文言虚词进行判断。如“今齐地方千里”,要在“地/方”处断句,意为“土地方圆”,和今天的“地方”意思迥异。节奏不清,就不能准确理解文本。
第三,读出感情。文言文的语言精练,语意丰富深刻,有诗一般的韵味。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品读,耐心品味其中意蕴深厚的语句。
第四,指导方法。熟读精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作者与学生对话,文言文中的美变成学生眼中的美;讲究吟咏,在文言文课堂上经常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日积月累,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敏锐的感悟能力。
第五,学会质疑。学生诵读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学的过程,一定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
文言文教学中,积累越丰厚、归纳越全面,学生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就越强,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对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分类归纳、识记,是学生能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重要条件。
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在分析比较中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是采用自读笔记进行梳理。学生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等,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形成自读笔记,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修正、补漏、评价。
二是心怀语境,字不离句。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三是加强背诵识记。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学生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我非常赞同语文教育家张志公的说法,“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在这走进走出的过程里,我们带领学生不仅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也积累了文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里,言实际上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它最终是为文服务的。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文言并举,文言并重,通过文言文教学,既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现实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现象:
其一,重言轻文。传统型文言文教学都是从字、词、句的解释入手,再到段落、整体的梳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重言轻文,但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审美情感等内容却重视不够。理由之一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困难在语言,因此语言本身应该成为教学重点;理由之二是,试题中涉及文言文时只考言,不考文;或多考言,少考文。抓言是实,分数见增;讲文是虚,功夫白费。应当说,文言文教学重视语言,把语言落在实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言轻文往往表现为只见言,不见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被生生剥离,只剩下干巴巴的“之乎者也”。如果只着眼于词语本身,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承载的丰富的内容,那就成了“买椟还珠”。
其二,重文轻言。理由是只讲言,不讲文,引不起学生兴趣,而兴趣问题事关重大;再者,文言文辅导书比比皆是,学生们辅导书手中拿,字词句不用怕,字词句的意义只要记住就行了,教师讲解毫无意义,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实现由务实到务虚的转换。这种思想落实在教学中,往往是重文轻言,言文分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不管字词。离开言而谈文,文就必然显得空泛。
学习文言,我们要注重启迪学生思考,文言并不再是死板的“之乎者也”,而是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人真正 “古为今用”。我们学习文言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读古文以启迪智慧、丰富心灵。
文言文教学如果把文章肢解为一个个文字,那就毫无美感。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一方面,创设氛围,以情导入。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资料给学生感官上的濡染,让学生在濡染中进入文本。如教学《口技》时,我们先播放从央视《星光大道》栏目走出的刘大成表演的口技《农家的早晨》,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人、一嘴、一叶子描绘出的一个清新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究的学习欲望,这时再梳理文章,学生就能充分地了解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了。
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再现文本。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们把它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在角色中感受妻、妾、客之“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生动情态,在表演中体会邹忌讽谏的技艺、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品质。这都有助于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激趣导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可以讲述故事,以事明理,在讲述中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趣闻逸事来吸引学生;或者以诗联渲染,创设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