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理疗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影响观察

2018-11-07 03:20黄秀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0期
关键词:理疗上肢针灸

黄秀玲

临床中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即为脑卒中[1]。就目前医学技术而言, 其针对脑卒中的治疗, 已然上升至一个高度,能够良好地控制疾病发展, 减少患者死亡率。但在治疗过程中, 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后遗症, 严重时甚至致残, 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2,3]。本文研究针灸与理疗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5例, 女35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8.72±10.5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62例, 女38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8.69±10.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针灸治疗, 具体为:①头针治疗:给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取患者太阳穴(双侧)、印堂穴、四神聪穴、百会穴以及运动区和感觉区, 使用毫针(25.00 mm)刺入治疗, 太阳穴选用直刺方式, 其他穴位选用平刺方式。②体针治疗:给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 取解溪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侧肩髃穴,使用毫针(0.30 mm×40 mm~0.30 mm× 50 mm), 先进针到常规深度, 在得气后连接G6805电针仪使用疏密波, 按照侧肩髃穴-曲池穴-环跳穴-阳陵泉穴的顺序留针15 min, 然后再更换为外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解溪穴, 留针15 min。头针、体针同时进行治疗, 按照1次/d频率, 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理疗治疗, 具体为:①使用理疗仪器为SUT-400型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北京东健公司生产), 在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治疗的声强和时间, 在患者脑水肿症状消除后进行治疗。②脑超声治疗。治疗时将涂抹了导声糊的4个超声头, 分别置于患者头部病侧的颈内动脉、颞窗、病灶头皮反射区和椎-基底动脉4个部位, 固定好超声头。③中频电刺激治疗。将电极板放置患者足三里穴、悬钟穴、阴市穴、外关穴、曲池穴、臀臑穴,使用弹性带固定好电极板。脑部超声和中频电刺激均同时进行, 按照20 min/次, 1次/d频率, 治疗20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4]比较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McGill疼痛、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越高代表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cGill疼痛评分越低代表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McGill疼痛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为(10.62±3.05)分, 低于对照组的(16.62±3.04)分,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0.32±1.81)分, 高于对照组的(15.64±1.9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改良Barthel指数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 100 治疗前 30.15±21.06 29.15±19.76 22.34±2.49治疗后 65.49±20.67a 59.62±25.06a 13.62±5.18a对照组 100 治疗前 30.65±20.45 28.69±20.48 22.61±2.15治疗后 50.61±20.48 45.62±24.72 17.49±5.39

表2 两组McGill疼痛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McGill疼痛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McGill疼痛评分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 100 治疗前 20.59±3.18 8.16±1.52治疗后 10.62±3.05a 30.32±1.81a对照组 100 治疗前 21.05±2.95 8.20±1.34治疗后 16.62±3.04 15.64±1.98

3 讨论

临床针对脑卒中的预后方面处理, 目前致力研究在采取必要药物治疗基础上再根据祖国医学的针灸、理疗等理念和现代医学技术实施联合治疗。祖国医学中, 判定脑卒中属于“中风”类型, 而导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因素为瘀阻清窍、外泄入中经络等, 而针灸中使用电针, 能够有效疏通患者经络、调节气血, 其中头针能够起到开窍醒脑效果, 体针能够对患者机体瘫痪部位进行刺激, 从而调节其身体机能, 通过刺激大脑皮层, 提升其功能区的身体能力。理疗治疗中的脑超声能够起到理化(激活神经元细胞)、温热(提高机体酶活性)、机械振荡(调节患者血管弹性)三大生物功效;而中频电刺激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肌肉萎缩, 维持患者机体外周神经元的正常兴奋性[5-9]。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理疗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McGill疼痛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为(10.62±3.05)分, 低于对照组的(16.62±3.04)分,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0.32±1.81)分, 高于对照组的(15.64±1.9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伯先等[10]研究中显示, 3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使用针灸和理疗的联合方案治疗, 其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运动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仅进行单一治疗的30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由此可以证明本文结果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 针灸与理疗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理想,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 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理疗上肢针灸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石墨烯理疗U型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