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明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儿科中常见的危重症疾病, 其发病较为迅速, 疾病进展较快, 临床死亡率较高, 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虽然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1]。本次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于2016年8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入院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X线、超声、CT等辅助检查确诊)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岁, 平均年龄(3.21±1.77)岁;平均病程(5.51±2.18)d。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最小7个月, 最大8岁,平均年龄(3.44±1.69)岁;平均病程(5.49±2.2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建立临床护理小组。由本科的护士长为小组组长, 带领全小组成员在业余时间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进行资料查询, 全面学习相应的护理技巧。②循证问题。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认真分析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以及病情进展等, 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同时根据患儿的不同差异, 及时更改护理计划, 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③循证支持。小组组长领导本组的相关工作人员, 对其循证护理的问题进行文献搜索, 并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结合患儿的自身特点, 对其进行改进和落实。④循证护理措施。a.加大患儿的基础干预, 保持患儿的仰卧位, 并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鼻腔内以及口腔内的分泌物, 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2]。b.重视心理干预,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 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较为困难, 所以针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 无自主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应做好其监护人的心理护理, 同时可以通过抚摸、拥抱患儿等方式, 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亲近感。而面对有自主沟通能力的患儿, 护理人员可先和其做游戏,让患儿熟悉护理人员, 随后再和患儿进行沟通, 不断的夸奖患儿, 并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 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进而保证护理的顺利实施。c.饮食干预, 针对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其饮食应格外注意, 应以易消化、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食物应保持半流质状, 而针对于需要母乳喂养的患儿, 应确保患儿母亲的营养摄入, 同时控制喂养次数以及量[3]。d.运动干预。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式, 根据患儿的情况实施主动和被动干预,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如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时停止, 运动应以舒适为宜[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护理后, 其临床体征以及症完全消失;有效:患儿护理后, 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所改善,X线下肺部纹理有所缓解;无效:患儿护理后, 其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显效20例, 有效2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儿显效18例,有效24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护理前, 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 肝肋下增大程度(cm)观察组 50 护理前 52.44±3.28 143.71±8.03 2.21±0.44护理后 34.55±12.72a 110.28±20.51a 0.85±0.42a对照组 50 护理前 52.71±3.12 143.88±7.96 2.25±0.38护理后 43.72±13.01 126.94±27.42 1.41±0.34
循证护理干预是临床中新型护理模式, 主要分为强调、分析、总结三个过程中, 并注重和患儿自身情况相结合, 全面贯彻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 而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 先进行疾病的学习和分析, 找出疾病的诱发因素以及相关信息, 并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制定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力求予以患儿一个最佳的护理方式, 不仅能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还能确保患儿家长对护理的辅助效果, 同时通过饮食、加大基础护理以及运动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可以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加速其恢复[5-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显效20例, 有效2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儿显效18例, 有效24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 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各项指标, 保证患儿的健康, 加速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