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 杨军晶 洪汝清
高血压在医学临床上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终身性疾病,根据病因种类可分为2种, 即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截至目前尚无准确结论。经相关研究证实, 一旦患上高血压, 则人们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提高[1], 不仅会对自身身体带来较大伤害, 还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 故选择优质的干预措施尤其重要。本文意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对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试验,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收治时间依次排号, 奇数为对照组, 偶数为实验组, 各69例。对照组中, 女32例, 男37例;年龄27~74岁, 平均年龄(42.52±10.71)岁。实验组中, 女28例, 男41例;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42.79±10.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 包括进行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 主要如下。①用药干预。为提高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 医护人员应实施宣教,告知其谨遵医嘱用药对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 宣教内容涉及药物的种类、作用、用药方法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当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 可建议其记录自身感悟, 目的是让患者对用药效果的感知更具直观性, 努力把坚持按时服药当成生活习惯, 存在于自我认识体系中。给患者与家属讲解如何自我监测血压, 并对其结果进行记录。②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遵循“胆固醇低、糖低、脂肪低、盐低、纤维素高”饮食原则, 多吃瓜果蔬菜。为缓解肠胃负担, 七八分抱是较宜状态, 切勿暴饮暴食。若患者体重超高,热量摄取量需严格控制。建议患者多饮水, 不喝浓茶、咖啡等,禁烟禁酒。保证自身作息时间规律, 生活习惯科学。③心理干预。因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不高, 且治疗跨度大, 会产生大笔经济支出, 心理状态较不稳定, 经常感到焦虑、烦躁等, 消极情绪会使得病情加重, 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恢复时间延长。医护人员应做到多和患者交谈, 让其了解具体治疗流程, 并了解自身病情严重程度, 明白高治疗依从性对改善身体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家庭支持是患者对抗病魔的基础前提, 医护人员应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 建议经常关心、鼓励患者, 尽量不和患者发生冲突而造成其情绪激动。④运动干预。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年龄, 为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慢跑、太极拳等,从而使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与体制能明显增强, 并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注意:运动期间如果存在气促、头晕等表现, 运动即刻停止。重体力劳动与力量型运动(举重、球类等)不适宜开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及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评分越高, 治疗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 且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后, 实验组饮食和生活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诊断标准、并发症知识、药物知识、具体危害知晓率分别为91.30%、92.75%、86.96%、88.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60.87%、56.52%、57.9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69 168.53±16.47 126.52±10.26a 106.33±19.66 78.19±6.74a对照组 69 168.59±18.59 158.83±14.87 107.49±22.56 87.62±9.88 t 0.0201 14.8558 0.3220 6.5494 P 0.9840 0.0000 0.7479 0.0000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饮食和生活依从性 运动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实验组 69 29.42±1.79a 26.73±6.29a 27.32±4.17a对照组 69 22.49±4.81 21.58±8.31 21.79±3.42 t 11.2163 4.1047 8.5175 P 0.0000 0.0001 0.0000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n(%)]
近年来我国患上原发性高血压的人数越来越多,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更高。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诱因较复杂, 遗传、年龄、环境、精神、生活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3]。经研究证实[4,5], 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密切关联。换言之, 若患上原发性高血压, 则引发其他多种疾病的几率也极高, 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降低生存质量, 因此接受有效的干预措施必不可少。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本文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用药干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4个部分。和传统护理对比, 社区护理干预能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生理和心理),以“多途径、多形式、多方面”为特点提供护理措施, 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个性化[6]。
据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前,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 且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饮食和生活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诊断标准、并发症知识、药物知识、具体危害知晓率分别为91.30%、92.75%、86.96%、88.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60.87%、56.52%、57.9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一致[7-10]。
总之, 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可使患者高血压水平能得到控制, 有效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