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疗效观察

2018-11-07 09:40彭春艳赵斌高晶通讯作者薛晶晶何璐娜
医药前沿 2018年32期
关键词:脑瘫步行痉挛

彭春艳 赵斌 高晶(通讯作者) 薛晶晶 何璐娜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 江苏 淮安 223002)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最常见的运动性致残疾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在中国约为2‰~4‰,其中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中的60%~70%,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此类患儿的主要表现,绝大多数的脑瘫患儿存在站立、行走、跑跳等功能障碍,这也是中国脑瘫患儿及家庭关心的焦点,因为这些功能障碍将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的生存状况。本研究采用运动平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行走训练,并对其粗大运动功能中的站立、行走和跑跳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儿入选标准包括:(1)符合2014年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1],(2)患儿家属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患儿排除标准包括:(1)既往接受过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跟腱延长书、下肢矫形外科手术等;(2)接受过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半年;(3)合并重度智力障碍;(4)GMFCS评级为Ⅴ级。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本科室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GMFCS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 例数 性别 GMFCS 年龄(月)男女ⅠⅡⅢⅣ对照组 30 18 12 11 9 4 6 47.70±16.40观察组 30 18 12 10 7 7 6 46.90±14.52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运动平板训练。训练设备采用南京康龙威公司生产的KLW-SJ2型电动活动平板,要求患儿在设备运行前先在活动平板上站立、行走,使身体及心理有所适应,让患儿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后再进行训练。患儿在训练适应期应将设备设置为最慢速度,适应训练后逐渐提平板运动速率,并以0.02km/h的增量开始训练[2]。开始时由两名运动治疗师分别在活动平板的两侧帮助患儿进行步行训练,条件允许时减少至一名治疗师辅助,直至患儿独立进行行走训练。训练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确保“红色三角形”电磁铁保护装置夹在患儿衣服上,以确保治疗安全;(2)躯干保持正确的对位对线;(3)在站立期尽量保证膝关节伸直,存在膝反张的患儿应给予手法抑制;(4)在迈步前期,保证足跟先着地;(5)训练过程中及时关注患儿状态,如有异常立刻停止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为20min/次,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治疗主要有神经发育学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推拿疗法。神经发育疗法主要内容为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运动发育,其中立位和步行的促通训练主要内容有改善髋关节的可动性训练,促进下肢分离运动的训练、促进脊柱、髋关节、膝关节伸展的训练及体重移动的训练方法等。治疗时间为40min/次,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3](GMFM-88)中的D和E区进行站立、步行及跑、跳功能评定。其中D区和E区共计31项93分,测试在表面光滑、质地较硬的木质地板上完成,评测项目不分先后,每个项目尝试次数不超过3次,可以给患儿动作示范及口头提示,每项具体得分参照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训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站立、步行及跑、跳能力(GMFM-88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站立、步行及跑、跳能力(GMFM-88评分)比较(±s)

注: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观察组疗效更明显。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d值(治疗后-治疗前)对照组 30 42.77±25.82 51.10±26.76△ 8.53±4.80观察组 30 39.70±27.70# 52.37±25.79▲ 12.67±8.80*

3.讨论

运动平板训练[4-5]是一种支持性、任务指向性训练,在运动平板训练过程中,患儿呈现出倾向对称的正常步行状态,符合生物力学的肌肉活动,在提高脑瘫患儿步行距离、步行速度及步行持续时间方面有很好地疗效。尽管运动平板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但仍有研究[6]提出这种踏板运动的机理有赖于特定的节段感觉传入,运动平板产生的重复和有节律的步行活动,能有效激活脑瘫患儿的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同时大量的触觉、本体感觉刺激加速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运动平板训练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其训练通过电动的、重复的行走训练方法来纠正不对称的步行模式,同时调动患儿残存的运动能力,

本研究观察组在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运动平板训练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以上结果肯定了运动平板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疗效。同时本研究还进一步发现运动平板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行走等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集中反映在GMFM-88中D区和E区的以下相关项目上:从坐位到站立位之间的转换能力、立位平衡能力、行走能力、左右脚踢球及上下台阶能力等。

总之,运动平板训练对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运动平板训练对患儿步行速度、平衡能力、步行持续时间能参数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进行临床对照随机研究,并增加评定方法的多样性,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猜你喜欢
脑瘫步行痉挛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