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雪冰
摘要:普通学校挖掘和发展“送教上门”的教学服务,已经被视为了有效促进残疾儿童成长和融入正常人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近些年,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特殊儿童群体教育的重视,因此,对小学普校中的送教上门服务制度的建立也明显加快。当前,如何推动其送教上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便成为了较为热门的一项研究课题。本文的论述核心也即在于此,通过设定三个角度为系统分项目标,阐述了具体的方案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小学普校;送教上门;服务质量
送教上门服务制度的建立,关系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对完善残疾儿童的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与生活能力,具有不可获取的作用与意义。也因此,我们对于送教上门服务制度的构建,也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对此,笔者以为,在此过程中,除了要以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之外,还应首先对服务的方向、形式、内容等作出条理的规划,如此,才能形成有效的推动力。以下的三个方面,便以此为前提,分别以建档立卡、引导育人和家校合育为突破点,作了相应的总结与归纳。
一、建档立卡,实施定向精准送教
我们进行上门送教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带有一定的残疾,或为身体上的生理缺陷,或为精神上的智力障碍等,实际情况十分繁复。因此,这便对我们的送教上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服务的严格要求,怎样为这些儿童群体提供其实际所需的“服务”便成为了重要内容。而针对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建档立卡的形式对这些残疾儿童进行个体明确的登记和界定,如此,便可以有效保证送教上门的定向性和精准性,提升服务质量。
建档立卡工作的开展,以个人情况和服务档案的记录为主。例如,以某在智力方面有障碍的儿童为例。在档案建立中,可以将其智力障碍程度进行明确的标注,如:为中重度弱智儿童。其次,便是对每次预设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实施,和儿童在面对教学时的反应情况作出记录。仍以此类儿童为例,譬如,在利用手机为其播放相关动画视频或关于大自然各类动植物时,可以借机教会孩子说“手机”,同时,还可以教给他运用手机打开和关闭视频的方法,并观察其反应和学习状况。如此,在二次送教上门时,便可以通过“试探”来检验其掌握程度。其他还有诸如画简笔画、写易认字等。还有关于送教时间、教学程度的记录,都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文字记录和图表呈现,进而,才能充分确保定向精准送教的实施。
二、引导为主,提升学生自我信心
对残疾儿童送教的目的是多元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类目的教学或者身体康复或弥补类的锻炼,最主要的一点还应该围绕在对此类学生自我信心的建立基础上。而有鉴于其情况的特殊性,信心便成为了其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动力之来源。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引导性的方法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自我信心的塑造与建立。
以引导为主的送教方式,在具体的创设中与教学实施中,可以参考最为典型的“海伦凯勒”案例为主。她是世界知名的残疾人作家,而同时,她非凡的成长经历也是在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运用先了解,再建立互信,从而在用实践加引导的方式,教会了一个生活在无声、无光世界中的小女孩理解鲜花、水、太阳等。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情感关怀式的引导教学方式,例如,我们在面对一个视力有残疾的儿童时,可以通过其父母等身边人了解其性格倾向,个人喜好等。之后,便可以逐步接近,设法取得其信任。在引导其识记一些物体的过程中,譬如:鲜花,可以首先通过味觉系统让其感受花香的美好,之后,在通过触觉慢慢领悟其形状、特征等。此外,还要和此类儿童做好“约定”,根据其学习节奏制定下柔性的提升目标。如此,便可以使其在符合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切实感受到自身能力的突破和增长,从而奠定下坚实的信心基础。
三、家校合育,加强送教帮扶效果
家校合育制度的设立,是对巩固送教帮扶效果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在对儿童教学之余,还应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定期为其家长进行相应教学理念的灌输,以及对儿童康复训练技能、方法的培训指导。如此,儿童便可以在双管齐下的监督与教学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训练,从而加强送教帮扶的效果和质量。
家校合育制度的建立,应当以提高家校双方的沟通率为主。譬如,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体系,在便于此类儿童家长之间的心得交流共享,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之外,还可以帮助校方有效收集儿童的一些需求信息,并利用委员会制度帮助校方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包括:送教时间的安排、送教的内容制定与调整,诸如此类。如此,我们便可以在双方面的监督与促进中,加强对自身送教上门教学的自我审视与评定,从而有力的将送交帮扶工作落实到实处。
总而言之,送教帮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所在,而我们应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积极投入其中展开充分的探究与实践,并敢于在该过程中对既有的教学策略与方案,根据送教对象的实际反应情况作出科学的调整,如此,才能使得送教上门服务的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促进其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善亮,王玉兰.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6(07)
[2]王芳.淺谈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指导工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