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2018-11-06 10:19贺学红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2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腰丛超声引导

贺学红

【摘 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择期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0例,分别采用小轻比重腰麻以及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合计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老年;下肢;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腰丛;骶丛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2-200-01

老年人麻醉風险高,对麻醉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外周神经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方式,顾名思义,是通过阻滞外周神经从而麻醉相应神经支配的区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以维持循环稳定,减少术中出血,更为安全可靠[1]。老年人下肢手术过去常采用轻比重腰麻,本文采用对比研究,评价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 挠τ眯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择期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②年龄≥60岁;③骨折患者;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药物皮试阳性;②预计穿刺的皮肤损伤,不适合进行周围神经阻滞;③凝血功能异常;④既往有慢性疼痛,长期用药控制,出现神经功能紊乱的对象;⑤伴有严重的原发神经功能障碍;⑥认知精神障碍;⑥多部位手术;⑦预计手术时间>2h。入选对象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0.1±7.2)岁。身高体重指数(BMI)(22.3±2.5)kg/m2。股骨骨折25例,股骨头坏死23例,其他12例。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11例,心律失常1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症、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侧卧位,患肢在上,在相应区域进行皮肤准备、消毒,铺无菌巾。进行超声检查,扫查腰神经丛,定位好神经丛。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连接好穿刺设备,超声定位下使用平面入针技术接近目标神经丛,抵达预计部位后,则注入0.5%罗哌卡因30ml完成腰丛麻醉。5min后进行骶丛神经麻醉,穿刺点选择坐骨结节到髂后上棘的连线上并距髂后上棘约 6 cm 处附近,常规消毒,超声定位,准确的显像,显示骶丛神经,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面穿刺技术靠近骶丛,回抽无血提示穿刺到位。注入 0.5%罗哌卡因20 ml 完成麻醉。

1.2.2 对照组 进行轻比重单侧腰麻,髋和膝关节屈曲并双手抱膝,以 L3~4或 L2~3间隙作为穿刺点,穿刺后,回抽见脑脊液后,向蛛网膜下隙头端注入轻比重布比卡因(2 ml 的 0.5%布比卡因与1 ml 注射用水的混合液)2.0~2.5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 T10上下。

1.3 观察指标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患者麻醉满意度VAS评分、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VAS评分。并发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包括时间指标、VAS评分都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并发症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看率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合计发生率3.3%(1/30)(呕吐1例),低于对照组70.0%(21/30)(头痛6例、恶心9例、呕吐9例、尿潴留6例,部分对象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过去腰麻一直是下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实践过程中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研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0.0%(21/30),这与椎管病变较多腰麻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麻醉平面控制难度较大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度(8.3±1.5)较对照组更高,这可能穿刺减少,无需体位变动有关。

下肢主要由腰丛及骶丛神经支配,骶丛神经阻滞范围涵盖整个骶丛,除了可以阻滞坐骨神经及其分支以外,还包括臀上神经及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以及部分支配髋关节的感觉、运动神经,理论上阻滞腰丛及骶丛神经可用于下肢手术。研究显示,采用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尽管可能延长阻滞起效的时间,但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于并发症发生风险,这可能采用周围神经阻滞相较于腰麻,阻滞范围局限于局部有关,周围神经阻滞可以抑制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血管扩张效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腰丛神经阻滞还可能引起硬膜外扩散等不良反应,这可能与注射压力过大、局麻药物使用过多有关。另腰丛神经麻醉,还可能因误穿蛛网膜下腔,并向内注入过量的局麻药物,从而引起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要重视提升穿刺的技术水平,避免误穿。

小结: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泉. 外周神经阻滞与超声介入解剖[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39-40.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腰丛超声引导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