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摘 要】 抽油机减速箱的润滑油需求数量与质量进行检查时,可通过减速箱后侧的观察孔来进行,油位在两观察孔之间为合格,可从放油孔取润滑油样进行分析。但是受油区治安环境的影响,抽油机减速箱的观察孔和放油孔及减速箱盖板都被焊死了,这样就增加了减速箱齿轮、机油例行检查工作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小组人员经过现场调研、讨论研究,利用防盗门锁的原理设计应用了抽油机新型减速箱盖板,实现了抽油机减速箱盖板的快速开启和关闭,降低了操作人员对抽油机减速箱例行检查保养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缩短了设备检查时的停井时间,减少了抽油井的产量损失。
【关键词】 减速箱盖板 固定 快速开启
引 言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是各油田常用的机械采油方式,因其具有工作可靠,野外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了采油生产现场应用最广泛的机械采油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减速箱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运动变速为曲柄的低速旋转运动,起着减速和增加扭矩的作用,所以需要经常对减速箱的润滑油质油量进行检查,以确保抽油机的正常运转。在检查抽油机减速箱齿轮的工作状况,及润滑油质油量检查时,需要将减速箱盖板打开,减速箱盖板由10条螺丝固定,拆装过程复杂,部分受油区治安环境影响而被焊死的减速箱盖板,则需要动用气割,才能打开,费时费力,劳动效率低下,增加了工作难度及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目前现状
目前,在正常情况下,减速箱盖板由10条螺丝固定在减速箱上,在检查减速箱内机油需求数量、质量及齿轮的工作状况时,须拆卸固定螺丝后方能打开盖板,费时费力。检查后出现螺丝上不全,或不紧固的情况,导致盖板关闭不严。被焊接过的减速箱盖板,在焊接和用气割打开的过程中,减速箱盖板的橡胶垫圈,极易被烧坏,由于抽油机采用的飞溅式润滑,造成盖板漏油,同时给减速箱齿轮和机油检查带来了困难。
2.新型减速箱盖板的设计方案
通过查阅技术书籍、互联网、找专家咨询后,运用“头脑风暴法”展开讨论,在防盜门锁的启示下,最终确定舍弃减速箱盖板原有的10条固定螺丝,改为从内部固定,实现快速高效的开启。针对减速箱口为铸造件,尺寸数据不完全相等这一问题,提出减速箱盖板的锁止方案:利用弹簧的推力推支锁舌实现锁紧。通过查机械设计手册得知,钢的最大自锁角为100。将锁舌设计成100角,用弹簧的推力动作,靠弹簧的推力和自锁角实现盖板的锁紧。
2.1密封条的选择
为了避免盖板与减速箱本体之间渗漏机油,我们选择了中空耐油密封橡胶条壁厚壁厚1.5mm,压缩厚度2mm。
2.2锁体的要求
由于减速箱箱口在铸造过程中厚度存在差异,锁体须能锁住不同厚度尺寸的箱口,我们对减速箱箱口进行了统计调查。
通过调查表我们发现减速箱箱口最大厚度38mm,最小厚度36mm,平均厚度37.5mm,密封条的压缩厚度为2mm因此在设计锁体锁舌时其适用范围为40mm(38+2)至38mm(36+2)之间,考虑到增大适用范围,锁舌使用范围为应在37~41mm之间。
2.3盖板的设计
方案中新型盖板的锁块由锁舌、锁体和弹簧三部分组成,锁舌可在锁体内滑动,锁舌的斜面为100角,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减速箱口紧密相贴在一起。四个锁块在新型盖板的上下各布置二个,上部两个左右分布,便于盖板的开启和关闭。
2.3.1依据门锁原理对盖板锁舌进行了设计:根据盖板锁舌与箱体壁厚,对盖板锁支架进行了设计.
2.3.2我们根据凸轮原理设计了盖板锁
2.3.3凸轮式盖板锁钥匙的设计。
2.3.4限位挡板的设计
考虑到新型盖板无固定螺丝,只有活动锁块,盖板的固定点减少,为防止盖板在减速箱体上滑动,我们对盖板加装了限位,将盖板周围加装一圈限位挡板,高度10mm。即可解决该问题,同时增加盖板的强度。
2.4新型减速箱盖板组装图
设计方案中的新型盖板锁块由锁舌、锁体和弹簧三部分组成,锁舌可在锁体内滑动,锁舌的斜面为100角,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减速箱口紧密相贴在一起。四个锁块布置在新型盖板的上下各布置二个,上部两个左右分布,便与盖板的开启和关闭。
3现场应用与效果评价
新型减速箱盖板加工完成后,于2017年1月15日至7月20日在的抽油机减速箱上安装应用,拆装方便快捷灵活,密封良好。另外在锁块的下方安装防脱保护罩,防止锁块部件及其它脏物落入减速箱内,影响减速箱的正常工作。可以看出,使用新型减速箱盖板后,平均检查耗时1min12s,不足2min,较原来普通的减速箱盖板的检查方式(25.6min),由10颗螺栓固定,拆卸螺栓用时长,操作者容易疲劳而形成安全隐患;新型减速箱盖板快捷方便,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4结论
抽油机减速箱新型快速开启式盖板,有效的解决了过去减速箱盖板拆装困难,耗时长的问题,方便了抽油机二保和一保时,对抽油机减速箱内部工作状况的检查,增设的呼吸通道,有效的平衡了减速箱内外的压力,全面保障了抽油机减速箱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王新纯.,油田机械加工,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 陈宪侃叶利平谷玉洪,抽油机采油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何生厚.油气开采工程师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