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滢滢
【摘 要】 对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之资源和人的行为。对环境,我们关注的是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世界经济和世界环境都涉及到了能源、人口和技术等问题,本文就是讨论这些因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的问题。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环境 对策
一、能源
工业以能源为基础,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当前,人们可以利用的能源众多,但只有石油、煤炭等是决定性的能源。廉价的能源是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的中要因素,例如5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决定石油价格的一是需求量和供给量,二是石油探测储量和替代能源的对比。对这个两个因素有直接影响的是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替代能源的产生。可以肯定的说,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经济买入了高价能源的时代。从环境方面看,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为了提高石油产量,往往需要注水,水带着油返回地面的形成乳孔浊剂,排入水道后对水生物产生影响。除石油之外,煤炭的价格也比较高,而且其开采和利用环境的危害更大。此外,水電、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均较小,对环境都有一定的损害。
针对上述情况,很有必要建立当地能源和新能源的结合体系,权衡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注重保护环境,消除威胁人类生存的隐患。
二、矿物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等矿物资源提供了具有强度、导电性等性能的材料,构成了世界的初步形态。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矿物问题,一是开采量,二是价格。对开采而言,除了人类消耗的部分,矿物不会自己耗尽,随着开采量的加大,人们所付出的资源获取成本将越来越高。对价格而言,技术的提升有助于降低矿物价格,而应用领域的拓展会提高价格。矿物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影响巨大,特别是重金属矿物、有毒非金属矿。
三、人口、农业和生态
人口对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的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扩展巨大,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是持久的,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是不会扭转的。另外,人口的增加会减少耕地面积,不同国家的耕地情况也不同,但从整体来看,可垦成耕地的皇荒地越来越少,这必然导致生态失衡,导致了很多问题,如耕地沙漠化。淡水也是重要的财富,人口的增长使淡水压力巨大,但水资源有限,只有通过稳定人口才能更好地发展。在人口压力的影响下,森林资源也遭受重创,对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
人口的庞大显示了规模的不经济性,人口数量和财富占有不对等,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失衡。人口庞大使资本积累困难,人口素质偏低。资本不足会导致投资不足,进而造成生产和技术改进困难,产生新的贫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需要资本,需要粮食,需要机械设备,而这些发达国家都具有,导致它们对发达国家十分依赖。人口众多也导致了它们每年花费巨资维持人口的生存,无暇顾及教育和健康。对于人口问题,出生的人越多,越需要一个超前的人口政策和与之向匹配的各项措施来解决。
四、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决定因素之一。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等对世界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高科技时代来临,主要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到80年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工业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国也逐渐开始对新材料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技术的发展也对环境问题产生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生产逐渐低物耗、低排污、高产出。
五、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新思考
1.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可以并行的
环境恶化虽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发达国家多采用用养结合的策略保持了本国环境的良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其环境问题却并不像理论上那么糟糕。可以说,是人的行为决定了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如果人类能够精心利用自然的恩赐,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环境恶化。
2.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途径
技术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土壤质量等都有待于技术的发展。政策也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采用适宜的政策能够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发展。例如,科学的人口政策会保证人口的适宜,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结 语
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很有可能的,各种问题都能够通过相对应的措施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时间,提前制定方针政策,避免各种能源耗尽给经济发展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之,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开发替代技术。这样世界经济不会走入绝境,世界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人类也将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 龙盾. 身份、利益与大国合作[D].外交学院,2017.
[2] 张元硕.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3] 杨雪星. 中国绿色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