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远
【摘 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虽遭受重创但逐渐回暖,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与信贷风险的控制机制,将信贷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使得风险管理控制安全性提高,这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相对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国外先进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为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控制 信贷管理
引 言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能够为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创造便利,但相应的,此种便利也就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用户所面临的风险,还意味着商业银行本身所面临的风险。就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来讲,其是通过利用客户存款并开展其他方面的信贷业务来获取利益的机构,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转以及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不断变化,由单一型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适应这一变化并且及时做出改变,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以及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国外先进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为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相关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相关问题主要有:风险评级系统有待优化;风险评估流于形式,相关工具缺乏;对于风险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1、风险评级系统有待优化
在进行信贷业务相关工作之前,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风险进行合理评级是加强对于风险管理以及控制的基础。一方面,重视风险评级能够对贷款等信贷业务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预估,并且对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的相关等级和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合理分配经济,在风险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以及最大化。但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风险评级工作来说,并未达到科学合理的程度。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面向大型企业或者客户进行信贷工作时,发放的贷款额度也较大,中型企业次之,微小型企业最小。在此种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大型企业发生不良贷款的概率一般较低,但此种情况仍然存在。而小型企业的不良贷款发生率由于自身偿贷能力和经济能力的限制等等较大型企业更高。这就意味着尽管商业银行建立了相关信贷业务风险评估机制,但并不完备以及科学,由此造成不良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2、风险评估流于形式,相关工具缺乏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對于信贷业务风险评估工作大多数仅仅浮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了解信贷工作对象的实际资金需要以及还款方式,在此种情况下容易增加信贷业务的风险;此外,商业银行目前所运用的分析工具中缺乏针对现金为核心的情况,尽管在表面上对信贷业务对象作出了较为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分析,但并不能够在本质上解决相关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长久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存在着重规模,轻质量的情况,由此造成了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存在手段和方式扭曲的情况,忽视了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信用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不良贷款发生率的提高,这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进一步拓展,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3、对于风险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干预客户的存取款情况,在开展信贷业务以及签订相关合同的同时未经过专门人员的审核和监督,这就为信贷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和安全风险。纵观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众多信贷业务纠纷案件,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情况就是因为信贷工作开展程序不规范,或者相关担保以及抵押程序手续有缺陷造成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相关问题形成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相关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国家环境以及政策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风险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1、国家环境以及政策的影响
尽管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国家进行融资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相应的,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也离不开商业银行作出的重要贡献。尽管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发展不成熟所蕴含的风险间接转移到了商业银行方面,这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进行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风险的不可控性,加大了管理和监控难度。
2、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在商业银行日常进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大致有三种,其中包括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提高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某些企业进行资金周转时,向商业银行申请高额贷款,为了给自身制造便利条件,通过会计制造不真实的公司财务信息来骗取贷款等等,由于此种企业本身偿还贷款的能力极为有限,导致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工作的风险大幅提高。
3、风险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预估的过程中,尽管对可能存在的种种情况进行了预测,但仍旧有预期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出现。此种不确定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政府对于相关经济政策的变化不能够完全处于预期之中;其次,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寿命在可预期范围之外。若企业自身的寿命较短,同时政府作出台的经济政策实效性较短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风险,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难度增加,不便于管理。
二、国外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先进经验
(一)合理并独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一般多采用较为独立的董事会控制方式,在此种管理模式之下,银行的各个平级高级管理层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实行垂直管理的方式。将各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在银行总部进行较为集中的管理并且加以控制,以此加强总行对于风险的监控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其中最以美国为代表。
(二)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模式
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模式主要有较为科学的银行系统结构;实行业务权限制约,审批授权机制完备;高效电子化的信息传输和管理;完备的审核制度等四个方面。
1、较为科学的银行系统结构
在很多银行中,总行在各个支行中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负责该支行的业务审计和监督,便于管理。在此种管理模式下,相关审计部门直接向银行总部负责,向总行汇报相关工作,便于总行及时了解支行的运行情况,加强对于信贷业务风险的了解和控制,也能够免于相关部门受到支行的制约,提高工作效率和真实性。
2、实行业务权限制约,审批授权机制完备
针对各个支行中存在的信贷工作问题,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银行实行三人信贷审批的方式,以此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并且促使其在进行审批授权的过程中更为谨慎。例如,在企业进行相关贷款的同时,银行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企业存在的贷款信用以及相关风险进行评估,随后,由负责审批的三人共用参与信贷金额的授予工作,在此种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手续办理工作。
3、高效电子化的信息传输和管理
通过进行电子化的信息传输,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进行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从而使得对于企业信用方面的评估工作更为可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此种问题导致的对相关工作的影响,降低了由此产生的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同时便于银行内部的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资金运转周期。
4、完备的审核制度
在建立健全相关风险评估机制之外,国外部分商业银行也建立了相应的完善的审核制度,从而使得其在开展信贷业务的相关工作时所面临的内部风险降到最低,将对此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渗透到银行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相关启示
通过对上文中的各项较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建立较为完备稳定的监督以及审核管理机制对于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性作用的结论,在此种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情况,能够提出以下几点启示:建立稳定且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组织结构;形成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
(一)建立稳定且科学的管理机制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较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关于管理方面的科技投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一方面,从而建立较为完备的科技管理平台,便于对客户的各方面信息的管理,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将内部使用的相关系统进行升级,使之不断同当今互联网科技时代的特点相结合,在满足商业银行日常工作需要的同时,将银行所面临的可能会出现的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
我国具体情况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国庆也与发达国家存在众多不同之处,对于其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不能进行简单的生搬硬套,应当在结合具体情况与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其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关于风险管理模式的各方面机制。例如,首先,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具体调查,并且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根据不同的信用评级发放不同额度的贷款业务,对于信用评级不够高的客户,严格贷款申请标准,并且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做好贷款不良的准备,将信贷业务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此种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才能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适应我国情况,推动其发展。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组织结构
在必要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借鉴先进经验,由总行在各个分行以及支行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审计部门,并且由总部对此类机构进行垂直管理,以确保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分行所面临的的不同情况,提高总部对分行的管理效率以及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加强各方制约,提高相关部门运行效率的同时将银行所面临的信贷业务风险降到最低,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四)形成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企业文化,并且将此项工作作为银行运转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促进在银行内部形成良好的对于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视氛围,提高员工对于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提高其企业责任感,从根本上降低银行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信贷风险,便于控制和管理。
结 语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与信贷风险的控制机制,将信贷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使得风险管理控制安全性提高,这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相对具有挑战性的领域。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控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一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只有国家和政府为银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为解决信贷风险控制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商业银行在自身运行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和探索,从国外先进经验中吸收有益的部分,将之同自身实践相结合,使此项经验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银行发展情况,从而逐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理论以及相关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悦波.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析[J].时代金融,2011(36):176-176.
[2] 姚献峰.试析新形势下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J].时代金融,2016(27).
[3] 吴勇.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09(8):82-83.
[4] 刘志传.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之道[J].中国农村金融,2015(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