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捍华 李晓旭
【摘 要】 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课堂环境构建理论为逻辑起点和支撑,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有效课堂环境的策略研究与实践,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解决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创新创业 课堂教学 对策
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紧迫的课题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与实践,现就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做如思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国办发〔2015〕36号文件中,明确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目标规划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争2017年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重要进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健全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一规划将创新创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确立了创新创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创业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正努力开发具有“本土化”、“校本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定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研究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层面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项目,不论在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二.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在调研与访谈了500名在校生,30名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10名在职创新创业教师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与总结,我们认为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融合还存在差距。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已经实现了有机融合,但在专业创新课程开发,以及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技转化方面还有待加强。
2.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与实战需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实践仍停留在以模拟实践为主,包括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室,组建创新创业社团等方式。而在创新创业经营实战方面,如整合各類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开放创新创业实战平台等实战环节还十分薄弱。
3.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课堂生态环境。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采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而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综合型人才,这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造成课堂环境氛围与创新创业人才的企业需求的成长环境的差异,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三.解决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环境为切入点,总结如下解决的对策: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课程体系。首先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建立跨专业交叉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打通各专业类别下相近专业的基础课,开设跨专业交叉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其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挖掘专业创新资源,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思维类、创新创业兴趣类、创新创业技能类、创新创业素养类、创新创业管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的深度融合。
2.整合周边资源,创建多功能、综合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在全面开放专业实训室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校、政、企、社的人、财、物等资源,建立集创业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线上线下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校政、校企、校社的创新创业交流与实践,实现多方“共赢合作”、“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
3.探索项目导向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创造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针对创新创业实务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为主,以创业项目与创业技能设计相连结,提供创新创业实例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解决现实问题,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
4.完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课堂评价机制。构建了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过程考核模式,实现过程考核全程化、标准企业化、主体多元化、执行管理系统化。通过能力导向的课程考核模式,使课程评价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有效转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的探讨,希望会给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 黄晓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党报,2018,06;
[2] 李艾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8,05;
[3] 都慧慧,翻转课堂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01.
作者简介:郭捍华,教授,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师;李晓旭,副教授,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教务处干事。
本文是2017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创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有效课堂环境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B131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