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防范

2018-11-06 10:18周天琪周惠
大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中小企业

周天琪 周惠

【摘 要】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密切不可分的,因此对中小企业的有效、公正、科学的审计,以及出具准确、详尽的审计报告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了能够对中小企业审计风险进行早期预防,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审计风险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分级风险防范建议,实现对审计风险的进一步控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审计风险 防范

一、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在居民就業中的地位。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创业与管理成本相对偏低,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随着我国就业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面前,中小企业发挥了缓解就业紧张的问题,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中小企业审计现状分析

1、所有权与管理权过于集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基本都是以家族式的经营为主导,这就导致其经营决策权非常的集中。同时,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权又会凌驾于监督机构之上,这也就出现为了更多的谋取自身利益出现偷税漏税等现象发生,从而产生了会计信息造假、失真现象。这就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带来了诸多难度。

2、内控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规范化。中小企业大多数所有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家族色彩浓重,缺乏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所有人往往能够凌驾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决策、计划和管理往往是凭着企业所有人的意识进行的。有的中小企业已经逐渐建立了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了,但是大多数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为此,财务工作也没有所谓的原则性可言,随意性较大。中小企业经常出现财务核算不合法、不合规,随意的、人为的调节成本和收益。而一旦审计人员无法察觉出这些问题,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就缺乏可信度,审计风险就会产生。

3、企业账面发生的某些费用不清。中小企业不合理费用多,成本结转随意性大。例如企业的招待费用,人情费用、礼品费用等等,这一部分费用常常涉及金额巨大,但又很难出具原始票据。但是,企业的经营者却将这部分费用当做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必须支出,以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形式入账。注册会计师面对这种情况很难做出正确有效地判断,导致审计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

三、中小企业审计的风险成因分析

1、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中小企业中经营、管理权划分不清,经营权与管理权多集中在管理者个人身上,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缺陷,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原则不能够彻底执行。同时企业制度规章等也很难切实执行,控制风险较大。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违规、违法行为、差错行为和无比行为的发生几率,也增加了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而审计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

2、审计方法运用不当。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一般会选用较为简单的模式及方法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方法忽略了许多审计风险控制因素。另外,中小企业为了将审计工作更加简化,出于审计程序耗时费力的特点考虑,这些都会引起一些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审计工作需要充分运用相关知识与经验进行客观、合理判断过,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足,往往就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生错误,出现判断错误等现象,审计风险也就会加大。某些审计人员在对中小企业执行审计工作中,没有充分保持客观、公正、理智的工作态度与应有的职业谨慎,往往会出现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保密性等原则,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审计的最终质量,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四、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对策

1、加强中小企业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应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内部将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科学的职责分工、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向着更加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完善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对小规模企业的审计要在遵循审计准则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测试,完善分析性测试程序,将重要性原则贯彻到审计全过程中,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结合的抽样方法。

3、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依法设置会计机构,明确会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配置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支持会计从业人员参加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强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审计工作才不会受到外部不良因素以及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全面提高审计报告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全面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意识教育,提高其对审计风险的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或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五、结论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密切不可分的,而中小企业审计的问题一直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遍关注。他们存在着较大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发现一些不合法的问题,减少审计风险,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周天琪(1994—),女,汉族,山东临沂,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会计理论与实务。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周惠(1969—),女,汉族,山东临沂,本科,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邑县供电公司,会计学。山东省临沂市,273300

猜你喜欢
审计风险防范中小企业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