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宋佳
摘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其理论恰当地运到班级管理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态化班级管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班主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上需要和自我实现上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类的动机倾向比作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然而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共同组成了动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先后有顺序,等級之分;每一层次需求的满足,都会决定个体人格的发展程度。
班级管理的含义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以及环境组成,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的管理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班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关系着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身心发展,同时也是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班级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实现高效生态化的课堂是建构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在生态化班级环境下健康发展的重要温床。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建构生态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呈封闭或半封闭化模式状态
目前中小学管理依然依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追其溯源是由于升学压力,校际间的竞争,迫使学校将学生作为应试考试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中国教育的管理模式与外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国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应试教育下,中国以培养高分段学生为教学目标,这是中国的普遍现象,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以至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被认为是书呆子,学不会变通,毕业后难以立足社会,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班级管理缺乏一定的活力,这就是当前教育管理下的封闭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一)类化班级环境
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建了班级的环境,从物质环境层面出发,每个班级的桌椅摆放都是特别整齐,每个班级的陈列都出奇的一致,学校是否考虑过班级的规模,学生年龄的特点,这样的摆设是否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拥挤的课堂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抑感,不仅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降低教师的讲课效果。从人文环境层面出发,班级相同的标识语,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没有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二)单向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呈自上而下的模式,班级管理层面上,以班主任为领导,班长,其他班干部为主要管理人,班主任下达命令,经由班长传达,其他班干部执行,在这一管理模式中所有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处于绝对的服从状态,在这种管理下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师生缺乏良性的互动。
(三)服从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中服从管理模式表现:为学生要绝对听从老师的指挥,对待学生间的问题,老师的处理方式表现的极为果断。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学生不敢有任何的异议,若有异议就会给学生冠以不尊重老师的恶名。长此以往,学生内心会受到创伤,幼小的心灵会留下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导致学生仇视教师甚至有厌学的倾向。
二、生态化化班级管理制度构建模式
(一)营造自然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方面,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物质环境干扰,应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的物质环境。如班级的桌椅的摆放,墙壁画,灯光的强弱,教学仪器的摆放灯。文化环境方面,教师遵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互为平等的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这在生态平衡中部分因子处于失衡的状态,若想达到平衡状态,学生必须能够在日常管理中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下,教师才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管理中的不足,提升管理效能,最重要的是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最终达到自我管理的平衡状态。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应摒弃以往弱化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学生一定的安全感,营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师生,生生相处融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并非压抑学生的天性,生态教育理念中平衡状态是指,师生之间能够共同进步,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其个性能得到发展。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化班级管理模式--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满足学生的自身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限制因子,物质环境方面,教师应为根据学生的需要,营造符合学生自身需要的环境,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自由发挥。在文化环境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会自我管理
在生态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激发其潜能,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生态理念,在班级的管理上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班风,与各班级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学生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自身能够意识到自身应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体现学生自身价值,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明确班级目标,激发学生自身潜能
由于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在建构生态化班级管理模式,应保证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限制因子达到互为平衡的状态,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学生作为生态因子应该达到民主和谐的生态关系,才能保证班级有效的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应创设生态化的班级环境,师生平等,生生自主。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师生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处融洽。在生态化的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主体性价值,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建设者、组织者、维护者体验自我管理的成就感。
(四)优化内外环境,家校加强合作
生态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开展除了会受到和谐发展的内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加强家长与学校的通力合作能够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发展,除此外社会的外部环境也会影响生态化的班级管理发展,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对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各项需求,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生态化的班级发展保驾护航。
因此构建生态化班级管理制度应遵从以原则:满足学生自身需求,重视的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自主管理;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明确班级管理目标,激发学生自身潜能;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家校合作共赢的理念,优化内外环境,打造和谐发展生态化班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靳丽华.班级管理的生态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9):26-29.
[3]潘超.生态视角下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25):23-25.
[4]齐学红.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