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日班古 马木提姜腾达木斯代帕
摘要:少数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全国各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重大价值,但其传承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据此,透析了都塔尔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从而对促进维吾尔乐器都塔尔的保护提出一些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都塔尔;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5.025
0前言
民族的音乐是极其丰富的,它有独特的音乐特质,混响特质,语言特质和结构特质。民族乐器就是它的重要载体。维吾尔族乐器文化在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上不断创新,在不断地促进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交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民族文化。维吾尔族乐器是维吾尔音乐历史的重要点。新疆的民族乐器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作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维吾尔音乐文化如木卡姆的文化传承机制形成冲击下,优秀民间乐器制作及演奏艺人越来越少,民俗仪式日趋淡化,民间班设和艺人难以靠表演木卡姆维持生计,参与者日渐减少,民族音乐的生态空间日趋狭窄,作为其重要组成分的维吾尔乐器也面临如此的境地,都塔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二木卡姆”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如此。
1都塔尔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都塔尔的传统制作和推广的的的局限性
都塔尔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以口口相传作为主要的传承模式。这种传承方式缺少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且没有结合时代潮流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作技艺的传承。
都塔尔的生产与制作依然保持着传统手工的制作方式,据制作人描述:“一天不能完整的制作出一把都塔尔,但十天可以制作出十把都塔尔”。都塔尔的制作包括很多精细与繁琐的细节,制作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
传统乐器制作生产主要建立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乐器手工作坊,有顾客上门来订货才会制作的这种制作与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在现代商业运营模式的冲击下显得微乎其微。这些手工作坊很少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及报纸的商业广告宣传,据研究者提供的数据,在喀什地区规模比较大的四个乐器制作坊生产的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一年总量达1980把左右,其中的30%销往巴基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剩余的70%则销往我国的新疆地区,主要顾客群体为维吾尔族。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此普遍的社會情形下,仅靠口碑与顾客需求维持买卖体系的民族乐器产销市场显得有些黯淡。
1.2都塔尔传承单一性问题
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无人,其面临着消亡的境地。都塔尔这门民族乐器也是这样,这些传统的技能和民间技术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涵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质朴的特性。都塔尔制作技能的掌握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现代人甚少有人愿意长时间的去学习一门技能。在维吾尔少数民族当中传承的方式主要以血缘关系连接为主,血缘关系的因素导致传承的单一性。这就导致我们珍贵的民族技艺(如都塔尔)面临失传的危险。
根据第五代传承人描述: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正在大学学医,第二个儿子在上小学,小儿子会利用周末时间到店里和制作坊帮忙。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这种传承模式,是很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学,不为人所用的原因之一,传承民族文化的希望仅仅寄托在少数人身上,那么这个文化的发展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都塔尔的传承正在面临的问题。
1.3对少数民族传统乐器都塔尔的文化认同感不足
文化认知是文化保护的前提,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根本。根据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观点,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必须要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能够进行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才能使文化的发展演变沿循理性的轨道。
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无人,其面临着消亡的境地。都塔尔这门民族乐器也是这样,这些传统的技能和民间技术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构,在追逐潮流中开始西方化。新疆年轻人甚至国内大部分年轻人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甚至有着误区存在,认为民族本土文化很“土”,国外西方的文化则是“洋气”“时尚”的代表。“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现象普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文化认同感是指人们对于某个领域的文化的赞同和欣赏,它更是一种文化归宿感,文化责任感。“文化自信”本质上指一个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鉴定信念。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少数民族必须得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责任感,只有对本身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欣赏。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坚持坚守的从容。
1.4研究领域对都塔尔的研究相对薄弱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人员短缺,国家相应保护法律的缺少,导致大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我们在网上查找关于“都塔尔”资料时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词条下面没有很多可供参考和阅览相关资料,有的只是一模一样的简介。关于记录都塔尔的制作过程使之永久保存的文献记载,纪录片等载体少之又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是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开始,至今只有短短12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至今也才有6年时间。
1.5对传统乐器,政府支持力不足
中国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我国为继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明文规定:加强文化设施,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规定时间内对相关传统文化继承人给予经济支持等等。虽然国家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采取了措施,但是没有明确完整落实到当地。根据我们了解,传统乐器继承人每年会受到政府300-500元的资助,但是这远远解决不了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次,在启动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发扬乐器艺术文化,推广和支持传统乐器方面当地有关部门做得不到位或有所欠缺。
2推进都塔尔传承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2.1政府政策方面
2.1.1促进对都塔尔的发展和利用
国家应鼓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地区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到都塔尔的保护工作当中,开展关于都塔尔的文艺活动,支持民众对关于都塔尔进行创作、改变、出版、表演、展示、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发展都塔尔相应的产业,使都塔尔发挥已有的或潜在的价值。
2.1.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人民群众既是都塔尔的创造者,又是传承者,还是都塔尔的保护者。保护都塔尔的工作,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都只能是政府和官员们的一厢情愿。所以,保护都塔尔就不只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且常抓不懈的大事,这件大事应当成为全民的共识、全民的自觉行动。我们应通过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人人都懂得保护都塔尔的重要性,明了为什么要保护,以及怎样保护,从而让保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从而自觉地珍惜它。
2.1.3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
及时记录年事已高的传承人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帮助生活确有困难的传承人,支持、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及传承团体。通过传承、教育手段使之在人、群体、区域或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要注重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要关注和尊重相关社区和个体的现实需求,尊重民众自身合理的选择。
2.1.4与时俱进,创新开发
都塔尔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形式。但与此同时,我们政府及相关单位也要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将都塔尔进行创新研究,将其做成文创产业,与时代和当今生活相紧密结合,加大创新力度,用互联网思维将这一古老的文化重现新光芒。
2.2传承人方面
2.2.1完善传承机制
传承人自觉配合政府工作,除了师徒口传心授、手把手传承和血缘性传承之外,也应该尝试积极开展学校教育和专业表演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接触到都塔尔的机会,积极参与在学校、社会开展的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宣传活动。
2.2.2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拿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来说,就有女书研究中心。相信在新疆,在喀什,很多高校也一定有对于非遗和民族乐器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和高校联合,创建研究室,和众多和我们一样对于都塔尔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一起,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2.3媒体宣传方面
2.3.1拍摄有关于都塔尔的影像作品
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上进行刊登宣传有关于都塔尔的纪录片,加大民众对于都塔尔的记忆,做到让民众们了解明白都塔尔是什么,怎么傳承,怎么制作。不仅做到保留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也通过影像作品进行宣传。
2.3.2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都塔尔文化
在当今新媒体愈发成熟的趋势下,新疆也有很多自媒体出现:“新疆土话大百科”“石榴熟了”“森巴兔”“qp秦鹏”等等,我们可以寻求这些自媒体合作,共同发扬都塔尔的文化之美。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的方式在线上进行免费教学,一方面促进民众有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起到宣传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阿丽叶吐尔迪.维吾尔族乐器都塔尔的制作工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2]傅艺.基于文化自觉的民族传统乐器传承模式探讨——以德宏傣族乐器“光邦”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2):8992.
[3]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