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琼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探析玩具制造业两代农民工的求职行为差异。结果发现,两代农民工求职行为同中有异。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求职准备更为充分、求职渠道更为多元化、求职观念更加开放,而老一代的工作满意度比新生代农民工高。
关键词:农民工;求职;代际差异 ;玩具制造业
1.绪论
作为我国加工制造业的主力军,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农民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毋庸置疑。随着时间的发展,伴之以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走出“农门”的老一代农民工已步入中老年之列,劳动力市场上成长起来的是他们的子女——新生代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农民工17561万人[1]。而目前全国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 亿多人,占所有外出打工人数的60%[2]。两代农民工出生成长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也不同,这就决定着他们在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正值改革进入深水区、加快布局经济新常态、加速推进“依法治国”步伐之际,两代农民工既面临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他们有着比以前更好的机会追求高水平的生活、成为市民,另一方面他们能否应对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变化也是个未知数。就业是两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以及谋求生存的关键环节,研究好两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也具有了新的意义。
农民工就業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从农民工初次进城寻找工作到逐渐适应城市生活做出就业选择是一个持续且不断进步的过程,故不同的研究所针对的这一过程的某一横断面也不同,有的是进城方式,有的是就业决策,有的是就业状态。已有的研究多从不同分析角度对农民工求职就业过程做了某一横断面的探讨,这一横断面多为静态的,缺乏一个动态的视角,即缺乏一个对于“求职”这一动作本身所折射出来的代际差异研究,本文即从这一视角出发,将“求职行为”明确化,比较两代农民工求职行为的差异。由于不同行业的从业农民工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故根据研究者所有的条件出发,将行业限定为玩具制造业,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无结构式访谈法对两代农民工的求职观、求职渠道、求职满意度展开研究分析。
2.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概念界定
老一代农民工:本文所指老一代农民工是指具有农业户籍、出生年份在1980年以前的进城务工人员。
新生代农民工:本文所指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具有农业户籍、出生年份在1980年及1980年以后的进城务工人员。
2.2 Y县基本情况
Y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总面积978平方公里2010年现有人口11.16万,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933元和9701元。木制玩具是云和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先后被冠以“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和“中国木制玩具城”。从1972开始起步,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在原材料供应、造型设计、定牌加工、零部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潢和产品销售、运输等领域形成了专业分工体系,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54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产品畅销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近50%、浙江省的70%,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2011年全县累计实现玩具出口6407万美元。
2.3调查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陈藻在《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中将两代农民工就业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为职业价值观、就业发展能力、就业质量三个部分,王秀芝和姚林如在《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江西省6市9县17个样本村的调查与分析》中得出结论:两代农民工在就业动机、就业渠道、收入、就业流动性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参考以上研究内容,本文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即“基本情况”、“求职渠道”、“求职观”、“求职满意度”共计14题。其中“基本情况”包括七道题目: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外出务工时间、初次务工年龄;“求职渠道”包括四道题目:初次求职渠道、是否更换工作、更换的工作是否是同一行业、常用求职渠道;“求职观”包括两道题目:注重工作的因素、对工作的看法;“求职满意度”包括一道题目: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为判断抽样和滚雪球抽样,具体操作过程为研究者手执调查问卷前往该县木制玩具工厂聚集的地方寻找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的填写及开展访谈。囿于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部分调查问卷为研究者通过询问调查对象答案代为填写。
3.问卷统计情况
3.1基本情况
3.1.1人口学特征
调查发放问卷72份,回收问卷72分,回收率为100%。剔除废卷后,剩下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基本信息部分共七道题,统计得出样本中老一代农民工有40人,占总样本量的58.8%;新生代农民工有28人,占总样本量的41.2%;总体来说老一代农民工偏多。按性别划分,女性37人、男性31人,女性偏多。户籍方面,以本县(Y县)人居多占50%,其次是外省人占38%,浙江省其它地区的人较少。从学历看,“小学及小学以下”和“初中”的农民工占绝大部分,两项合计百分比为83.8%。样本中,70.6%的农民工月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66.2%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在五年以上,75%的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年龄不足30岁。以下是具体统计数据:
3.1.2 基本情况代际差异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两代农民工在户籍、学历、月收入、外出务工时间、初次务工年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来自外省、学历更高、月收入更低、外出务工时间更短但平均初次务工年龄更低。老一代农民工中62%的人为本县人、50%的人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月收入中位数为3000元、74%的人外出务工时间在五年以上、平均初次务工年龄为29.1岁;而这一系列数据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表现为32%、25%、2450元、57%和19.4岁。以下是图表的直观反映。
3.2 求职渠道差异
3.2.1 初次求职渠道差异
在获取第一份工作的方式上,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有差异的地方。首先在相同的方面,两代农民工在第一次求职时都没有通过“政府组织劳务流动”和“新闻媒体广告应聘”渠道,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工在初次进城时不懂得寻求“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之外的帮助;与此相应,两代农民工初次求职选择“亲友介绍”的比例都很高。这与已有的学者研究结果相吻合。差异之处表现在:第一,在“学校组织劳务流动”渠道上,老一代农民工比例高于新生代农民工,但是实际样本数均为1,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第二,在“亲友介绍”渠道上,老一代农民工比例低于新生代农民工,而在“上门询问”渠道上,老一代农民工比例远远高于新生代农民工,两项综合反映了在该两项渠道上新生代农民工更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有其他渠道进行补充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来自外省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融入当地生活;第三,在“企业直招”渠道上,老一代农民工比例高于新生代农民工,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户籍,样本中老一代农民工多为本地人,而Y县中小型工厂居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用工制度,工厂主倾向通过个人关系招募认识的本地人;第四,在“在劳务市场中介找工作”、“网络应聘”、“看到街头广告应聘”渠道上,新生代农民工的表现均优于老一代农民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初次求职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倾向于利用现代化的方式。
3.2.2 求职渠道差异
综合常用求职渠道和初次求职渠道,即没有更换工作经历的农民工(没有回答常用求职渠道这一题)常用渠道按初次求职渠道处理,得到表7。从表中可以得出与分析初次求职渠道相仿的结论:一是新生代农民比老一代农民工求职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二是新生代农民工更懂得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求职。
同时对比表6和表7,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第一,随着对城市生活的熟悉,两代农民工使用现代化求职渠道的比例均有提高,表现在老一代农民工身上是表6部分比例为0的项目在表7不再为0,如“在劳务市场中介中找工作”,表现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是表6与表7项目比例的升降,如“学校组织劳务流动”、“在劳务市场中介中找工作”表7较之表6比例均有升高;第二,老一代农民工求职渠道有固化的倾向,虽然在表7中老一代农民工有尝试运用新的求职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有的求职方式被抛弃或者较少使用,相反初次求职使用的主要渠道在表7中比例更高,如“亲友介绍”、“企业直招”、“上门询问”三项占比92.5%,而表6中三项比为90%,新生代农民工表6中三项比为74.9%,表7中为67.8%。
3.3 就业流动性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过更换工作经历的比例达82.1%,老一代农民工有更换工作的经历比例为77.5%。而如果考虑到两代农民工务工时间的差异(参考3.1.2),这种就业流动性的差异就更大。
3.4 求职观差异
求职观在问卷中体现为“注重的工作因素”和“对工作的看法”两道题目,通过图4可以发现,工作注重“工资待遇”和“工作是否轻松”的群体中老一代农民工占主流,而注重“工作环境”和“发展潜力”的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稍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这些都是相对的,因为从人数的绝对值看,对于两代农民工来说“工资待遇”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图5可以发现,对工作动机持“承担责任”看法的群体中老一代农民工占主流,持“实现人生价值”看法的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占主流,与图4类似这些也是相对的,两代农民工都把“承担责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5关于工作动机的看法中,是老一代农民工看法较为集中,而新生代農民工看法更为分散。选择“承担责任”的老一代农民工在该代际群体中高达62.5%,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仅为39.3%。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较之老一代农民工个性更多样、思想更为开放。
3.5 求职满意度差异
求职满意度在问卷中设计为一道单选题目——“您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备选答案有“满意”、“一般”“不满意”、“说不上来”。数据统计显示,两代农民工中均有一半的人对当前的工作满意度为“一般”,在剩下的一半群体中两代农民工的态度差别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都感知更为负面。老一代农民工选择“满意”的比例为32%,而新生代农民工为21%;在老一代农民工选择中没有出现的“不满意”选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却达14%。这说明整体上对求职满意度的主观感知老一代农民工要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4.结论及讨论
总体来说,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求职行为既有相同的传统承继,也有随时代变迁体现的不同之处。新生代农民工在接过老一代农民工养家糊口的担子后,融合父辈行之有效的求职行为与个人的自我追求在城市打拼。以下是具体的结论。
4.1 新生代农民工求职准备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充分
求职准备包括求职者的个人准备和外界条件准备。个人准备方面包含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心理准备。学历是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劳动者均无专项技能的前提下。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学历水平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能力素质强于他们的父辈。
心理准备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包含一个特殊的方面,即对原有生活方式的摒弃和对新生活的适应。生活方式是习惯的生成过程,时间越长,习惯也就越根深蒂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初次务工年龄为19.4岁,而老一代农民工平均初次务工年龄为29.1岁,相差近十岁,相对来说老一代农民工原有乡村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更牢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过程也更为吃力。
外界条件准备方面也于新生代农民工更为有利,可以从两代农民工初次求职渠道来观察。两代农民工初次求职渠道比例最高的都是“亲友介绍”,但具体比例值不同,老一代农民工为45%,新生代农民工为60.7%。可能的解释是作为老一代农民工的子女,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享受父辈在城市已经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这种解释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初次求职渠道上选择“上门询问”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比新生代农民工高,由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老一代农民工一部分人转而采取简单直接的“上门询问”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充分求职准备的自信还表现在迁移距离上。人口迁移的过程理论认为人们从渴望迁移到采取实际迁移行动是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其中个性是影响迁移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喜欢冒险生活的人具有迁移偏好。在来自外省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居多占61.5%;在来自Y县的农民工中,老一代农民工居多占73.5%,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能对长距离的迁移做出正向回应。
4.2 新生代农民工求职渠道更为多元化
无论是初次求职渠道还是一般求职渠道,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都更为多元化、更多地使用新兴媒体。具体分析可参考3.2节。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两代农民工出生、成长环境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比父辈们拥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早地接触手机、网络,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于务工之前的他们虽然不是一种习惯的形式,但也绝对不是一无所知的想象。
4.3 两代农民工求职观同中有异,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有个性
两代群体对“注重的工作因素”和“工作动机”的选择大方向是一致的,即选择一份工作主要考虑“工资待遇”和工作主要是为了“承担责任”。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同质性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高,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个性发展。这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观念更为开放、更为关注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保家担责的传统观念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现代观念中寻找自我价值的状态。
4.4 老一代农民工对当前工作更为满意
在求职满意度的主观感知上,老一代农民工的满意度要高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的感知受到有形和無形的因素影响。物质方面,老一代农民工的月收入(3000元)高于新生代农民工(2450元),这无疑会影响到两个群体的满意度评价,木制玩具制造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水平和消耗太大的体力,因此年轻力壮、文化水平更高并不意味着更高的收入,相反由于熟能生巧而手脚更麻利的老一代农民工收入却更高。无形的因素方面,一是新生代眼界较父辈开阔,对生活诉求更多,由此导致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比老一代农民工大;二是两代农民工处在不同的生命历程,生命历程是“在人的一生中通过年龄分化而体现的生活道路”,对于大部分老一代农民工来说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任务已经完成生活压力较小,而新生代农民工则陆续步入生儿育女的行列生活重担只增不减故对收入的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白淑英,赵蕊.农民工求职中对社会支持网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基于哈尔滨192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J].湖.
[2]佟新.人口社会学[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