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2018-11-06 10:46申宣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河南文章语文

申宣成

我与《河南教育》的相识,要追溯到1983年。

那时,我在乡里的一所初中读书,因为离家比较远,只能住校。正好父亲是教师,在学校有一间宿舍,我就随他一起住。父亲订有一份《河南教育》,因为当时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书实在有限,我就常常在学习之余拿起《河南教育》来读,有关教育理论的文章当然是读不懂的,但其中描写教师生活的叙事散文,故事性强,很合我的胃口。

记得有一次读过一篇文章之后,我突然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了一点儿感悟,并将它用在了自己的习作里,竟然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夸奖,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现在想来,自己能够走上语文教育的道路并喜欢经常写点儿东西,这和当年阅读《河南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一份本来是编给教师看的杂志,却意外地收获了我这个学生“粉丝”,这或许是编辑们始料未及的吧。

1988年我中师毕业,回到家乡的一所偏远初中当语文老师,因为受了初中这段经历的影响,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坚信:鱼缸里养不出大鱼,花盆里长不出大树。语文学习绝不能仅仅盯在几本薄薄的课本上,而要尽可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整个生活之中。当时,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所谓的成绩,往往死扣教材,让学生重复做题,弄得学生痛苦不堪,到头来成绩的提高却很有限。我想,这些教师大概是没有过像我阅读《河南教育》那样的经历吧,否则,怎么会天天把学生束缚在题海之中呢?

因为有点儿舞文弄墨的功夫,三年之后,我被抽调到乡政府办公室从事公文和新闻写作。起初,我也着实新鲜了一阵子。但是,没过几个月,我就发现这既不是自己的特长,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反倒是三年教师生活中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常常于夜深人静时浮现在眼前,有时还会出现在梦境中。这样的情绪反复在心中酝酿,最终,我向乡领导提出重返讲台的要求并得到了同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想着自己就要回到久违的校园,情感的激流急于宣泄,一篇千字散文便一挥而就。我将题目定为《百日归去来》,投给了《河南教育》。很快,这篇散文在1993年第12期的《河南教育》上發表了,但题目被编辑改成了《归去来兮为田园》。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样刊,我格外激动。仔细比较修改前后的两个标题之后,我打心眼儿里佩服编辑的功力,这一修改使整个文章一下子清新雅致了许多。后来,我趁着去郑州出差的机会,专门跑到《河南教育》拜访,终于见到了这位高明的“美容师”,他就是周宝荣老师。

如今,周老师已经是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了。2014年,我受聘担任“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的导师,周老师正好也是导师组成员。一见面,我就向他提起20年前的际遇,没想到他竟然对我的那篇文章如数家珍,并“变本加厉”地对我夸赞了一番。此后,我们经常在各种评审和学术活动中见面,我坚持称他为“老师”,他却坚持称我为“兄弟”,其谦虚与随和的性情、专业与认真的态度,让人感受到编辑所特有的文化气息。

我与《河南教育》更深的交往,源于与朱亚娟编辑的相遇。2011年,我正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朱编辑向我约稿。我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经验和认识,迅速完成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稿。和15年前写作《归去来兮为田园》的体验一样,这篇文章也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更为巧合的是,朱编辑在编发这篇文章时,也对标题进行了修改,将《关注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效率》改成了《参与式学习变课堂为“智慧盛宴”》。该文在2011年第1期发表后,当年5月就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的《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2012年,朱编辑和我商量,问我可否结合听评课的实践,主持一个《问诊新课堂》的栏目,这正和我专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从2012年开始,为《问诊新课堂》栏目撰稿就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到2014年年底,我一共为这个栏目撰写了10篇稿件。有了这个任务的驱动,我经常挤出时间到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并及时将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这对我的专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因为每期还要提供一篇授课教师的课堂叙事,这就倒逼着授课教师反思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他们要反反复复修改许多次。但是,在经历过充分的打磨润色之后,看到自己的教学叙事终于得以发表,分享给更多的人,他们的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而在每次编稿时,朱编辑都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和我及授课教师反复沟通,润色内容、斟酌词句,其谦和与仔细,与周宝荣编辑极其相似。后来,朱亚娟编辑调动了工作,《问诊新课堂》栏目交由刘艳红编辑负责,刘编辑也是同样的认真和谦和。这时我才领悟到,三位编辑的为人处世风格如此相似,绝不是偶然现象,而应该是受了编辑部整体氛围的影响吧。

王维有诗云:“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从1983年开始阅读《河南教育》,到1993年作为自由投稿人在《河南教育》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再到2014年累计在《河南教育》上发表10篇专栏文章。在我的专业发展历程中,《河南教育》不正像那滋润林木的夜雨,助推着我的成长,记录着我的足迹吗?

今年是《河南教育》创刊40周年,我想,在她40年的风雨历程中,一定有无数的读者、作者像我一样得到过她的扶持和润泽。我现在有机会用文字回味人生的这场美丽遇见,一方面是想以此与编辑老师和读者朋友共勉,另一方面也算是对她40岁生日的祝贺吧!

(作者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河南文章语文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的语文书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