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检查在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8-11-06 06:04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性病变解剖学肿块

袁 芳

(贵州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2)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人体上消化道上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病变。对此类病变患者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难以深入了解其上消化道隆起病灶的具体情况,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超声内镜检查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临床诊断中。在对该病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时,医生可清楚地观察到其消化道表面黏膜以下深层次的病灶及消化道周围器官的受累情况[1]。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在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121例,女性129例;其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6.5±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对这些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前,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清四项检查。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告知其在检查前5 h要禁食、禁饮,排空其大小便。在进行检查前的10~15 min,让患者常规服用达克罗宁胶浆(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23)。指导患者在检查床上取左侧卧位,让其屈曲膝关节,咬住牙垫。先对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后若发现其上消化道内存在隆起性病变,即对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使用PENTAX P2615型探头对这些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探头的频率为15~20 MHz。具体的检查方法是:1)浸泡法。在进行检查时,向患者的上消化道内注入适量的水,并吸净其中的气体,确保其上消化道出现病变的部位和超声内镜的前端都浸没在水中,以确保其检查图像的清晰。此方法适用于胃体及胃底出现隆起性病变的患者。2)水囊法。将水囊推送器放在超声内镜前端的卡槽内,向水囊内注入适量的无气水,以排除气体的干扰。将超声内镜紧靠在病变部位,以利于图像的采集。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适当地调节超声内镜的增益焦距,以确保获取图像的清晰度。切除患者上消化道内出现病变的部位,将其病变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2]。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这些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结果,记录其病灶的直径及内部的回声情况。2)与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相比较,计算用超声内镜检查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25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病变部位为食管的患者有77例(占30.8%),为胃部的患者有106例(42.4%),为十二指肠的患者有67例(26.8%)。在这些患者中,病灶直径<5 mm的患者有81例(占32.4%),病灶直径为5~10 mm的患者有95例(38%),病灶直径>10 mm的患者有74例(29.6%)。在这些患者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类型为息肉的患者有65例(占26%),为脂肪瘤的患者有33例(占13.2%),为平滑肌瘤的患者有45例(占18%),为间质瘤的患者有46例(占18.4%),为囊肿的患者有11例(占4.4%),为异位胰腺的患者有30例(占12%),为静脉曲张的患者有20例(占8%)。

在这些患者中,病灶呈低回声的患者有71例(占28.4%),呈混合回声的患者有96例(占38.4%),呈强回声的患者有56例(占22.4%),呈无回声的患者有27例(占10.8%)。与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相比,用超声内镜检查对这25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4%(235/250)。详情见表1。

表1 这25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病变部位及病灶的直径[n(%)]

3 讨论

近年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检出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对此病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对其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目前,超声内镜检查被广泛地应用于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3]。在超声内镜下,人体的上消化道可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由内向外依次是高回声层(相当于解剖学上的黏膜层及黏膜表面)、低回声层(相当于解剖学上的黏膜肌肉层)、高回声层(相当于解剖学上的黏膜下层)、低回声层(相当于解剖学上的固有肌层)、高回声层(相当于解剖学上的浆膜层)[4]。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25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有65例上消化息肉患者,其病灶位于黏膜表面,为高密度回声肿块;有上消化道脂肪瘤患者33例,其病灶位于黏膜下层,为高密度回声肿块;有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45例,其病灶位于黏膜肌肉层,为低密度回声肿块;有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46例,其病灶位于黏膜固有的肌肉层,为低密度回声肿块;有上消化道囊肿患者11例,其病灶位于十二指肠球部,为囊性无回声肿块;有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30例,其病灶位于胃窦部,为混合密度回声肿块;有20例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患者,其病灶于黏膜表面,为低回声血管腔影。这与陈新[5]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超声内镜检查应用于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性病变解剖学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