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介入术后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止血的效果研究

2018-11-06 06:04乔以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缝线肢体下肢

乔以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 200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此病已成为我国非外伤性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3]。目前,临床上将介入手术作为治疗此病的首选方法。以往,临床上在实施该手术后多使用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对患者进行止血。但是,此方法费时费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4-5]。近年来,临床上多使用血管缝合器(如Perclose Proglide,Angio-seal,Vasoseal,Staclose等血管缝合器)对此类患者进行术后止血。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介入术后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不同止血方法进行止血的临床效果,笔者的团队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介入手术后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进行介入手术后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这200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测定(ABI测定可检测出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严重情况,其数值越低,提示其病情越严重)。在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有男71例,女29例;其年龄为46~74岁,平均年龄为(64.76±10.97)岁;其ABI为0.28~0.76,平均ABI为(0.42±0.2)。在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有男65例,女35例;其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66.22±9.13) 岁 ;其 ABI为 0.22~ 0.72, 平 均 ABI为(0.38±0.1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经CT血管造影检查后,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患者均已接受介入手术治疗。3)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有患肢麻木、发冷、皮肤苍白或青紫、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临床表现。4)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正常,其心功能分级均为1~2级,其ABI均<0.8。5)患者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透壁损伤或多次穿刺的情况。6)患者对手术使用的缝线均不过敏。

1.3 方法

对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进行介入术。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人工压迫止血。止血的方法是:1)介入手术结束后,为患者立即拔除鞘管,并通过手动压迫其穿刺点进行止血,持续时间约为20 min。2)在患者的穿刺点不出血后,将敷料覆盖在患者的穿刺点上。3)使用优力舒绷带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4)包扎后,使用工字型沙袋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长时间压迫止血,持续时间约为6~8 h。5)绑好沙袋后,将患者的术侧肢体始终保持伸直的状态并限制其进行肢体活动。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止血的方法是:1)介入手术结束后,经鞘管将导丝送入患者的血管中后拔除鞘管。2)顺着导丝将Perclose操作杆送入患者的血管中,当患者的血液出现搏动性喷出时,将导丝拔除。然后,张开血管缝合器的缝合翼,并轻撤缝合系统,当有阻力时且标志管内的血流停止时,暂停撤除缝合系统。3)按下血管缝合器的针栓对患者进行血管缝合,保持张力10 s。4)拔出血管缝合器的针栓,并使用快速剪刀装置将缝线剪断。5)引出断端缝线并用力进行缓慢的牵拉以收紧缝线结扣。6)剪除多余的缝线。在患者的穿刺点不出血后,将敷料覆盖在患者的穿刺点上,并使用优力舒绷带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7)使用工字型沙袋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8)绑好沙袋后,将患者的术侧肢体始终保持伸直的状态并限制其进行肢体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2 h、4 h和6 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止血的效果。1)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患者的主诉为准。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穿刺点疼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排尿困难、精神紧张等,其中精神紧张是指患者主诉自身术后情况时心情急躁,对卧床产生厌倦感,反复活动其健侧下肢,反复询问拆纱布的时间和可以自由活动的时间。2)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出现皮肤水泡、皮肤破损、皮下瘀斑和血肿等。⑴皮肤水泡、皮肤破损是指由于绷带长时间按压皮肤而形成的水泡、破损。⑵皮下瘀斑是指患者股动脉穿刺点的周围皮肤出现的暗红色瘀斑。⑶血肿是指患者在撤除沙袋后,其皮下出现的面积>5 cm2的瘀血。3)评价患者术后止血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止血的时间、制动的时间及护理的时间等三个方面。⑴止血的时间是指患者自手术后至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⑵制动的时间是指患者自下肢制动开始至能自由弯曲术侧肢体及能随意翻身的时间。⑶护理的时间是指协助患者开始对下肢进行制动至经过护理使其生活可以自理的时间[6]。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时间、制动的时间和护理的时间均更短(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的比较(h,)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的比较(h,)

组别 例数 止血的时间 制动的时间 护理的时间观察组 100 4.4±1.8 4.4±1.8 8±3对照组 100 20±6.5 20.9±2.4 26.5±4.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皮肤水泡、皮肤破损、皮下瘀斑和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4 h和6 h穿刺处疼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排尿困难和精神紧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的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进行介入手术后的止血方法。此方法是一种类似于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外科手术缝合、打结的方法,是在患者动脉介入手术后且其血液完全肝素化的情况下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的方法,可有效地封堵其穿刺点,以达到良好的术后止血效果[7]。排尿困难是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此不良反应是由于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后需长期卧床且其下肢肢体活动受限,导致其排尿姿势异常而引起的。同时,介入手术后的患者需多饮水,以加快其体内造影剂的排出。因此,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尿潴留。与传统的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对进行介入术后的患者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可有效地缩短其卧床、制动的时间,进而可避免其发生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加快其身体的恢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4 h和6 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术后止血的效果更好。这说明,为接受介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缝线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缝线抗议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