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省宜昌供电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0)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湖北地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运维、检修工作全部归并到各地市公司检修公司,管理更为集约高效,人、财、物等资源高度整合集中。由于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对于变电站电气设备长时间的停电检修难以实现,传统粗放的电网检修体制已不能适应现实生产的需要,变电站的传统分散检修慢慢被集中检修所替代。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在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变电站集中检修改造“五个统一”标准化管理,即检修标准化、安措标准化、操作典型化、工器具标准化、验收标准化,不断推进变电集中检修效率、质量和安全的三重提升,从而大大缩减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减轻运维工作量,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作业和交通安全风险,便于集中处理大批设备缺陷、隐患以及超周期问题。2015年,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通过对人、设备、工器具以及检修过程进行全方位标准化管控,促进现场检修人员规范有序开展检修作业,实现了检修质量的可控、能控和在控,令责任性设备返修率直降到零,控制了检修质量,同时大大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次数,设备的可用率从2014年99.845%提高到99.859%,用户恢复供电时间缩短,增供了电量150.336万千瓦时,多创收90.03万元,该成果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变电站集中检修改造“五个统一”标准化管理,即检修标准化、安措标准化、操作典型化、工器具标准化、验收标准化,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对同一电气连接的全部或部分设备进行检修,例如变电设备的高压试验、继电保护、检修维护等各专业工作集中于同一时段进行,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变电设备检修与相关线路检修同步执行,甚至将改扩建、基建工程和客户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结合进来,从而有效避免频繁倒闸操作和客户端重复性停电。通过对人、设备、工器具以及检修过程进行全方位标准化管控,促进现场检修人员规范有序开展检修作业,将责任性设备返修率直降到零,控制了检修质量,大大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次数,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为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1-3]。
检修集中管理,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延长设备运行时间,减少停电次数,规范电网设备检修管理,优化检修模式”为目标,改变了原来管理链条长、管理权责不分等问题,实现“责任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流程导向专业、管理线条简洁、专业归口到位”的效果,使计划检修、隐患处理等工作统筹安排,做到停一次停电开展多项作业,解决多个问题,同时强化了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实现“可控、能控、在控”,为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4-5]。
专业管理指标体系主要由检修标准化、安措标准化、操作典型化、工器具标准化、验收标准化等指标组成,见表1。
表1 专业管理指标及目标值
(1)成立集中检修领导小组,明确集中检修的总指挥和协调人和各生产单位协调沟通。
(2)由状态评价班每年对变电站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价,编写设备评价报告,全面反映各类设备问题的同时为检修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3)确定集中检修的变电站。根据公司年度状态检修计划和大修技改工作任务确定实施集中检修的变电站,对个别变电站存在大量或者严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缺陷隐患也可安排集中检修。
(4)调控部门做好事故预想和负荷转供方案。由于集中检修涉及停电设备较多,为尽量减少负荷损失应提前将检修计划告知调控部门做好事故预想和负荷转供方案。
(5)制定检修任务和时间。集中检修时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工作任务情况规工作量确定检修天数和工作时间,同时充分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结合季节性工作的特点梳理该变电站年度的工作任务应包括状态检修任务、大修技改任务、技术监督工作任务、设备轮换任务等[6]。
(1)检修前查勘。检修实施主体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做好现场查勘工作确定停电设备、安全措施、注意事项以及检修所需工器具和仪器仪表。开展好变电站集中检修前的红外测温工作于检修实施前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温升确保设备异常状况在检修实施过程中全部消除。
(2)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查勘结果确定实施集中检修的工作负责人、现场把关人以及倒闸操作人员。
(3)编制现场施工“三措”。集中检修工作负责人应由本单位熟悉设备并富有现场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并编制现场施工“三措”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4)编制工作票和作业卡等作业文本,进行细致的人员分工、掌控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作业风险。清理图纸资料、备品备件及材料等现场需求确保检修当天物资材料齐备到位。涉及整站停电需要充分考虑直流蓄电池的负载能力考虑现场是否需配备发电机等情况。
(1)召开协调会。检修实施主体单位组织本单位检修人员、运维人员、调控人员以及其他县供电公司相关人员召开检修前的协调会交代相关事项确保按时停电脸修工作能够按时开工。
(2)集中人员和装备。集中检修实施前1~2天集中参与检修的全部人员,检查所有装备准备充足,并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
(3)作业前培训。在作业前培训中工作负责人应向所有参与集中检修的作业人员详尽交待作业中的停电范围、带电部位、安全措施、人员分工、风险辨识等内容并熟悉检修设备、作业工序和流程必要时应带领作业人员去现场进行查勘熟悉。
(1)运维班在检修期间采取有效的现场作业管控措施。利用“智能锁控管理”、“区域隔离遮栏”、“安措施图示化”等措施,打造出“三维一体”安措管理新模式,让安全措施规范到位,确保一、二次设备安全措施刚性执行,减少人为责任事件发生。
(2)实施标准化集中检修。集中检修涉及多班组、多专业作业工作面更大,现场情况相控难度较大,工作负责人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安全监督确保现场有序运转,各交叉作业现场顺利进行。
(3)各安全稽查部门全程监督,跟踪把关,同时为现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运维班组应全过程参与集中检修的验收把关。检修工作结束后,应由运维班负责组织自验收,由上级生产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2)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实现闭环管理,确保零缺陷移交生产。
(3)资料归档闭环检修现场的所有原始资料、修试记录和试验报告等应由本单位工作负责人收集并进行归档。
(4)集中检修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管理综合评价以及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中的生产管理考核等考核评价中,对发现的检修质量管理问题按规定进行量化扣分。
(5)根据各部门的反馈意见汇总进行优化,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总结提升下次检修决策。
通过一年的实施,完成110千伏临江、滨江、阳合岭、青湖、十里铺五座变电站的整站停电综合检修工作,累计检修隔离开关36组、断路器89台、主变6台,完成674台设备试验,处理缺陷47处,执行反措5项,核对遥信点位1022个、遥测点位218个、遥控点位133个。
(1)管理创新带来了经济效益。
以临江变集中检修为例,通过采用组装、预安、安装一体化施工法,将单组隔离开关更换停电施工时间从2825分钟压缩到545分钟,工效提高5倍,实现了由5天更换一组隔离开关到一天集中更换5组220kV隔离开关的飞跃。由于累计施工人员的减少,节省施工费用8.8万元;由于母线停电时间的减少,降低网损费用8.7万元,合计直接经济效益17.5万元。
(2)管理创新带来了技术革新。
集中检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准备的充分和施工工艺的创新。还以隔离开关更换为例,有不少施工管理方法、技术措施都是以往工作所没有的,而这些恰恰是这次集中检修成功进行的关键所在:
①组装区、预安装区、安装区的设置,使检修平台由空中降到地面,拓展了施工范围,不仅解决了高空作业安全设施不完善,不利于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难题,而且还提高了劳动效率。
②利用大型枕木固定组装隔离开关,使在地面组装调试并运输隔离开关成为可能,并且使用后不影响枕木的再利用。
③相间间隔角铁、柱间间隔角铁的设置,解决了隔离开关运输及吊装过程中碰撞及转动问题。
④运输小轮及液压叉车的应用,消除了隔离开关由组装区运输至预安装区使用吊车装卸与带电运行设备距离较近不安全的隐患。
⑤安装新隔离开关快速找平施工工艺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安装速度。
⑥利用隔离开关废运输架加工的可调机构安装台,不仅减少了安装调试机构人数,也大大缩短了调试时间。
⑦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配合工种的提前嵌入,交叉作业;以及严格的质量验收从开箱阶段至最后传动全过程跟踪进行,使得整个检修过程井然有序,最大限度最高效率的利用了现场人力资源。
(3)管理创新带来了观念转变。
集中检修是对生产管理水平的挑战,是对常规施工工序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检修理念的挑战。在历次的集中检修工作中,公司领导目标坚定、思路清晰,管理人员协调有力、指导具体,工作人员配合密切、施工精良,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通过集中检修,将原来1天可以更换五组隔离开关,原来16小时可以更换一台变压器,原来自己也能干的这样出色。
变电站集中检修可大大缩减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减轻运维工作量,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作业和交通安全风险,便于集中处理大批设备缺陷、隐患以及超周期问题。同时,解决了技术资料缺失、系统主接线与现场实际不一致、设备标示牌混乱、信号回路接点错误、保护配置不合理、控制面板花屏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了处理,有效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发生,该成果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