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赵径,庞小翼
(四川绵阳四四医院麻醉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手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1]。实践证明,肺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常易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应激反应,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2]。资料显示,作为肺癌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麻醉尽管可缓解应激反应,但麻醉方法选择不当仍会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威胁患者安全,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高[3]。为研究老年肺癌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propofol and sufentanil,PAF)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其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180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备案。性别:女78例(43.33%),男102例(56.67%);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67.44±7.18)岁;TNM分期:I期58例(32.22%),II期53例(29.44%),III期69例(38.33%);病理:腺癌103例(57.22%),鳞癌56例(31.11%),鳞腺癌17例(9.44%),其他4例(2.22%);病灶部位:左上肺38例(21.11%),左下肺56例(31.11%),右上肺42例(23.33%),右中肺24例(13.33%),右下肺20例(11.1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病理诊断为I~III期肺癌患者;符合肺癌手术指征患者;肺癌术后可耐受患者;预期生存>90 d患者;Karnogsky评分>70分患者;知情同意患者。排除标准:麻醉禁忌症患者;免疫疾病史患者;过敏体质患者;2个月内应用麻醉和(或)镇痛药物患者;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患者;认知功能异常患者。将1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F组(n=90)与对照组(n=90),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0.5 mg阿托品、10 mg地西泮,肌内注射,麻醉前输注10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PAF组:给予0.05~0.1 mg/kg咪达唑仑,静注;靶控输注0.4 ng/mL舒芬太尼,3.5 μg/mL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0.6 mg/kg阿曲库铵,静注。全麻维持: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0.2~0.3 mg/(kg·h)顺式阿曲库铵,持续泵注。1%~2%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
对照组:给予患者0.05~0.1 mg/kg咪达唑仑,1.5~2.5 mg/mL丙泊酚,3 μg/mL芬太尼,0.6 mg/kg阿曲库铵,静注。全麻维持:3~6 mg/(kg·h)丙泊酚,0.2~0.3 mg/(kg·h)顺式阿曲库铵,持续泵注;1.5~2.0 μg/(kg·h)芬太尼维持麻醉。1%~2%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
两组手术结束前0.5 h停止使用顺式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使用丙泊酚、芬太尼(或舒芬太尼)。
观察两组患者T0(入室)、T1(插管后)、T2(进胸时d)、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等时间点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术后1、3 d患者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水平及认知功能。T细胞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
T1、T2、T3时PAF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HR、SpO2、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点HR、SpO2、MAP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术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CD3+、CD4+、CD8+、CD4+/CD8+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AF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时间点T细胞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AF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因器官功能衰退及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手术及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影响更大。研究证明,麻醉可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心房发生过氧化反应,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引发其他术后并发症[4]。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及机体代偿能力降低,极易发生药物副作用及功能失代偿,引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5]。故恰当选择麻醉药物对于患者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尤为重要。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噻吩基衍生物,属于阿片类药物,可通过影响μ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显著强于芬太尼[6]。资料显示,舒芬太尼不但镇痛效果好,且麻醉诱导快,恢复迅速,还不易抑制患者呼吸[7]。研究证明,在插管及麻醉期间,舒芬太尼对血浆儿茶酚胺影响较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8]。丙泊酚不但起效迅速,恢复快,还具有毒性小,无蓄积,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较为适用于老年患者[9]。研究证明,与单药麻醉相比较,复合麻醉具有下述优势:减少单药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更好,更易于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减少单药个体差异,使麻醉可控性更强;术后平稳,恢复快[10]。靶控输注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靶浓度的控制,使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更为合理,在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11]。包娜日素[12]将PAF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有效稳定了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洪太叶[13]给予肺癌根治术患者PAF,获得了与包娜日素较为一致的效果。在本研究中,T1、T2、T3时PAF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提示PAF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认知功能障碍是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术后1、3 d PAF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AF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其认知功能,不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证明,手术及麻醉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均可对抑制患者免疫系统,降低其免疫功能[14]。Khan发现[15],手术创伤能够对细胞免疫产生较大影响,引发T细胞功能失调。除此之外,麻醉药物、方法及深度均可影响细胞免疫,抑制免疫应答,进而引发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在本研究中,术后1、3 d,两组CD3+、CD4+、CD8+、CD4+/CD8+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AF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及两种麻醉方法均可产生免疫抑制,但PAF免疫抑制作用相对较低,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即可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PAF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手术应激引发的免疫抑制,避免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