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张 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3201医院医学检验科,陕西汉中 723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在临床研究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有学者认为[1],炎症因子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属于参与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其在急性脑梗死脑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和神经组织修复中存在“双刃剑”的效用。也有研究报道[2],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周围微环境发生异常的病理变化中,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其与脑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有密切的相关性,可成为脑梗死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检测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意义,以寻找能够用于早期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简便指标。
1.1 研究对象 将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病例组,病患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CT或MRI确诊,均在发病的24 h内入院接受诊治;排除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并发其他慢性疾病或伴有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同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NIHSS)将上述103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IHSS<4分)46例,中度组(NIHSS在4~15分)42例,重度组(NIHSS>15分)15例;其中轻度组(n=46)女性21例,男性2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52±6.39岁;中度组(n=42)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龄在48~75岁,平均年龄59.14±6.95岁;重度组(n=15)女性7例,男性8例,年龄在44~79岁,平均年龄60.27±5.98岁。另选同期我院10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女性51例,男性54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8.94±7.04岁,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且胸片、血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无异常,并排除并发精神类疾病史或颅脑外伤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试剂和仪器 日本日立HITACHI 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s-CRP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NF-α,TIMP-1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病例组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以及对照组受检者在体检当日进行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1.3.1 标本采集:嘱受检者于检查前1天晚上22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静脉血于EDTA-K2抗凝管中,混匀血液样本,均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5 min,取上清液并放置在-20℃冰箱中保存待检。
1.3.2 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检测:hs-CRP浓度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TNF-α和TIMP-1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逐步操作。正常值参考范围:hs-CRP:0~1 mg/L;TNF-α:5~100 ng/L;TIMP-1:40.5~55.6 ng/ml。
1.3.3 观察指标:①比较病例组、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病例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动态变化情况;②在患者发病28天后追踪随访患者的预后,并分析不同预后情况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差异性;③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例组中患者的预后与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的相关性。
1.3.4 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标准[3]:基本治愈:NIHSS评分下降超过90%,且病残程度0级;显效:NIHSS评分下降46%~90%,病残程度1~3级;好转:NIHSS评分下降18%~45%,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无变化:NIHSS评分下降低于18%,或死亡。
2.1 各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比较 见表1,表2,表3。病例组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病例组中,血清hs-CRP,TNF-α,TIMP-1水平均会随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时间不同病情血清hs-CRP水平比较±s,mg/L)
表2不同时间不同病情血清TNF-α水平比较±s,ng/L)
表3不同时间不同病情血清TIMP-1水平比较±s,ng/ml)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预后情况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28天后,根据预后康复情况将10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基本治愈(n=22)、显效(n=40)、好转(n=33)、无变化(n=8)共4组,其中基本治愈组、显效组,好转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显著低于无变化组患者(均P<0.05)。此外,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院第28天,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与其预后均呈负相关(r=-0.506,-0.712,-0.641,均P<0.05)。
表4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预后情况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比较
注:t1:基本治愈组vs显效组;t2:基本治愈组vs好转组;t3:基本治愈组vs无变化组。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患者经治疗后仍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对其生活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有学者认为[4],在临床上选择有效的血清学指标预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及早予以临床干预,对于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正常血清中的含量较低,但在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或组织损伤时,其含量会明显上升,故hs-CRP可用于反映机体感染或组织损伤程度,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是预测疾病病情发展以及监测疗效的重要指标[5]。同时也有研究报道[6],hs-CRP能够反映机体血液异常状态,可成为临床评价脑卒中危险性的一项主要炎性指标,即hs-CRP水平愈高,病患发生脑卒中概率愈大。
TNF-α是由内皮细胞、纤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症因子。有文献报道[7],TNF-α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通透性改变,又可引起损伤的多核白细胞在炎症区聚集和激活,使炎症因子、溶酶体酶大量释放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栓形成,进而加重脑梗死病情。因此,血清TNF-α水平可用于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8],在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中,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是引起脑细胞继发损伤的病理基础,其中血脑屏障破坏又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基质金属蛋白酶又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能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结合,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理活性降低。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梗死病灶的出现可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大量生成,反馈调控TIMP-1,导致TIMP-1释放增多,以避免基质金属蛋白酶过度激活[9],故TIMP-1水平高低可直接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病例组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也会随之升高(P<0.05),与张琼桂[10]的研究报道基本吻合,表明了hs-CRP,TNF-α和TIMP-1均可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能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28天后,基本治愈组、显效组、好转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较病情无变化患者明显降低,且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与其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检测,能够有助于判断病患的预后情况,可将其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血清hs-CRP,TNF-α,TIMP-1水平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可将其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预后评估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