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2018-11-06 05:10侯文艳焦文姝
中国储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流通供应链协同

文/侯文艳 焦文姝

引言

供应链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以来,已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的发展催生着大数据、互联网和物流网的产生,推动着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供应链管理更好整合资源以提高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协同作为一种新的供应链合作共赢模式,在解决信任危机、牛鞭效应等问题的同时,可实现节点企业优势资源互补,从而基于整体供应链最大化满足顾客需求、降低生产和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背景下我国流通企业及流通企业物流管理取得了重要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流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流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综合型平台电商企业成绩斐然,营收和利润不断创新高。诸如阿里、京东等优质流通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明显进步,物流模式不断优化升级。然而,我国当前流通企业整体物流运作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信息共享程度低、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缺失以及供应链各环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旧突出,无法满足供应链协同视角下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对流通企业物流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流通企业急需适应并创新供应链协同管理理念,转变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新成果,顺应大数据时代下物流及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探索互联网+智慧物流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效率。

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物流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供应链协同研究流通企业的物流模式创新对流通企业在当前供应链竞争大环境下围绕客户需求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消费体验和顾客满意,最大化顾客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要求

1.1 战略层协同

战略协同关系到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整体竞争优势的提高,要求流通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建立与上下游节点企业物流管理的协同组织模式,从目标协同、利益协同和文化协同三个方面实现物流战略协同,以保障流通企业物流管理运作效益。

目标协同要求流通企业建立起符合供应链整体运营的物流战略目标,包括企业内部物流运营目标和供应链整体运作目标。确定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和物流管理地位,在保证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经营价值。

利益协同要求流通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利益分配和奖惩机制,通过利益协同机制保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协同互补,使得从最靠近消费端的流通企业到生产商再到供应商的整个链条物流效率最优。

文化协同要求培育节点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交往范式,构建供应链战略层文化协同机制,实现基于供应链的文化认同,保证流通企业采购物流、内部物流和销售物流高效稳定运行,避免企业间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矛盾。

1.2 战术层协同

战术协同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中打破企业界限,降低交易成本,发现并延伸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战术协同要求建立协同制度和机制,将上游诸多供应商和下游顾客考虑进来,实现预测协同、采购协同、销售协同和服务协同,保证供应链各环节物流运作的高效率,实现物流信息、物流能力的实时共享和透明化。

预测协同要求流通企业将消费者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供应链每一环节,建立起企业间的信任关系,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预测的准确性。正确把握消费者物流需求,及时准确地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服务。

采购协同要求慎重考虑产品品类、质量、数量、价格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采购配送模式,基于供应链协同,选择自营配送、供应商配送和第三方配送的有效组合,以降低供应链采购成本,最大化顾客价值。

销售协同要求将协同销售的概念从企业内不同层级和部门的共同协作扩大到整个供应链,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流通企业上下游节点企业和企业内部资源,最大化共享客户资源,共同实现对同一客户相关产品的配套销售,全面满足顾客需求,以达到销量的最大化。

服务协同要求在考虑顾客参与的情况下,流通企业协同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供应链节点企业运用自身操作性资源能力与整合资源能力,共同为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共同创造价值。

1.3 操作层协同

操作协同是发现协同障碍、实现协同目标、创造协同价值的基础。实现物流模式创新,操作层协同要求流通企业创新供应链协同管理技术、加强供应链协同系统建设,实现物流管理在供应链中的连通性和有效性。操作层协同是基于供应链协同视角实现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出现偏差的主要方面,关乎供应链主体利益的实现以及顾客价值的创造。因此,流通企业必须做好物流协同规划,搭建物流协同平台,制定协同契约,加强信息技术协同和跨组织基础设施协同。通过建立起统一的物流操作标准,实现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作能力的效益最大化,从而保证物流战略协同目标的实现。

2.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方向

2.1 引入第四方物流的流通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式

第四方物流是一种新的物流外包模式,能够高度整合资源,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将第四方物流引入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利用第四方物流专业化的资源整合能力,集中和管理流通企业上游直至供应商及下游直至消费者的包括本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优势资源,优化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的组织与传递,平衡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供需关系,实现供应链协同效益最大化。

如图1所示,引入第四方物流,改变自营物流和传统的物流外包模式,充分利用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专业化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借助流通企业前向丰富的顾客资源,通过建立契约关系、信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物流、信息流等以第四方物流为枢纽在供应商、生产商、流通企业、消费者、物流基础服务供应商之间有效共享。产品由供应商向生产商、流通企业通过传统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第四方物流企业最终流向消费者,而信息流则以第四方物流企业和流通企业为核心从最终消费者开始在各个节点双向传递,以保证物流模式的有效性。针对当前诸如网易考拉海购、当当网等一些物流规模较小、物流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在物流资源的整合和运营方面能力不足的流通企业,可引入第四方物流,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协同物流模式,以支持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最大化顾客价值。

图1 以第四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模式图

图2 流通企业集配中心物流模式

2.2 流通企业集配中心物流模式

集配中心模式是汽车制造领域常见的一种入厂物流模式,由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发展而来。集配中心物流模式在供应链前端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协同运作上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响应性,以保证生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供应链效率。在供应链的后端面向销售领域中,集配中心物流模式则较为少见。

如图2,通过集配中心将消费者所需商品从不同供应商处集中起来,通过集配中心信息系统进行统筹协调,借助物流服务商对商品进行整合运输,按需配送至连锁、联盟企业销售门店,消费者通过各连锁联盟企业获得所需产品或者直接由集配中心进行配送,以减少商品流转,保证流通企业配送效率。

流通企业物流模式一般由供应商主导,少部分由自营主导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非流通企业主导的物流模式不可避免地产生流通企业对商品物流的控制力较小,物流信息难以实时传递和反馈,无法迅速响应消费者不确定性需求等问题。而自营物流的高成本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又会制约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起流通企业集配中心物流运作模式,通过集配中心聚集供应商产品,向连锁门店和联盟企业进行产品供应,实现流通企业准时采购与销售的同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准时化的多样性需求。连锁零售巨头沃尔玛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由集配中心向遍布在全球的门店进行不停留送货。由流通企业对供应链物流要素、物流功能进行整合分配,可有效控制供应链整体物流支出,保证流通企业物流服务质量。

2.3 平台型智慧物流模式

当前,互联网逐渐成为所有行业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慢慢穿透各个产业,以软件智能、硬件智能和管理智能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物流模式向着更精准、更可靠、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诸如京东、阿里、亚马逊等平台型流通企业基于协同共享理念,重新组合物流构成要素和物流功能,重构物流收益与支出结构,助推企业物流模式创新,建立起基于流通企业的平台型智慧物流模式。

流通企业建立平台型智慧物流模式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链接产品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两端,有效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基于供应链协同共享理念,共享供应链节点企业及社会物流资源的使用权,深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以及物流大数据的应用驱动着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流通产业智能化变革。流通企业搭建物流共享平台,努力改善与商业生态系统中其他节点的关系,通过智慧物流模式,构建全覆盖、广链接的物联网平台,使物流前端更加靠近消费者,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需求倒逼流通产业链变革,进而实现供应链前端的物流智能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以流通企业为核心的精准智慧物流模式,实现全程可视化的物流资源智能配置,进而实现物流环节智能优化,物流效率智能提升,以流通企业物流平台为核心,全面提升顾客价值,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

3.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对策

3.1 科学选择合作伙伴,构建供应链物流协同联盟

合作伙伴的优势集成构成了供应链的竞争优势,选择优质的产品供应商以及功能性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物流服务集成商并建立起供应链协同联盟,可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物流系统高效运转。流通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事先调查拟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考虑基础设施、专业和知识等的共享,基于科学的选择程序,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合作伙伴进行审核认证,以选择优质多元的合作伙伴,提高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绩效。此外,应基于协作互补原则选择合作伙伴,培育流通企业及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发挥节点企业综合物流优势,在整条供应链形成优势集成。

建立动态、可扩展、可调整的物流协同联盟,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供应链物流协同管理。流通企业应主导确定供应链物流联盟协同目标,做好联盟规划,保持并加强流通企业在联盟中的控制能力及地位,基于信息网络整合利用供应链物流资源,强化联盟内企业在管理、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供应链协同生态圈的共建共享。

3.2 整合供应链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管理一体化平台

基于共享经济理念,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和物流网的综合应用,建立综合物流管理中心,将分散在各个节点企业的物流业务及物流资源集中起来,不断优化供应链仓储、运输、周转、配送等物流流程,有效整合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基于供应链高质量、高柔性、低成本的物流发展要求进行科学规划,统一协调。

流通企业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下,以顾客服务为目标,后向延伸企业价值,以企业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物流运作,建立基于供应链节点企业资源高度整合的物流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共生、互动和共赢。通过观念转变、信息共享、技术升级、系统优化,实现产品基于一体化物流管理平台的从设计到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过程智能管理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筹控制。

3.3 深化物流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当前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加的物流需求,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注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及供应链信息化应用水平。

流通企业在创新物流模式的过程中,可利用POS、EDI系统实现无纸化的物流信息传输,借助条码、RFID技术实现所有商品物流管理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基于GPS、GIS、GPRS等实现商品的实时跟踪和全程监控。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创新物流技术的同时搭建适合流通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全面实现物流信息无纸化实时共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

3.4 健全供应链协同机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为保证流通企业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物流创新模式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协同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与合作伙伴缔结契约,培育企业间共同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形成统一的物流管理范式,建立起相应的惩罚与激励机制,以保证供应链信任机制的有效运行。流通企业应改变传统的点对点的信息传递,建立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公共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输和转换能力,规范并标准化物流信息管理,提升物流信息透明度,最大化物流信息价值。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盈利能力,但不同主体所获得收益是不均衡的,应合理分配物流效率提高后带来的收益,共同承担风险与成本。

猜你喜欢
流通供应链协同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