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从“心”开始

2018-11-06 03:43闫洪丰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规范心理健康心理

文/闫洪丰

2015年,我国将健康中国战略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中,同时,提出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它在国家战略、军事战争、执政能力建设和个人工作生活调节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则曲折了许多,它的作用也是“一直被应用,很少被提及”。

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阐述是:健康是指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皆健全。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总的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两个方面。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促发生理疾病。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感冒、肝炎、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病甚至癌症等疾病都与人的心理因素关系极大,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名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2015年,我国将健康中国战略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中,同时,提出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就是以国家战略的方式,呵护人们的健康需求,使人们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如果健康中国缺少了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规划和设计,犹如人缺少了一条腿,健康中国的“大健康”理念还算不上真正的“大”,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本文作者闫洪丰

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间,社会矛盾突出。人民群众心理调适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学生、职业群体、妇女、老年人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婚姻家庭心理失衡逐年增加,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巨大。

2007年中国科学院关于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普通社区人群中11%—15%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2%—3%可能具有中、重度心理问题。2012年的再次全国调研显示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呈现轻微降低的趋势。同时,人民群众对常见心理疾病的认知率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不能主动寻求帮助和治疗,导致心理行为问题逐渐加重,甚至引发自杀、肇事肇祸等极端事件。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就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质和幸福感,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实现“幸福中国”的总目标。

为“幸福中国”而努力

为了实现健康中国和囊括心理健康的“幸福中国”的总目标,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意识启蒙、制度规范、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财政支持。

意识启蒙: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心理学在灾后心理援助中被广泛应用,再加上新媒体的宣传影响,“心理”一词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但对于什么是心理,心理健康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大多数普通民众并不了解。我们应充分发挥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着力做好宣传工作,使从上到下、从国家到公民都能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为对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广大民众不是不理解,只是还不了解;不是不需要,只是还不知道,看到身边有心理危机的发生,不是不人道,只是没意识到。同时利用好各种科普知识和渠道,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坚持各级部门主抓落实,全社会动员,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把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疏导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我国心理健康的有关制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路规范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服务;逐步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对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进行职业伦理与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发展、资格考核等制度。

体系完善:目前我国心理问题的诊断率和就诊率相比国外都很低,这反映了在服务体系上还有许多漏洞,服务也不到位。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民覆盖,国家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健康中国的规划体系,建立心理健康三级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不管是从制度方面规范还是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建设上,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投入,规范人才的培养、评价、管理。国家应加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完善课程设置,规范临床训练,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制定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实现有据可循,有标可遵。

财政支持:心理疾病的预防、各方面的配套体系建设等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国家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首先,国家财政进行投入,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国家医保服务范畴里,减轻民众看病负担。其次,国家要加大投入各个社区、街道心理服务站的建设,配备专业心理服务人员,为民众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最后,国家需要加大支持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培养民众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民众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事业是一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民事业,需要树立“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思路,联合各部门统一行动。心理健康的全民覆盖,需要各部门切实加以重视,并联合起来,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无疏漏,全覆盖。

猜你喜欢
规范心理健康心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