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安规划”看未来之城

2018-11-05 15:20何佳艳
投资北京 2018年5期
关键词:纲要新区规划

何佳艳

在历经了长达20个月的编制后,“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规划终于落地。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对雄安新区未来的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交通路网、市政基礎设施和城市安全体系等各个方面都明确了规划方向。

从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来看,除了当初提及的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以外,还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及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要创造“雄安质量”样板,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根据规划,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届时,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组团式空间布局预防“大城市病”

空间布局是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此次《纲要》的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至2035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根据《纲要》,雄安新区未来的空间布局将采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在兼顾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同时,注重随形就势、疏密有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空间布局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改变了以往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实行组团式发展。各组团之间既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又紧密联系、功能互补,使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实现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按照这个思路,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形态。 “一主”是指主城区,也就是起步区,由5个排列紧凑的城市组团构成;“五辅”是指容城、雄县、安新、寨里、昝岗5个外围组团,将在现有3个县城和两个乡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多节点”则是指散落分布的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两者的规划建设用地均为50平方公里左右。

《纲要》提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承担起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放新模式,为治理“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纲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纲要》提出,新区国土空间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左右,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领衔制定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他指出,一个区域在开发时,要界定生态、农业、城镇三个空间的比例范围。过去,通常是其他空间划定了,剩下的一点残山剩水划为生态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常常十分被动。而在雄安新区各规划制定过程中,为了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争取生态空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划定提前了。在雄安新区的生态格局构建中,最先确定的是70%蓝绿空间的比例。确定了这个数字,新区也就明确了建设开发的边界,也为总规其他一些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是《纲要》为雄安设定的发展目标。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所说:“雄安的意义在于,能够在中国不沿海不靠边的地方,打造一个新时代可复制的城市样板。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介绍,智能、绿色、创新将是雄安这座“样板之城”重点打造的特有元素和亮丽名片。

智能主要体现在雄安新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整个新区的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将大于90%,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打造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推进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绿色主要体现新区建设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建设环白洋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大型森林板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实现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以治污、清淤、补水、搬迁为主要措施,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使淀区恢复到360平方公里左右,水质达到3-4类,远期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全面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采用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布局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可以用几组数字指标来说明,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11%提高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

创新主要体现在新区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总体部署,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地。引进世界顶级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开展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试点,推进数字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证券交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立法、政策改革创新,在土地、住房、人口、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建立人才特区,建设国际社区,打造开放发展先行区。

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

《纲要》明确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包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健康机构、金融机构、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六大领域,并强调要营造高质量的承接环境,除了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配套设施这样的硬件环境以外,软环境必不可少,重点要打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环境层面,也将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来的功能和产业能够水土相服。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将如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来增强对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在规划设计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雄安新区将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承担国际交往功能;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绿地公园和公交枢纽布局,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社区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生活服务功能。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

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雄安新区将布局高质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培育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以及标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标准布局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在街道、社区建设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合理布局文化产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建立劳动就业服务制度,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等等。

对于大家高度关注的住房问题,该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制度设计和布局建设“软”“硬”两方面着手,建立具有雄安特色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新区将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多層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优先安排住宅用地;在城市核心区和就业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区,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实现合理公交通勤圈内的职住均衡。

猜你喜欢
纲要新区规划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