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专注力?

2018-11-05 04:57L先生
公务员文萃 2018年9期
关键词:警觉注意力大脑

L先生

不要跟大脑作斗争,而是要顺势而为引导它。

读书、工作几分钟就会走神,感觉自己总是坐不住,怎么办?为什么我们会“坐不住”呢?

三大注意网络

心理学家Posner提出过一个“三位一体”的注意系统。他认为,我们的大脑存在着三个注意网络,分别是警觉网络(Alerting)、定向网络(Orienting)和执行网络(Executive)。它们彼此独立,相互作用,共同实现了“注意”和“专注”的功能调控。

这三个网络是如何运作呢?警觉网络负责将我们的大脑调整到一个“高唤醒”的状态,即对外来刺激更为敏感,用来准备接收刺激。定向网络负责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将注意力从眼前对象转移到新对象上。执行网络负责对注意力进行更高层级的控制,包括屏蔽其他信息干扰,有意识聚焦目标信息进行高级的认知、思考、分析等等,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你走在森林里,拿着一杆猎枪寻找猎物。你会警惕地扫视周围的丛林,竖起耳朵,寻找任何风吹草动的痕迹。这时,就是警觉网络在起作用。突然,某处传来“哗啦”的声音,你立刻将目光转移过去,枪口随之移过去,这就是定向网络的作用。当你看见一只兔子朝着树林深处奔去,就立刻端枪瞄准,紧盯猎物,对其他一切视而不见。这就是执行网络在主导意识。

这三个网络就这样分工合作,共同作用,实现了我们注意力的收放和转移。目前对这三个网络的研究还处于比较粗浅的地步,不过已经有不少实验证实,警觉网络和执行网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抑制关系。也就是说,执行网络较为敏感的人,警觉网络就稍稍弱一些,反之亦然。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应慢”,一个人也许能持久地做一件事情,但相应他会对外界的信息“慢一拍”,经常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反应过来。而后者则是我们所说的“不专注”。

当你将注意力聚焦在一个事物上面时,执行网络发生作用,就像一道闸门,将其他无关刺激全部拦在门外。但当你聚焦了一段时间,你会渐渐感到厌烦,你会感到眼睛有点酸痛,腰和背有点难受。这时发生了什么呢?你的执行网络效能开始减弱,它“拦不住”了。于是,来自外部的刺激(眼睛、腰、背),以及来自内部的感受(厌烦、无聊、疲劳),开始进入你的意识,你开始“知觉”到它们。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坐不住”呢?可能是你的执行网络开始减弱,于是,注意力开始涣散。与此同时,敏感的警觉网络又会使你被其他刺激吸引了兴趣。于是,定向网络随之工作,你的注意力被从眼前的问题移走,转移到新的对象上面。然后,执行网络“被迫”开始工作,聚焦到新对象上。

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如果你不能主动控制,就非常容易导致工作半途而废。传统讲如何专注大多是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强迫”自己专注,比如练习专注力,控制思绪,警醒自己,等等。二是减少和屏蔽外来刺激。最常见的,就是告诫你挑一个安静的环境,关掉手机,断网等诸如此类。这些方法有用吗?有一定作用,但并不够。为什么呢?很简单,并不是我们不想专注,而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使我们难以专注。提高专注力,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高效完成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

与大脑和解

所以,不要跟大脑作斗争,而是要顺势而为,去引导它。简而言之,就是跟我们的大脑和解。

第一,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峰值区间。人的精力状况,在每一天的24小时里,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反复波动的,注意力也一样。在某些时候,你会感到非常集中,状态非常好,而有些时候,你会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是容易分心、走神,这就是所说的“节律”。所以你可以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状态来找到“峰值区间”,然后把比较重要的工作,安排在这些时间来完成。

第二,你可以将时间分割成小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做法。要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是在“精力区间”,也很有可能只维持几分钟,然后就走神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顺应和引导自己的大脑呢?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任务,并定下严格的时间期限,将其视为一个“挑战”,看自己能否在时限内“挑战成功”。

举个例子。我看到一个概念,很感兴趣,那么我就会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我能否在15分钟内,通过查阅资料,将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清楚?这会让每一次的学习和工作都像一次“冲锋”。我会打开几十个标签页,争分夺秒地浏览、扫视,整合信息,产生新的疑惑,继续解决疑惑,以此类推。时不时瞥一下时间,给自己一些鼓励和刺激。15分钟一过,无论结果如何,都暂时停下来。如果成功了,就是一个小小的成就。如果没有成功,就花一点时间回顾、复盘,看自己是否在无关紧要的枝节上浪费太多时间,在对信息的整合和重构上是否出了错,等等。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但非常有效。它能够迫使我在这段时间内,达到100%的专注。通过将一项任务分解成若干项小任务,并为每一项小任务设定时限,让自己全力以赴去做,往往能够全力发挥“执行网络”的作用,暂时性屏蔽其他信息的干扰。具体的时间设定,因人和任务而异,短的任务可以设10~15分钟,长的任务可设15~20分钟皆宜。不过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否则分割时间的意义就不大了。当然,在任务之间的间隙,不妨休息一两分钟,让大脑得以喘息,再继续攻克下一个小任务。

第三,随时记录“思考锚点”。随时随地把你脑海中所想的东西写下来,给自己标下一个“思考锚点”。譬如,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会先不断思索整体的布局、结构,再考虑细节。每想到一个点,比如确定了某个情景和具體结构,我就立刻将其用最简单的话写在稿纸上。这就是一个 “锚点”,我只需看一眼,就能立刻回想起当时我在想什么。通过不断的书写、记录,以及对锚点的反复修改,我就能大致确定整体的思路,下一步,就是参照这些 “锚点”将文章组织起来。

记录思维锚点有两个好处。一是清空你的“隐性认知”,给大脑一个提示:我已经将它记下来了,不必一直想着它,可以释放这部分认知资源了。二是能起到接驳点的作用,当你将注意力转移回来时,通过这个锚点,你就能立刻回到之前的状态,回想起之前的思考,无缝连接,不必再花时间去进入状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思维锚点是一个过渡状态,它目的在于帮助你链接起思维,所以不必遵照一定的模式,以快速、能让自己理解即可。

第四,正面激励、奖赏和放松。我们经常有一种感觉:心情好的时候,工作起来仿佛也会更起劲,注意力更集中。其实这不是错觉,研究表明,多巴胺的分泌能有效提高执行网络的功能。也就是说,当自己感到愉悦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会更活跃,同时专注力也会显著增强。所以,不要跟大脑作对,一味地强迫自己专注甚至自责、鞭策,只会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更好的做法是将负面的斥责转化为正面的肯定。比如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怎么又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而是说“我又集中精力完成了一个小任务,很棒”。不要说“我把工作完成,否则我不休息”,而是说“再工作15分钟,然后就休息5分钟”,让大脑得以放松。

你会发现,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密切相关的。找到精力区间、分割时间,有助于我们连续完成任务,从而能够激活“奖赏回路”,释放更多多巴胺。记录“思考锚点”,又能最大程度保持这种状态,让它不至于断裂。在这些方法的推动下,能够将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让你感受到精力集中和攻克任务的愉悦感。所以,我基本不会被任何事情影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除了干扰我的工作,不会有任何作用。

不要急躁,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提高专注力是一项困难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感受到乐趣、愉悦感和成就感,更要善待你的大脑,因为只有这样,它才会善待你。

(摘自《中国青年》)

猜你喜欢
警觉注意力大脑
让注意力“飞”回来
重视防火
鸟语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偷摘葡萄的狐狸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