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摘要]大数据的运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辅以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一些挑战。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精准运用“大数据”理念、发挥技术优势,并从“三个结合”着手,创新舆情管理的工作形式、搭建开放互通的大数据平台、完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助推网络舆情治理规范化、科学化,让舆情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大数据 网络舆情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社交互动信息技术的覆盖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表达个人诉求、分享各种信息、积极建言献策,网络也成为政府及时掌握社会动向,与民众实现双向沟通的高效平台。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需顺应发展潮流,积极主动升级,利用大数据为舆情管理者添翼助力,准确研判网络信息动向和舆论观点动向,识别大众情绪、提升舆情引导能力,把握事件的发展方向并就应对处理提出建议。
早至2013年流行于國内的“大数据”概念,是巨量、海量数据的代名词,作为绿色资源持续火热走俏,现已被广泛地运用在网络载体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数据在网络内容分析以及预警预测层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而网络舆情实际上是涉及网络内容监测的新兴互联网行业。网络舆情是社会总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传播形式聚集公众舆情,综合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民众态度和情绪。当前互联网的思潮传播较为积极活跃,与世界各国的思潮碰撞交锋,亟需重视网络空间意识倾向。因此,要正确引领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就必须应用大数据思维这个“良方”。
首先,数据红利服务舆情民意,助力舆情研判。大数据具有为网民画像的功能,能够存储网民每天在网络上留下的海量数据,通过个体特征来研判舆情民意。与传统的抽样调查研究形式相比,大数据能够记录更全面的社会舆情民意,且数据自身包含更丰富的内容,有助于研究者挖掘规律性的信息。舆情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数据,掌握大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此外,大数据的优势还体现于吸收传统调研形式,监测社会舆情能够达到个体级的水准,并根据研究者的需求,实现即时性、细节化地监测网民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其次,开辟舆情研究新时代,有效预测网络舆情动向。当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逐渐成熟,为网络舆情管理者进行监测、研判、引导、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已发生的网络舆情数据,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及时掌握当前舆情、预测未来舆情。因为拥有网络舆情庞大的数据分析、控制的主导权,实际上我们掌握了网络舆情的数据主导权。而凭借网络舆情数据的主导权,就可以释放数据红利,为科学化预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舆情管理者提供应急处置与导控的作用。因此,大数据为网络舆情监测开辟了科学预警决策、正确应急处置以及导控舆情的新时代。
首先,网络舆情陷入“数据孤岛”困境,有待进一步整合。因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不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存在内部“信息孤岛”的问题,即政府、企业各部门间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用户界面内部封闭,无法实现数据互通互联,达到共享的目的。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分析是综合性的社会难题,因为涉及的研究领域众多,涵盖数据挖掘、政府决策等多层面,只有综合系统分析整体舆情数据,才能发挥大数据为网络舆情服务的真正价值。
其次,网络舆情受有效数据限制,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公众诉求。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监测较传统方式的监测研究对象从样本扩大到了网民全体,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舆情自动分析系统,避免因数据源不全面而造成的重要信息监测缺失,有利于消除“盲人摸象”现象。然而,我国目前愿意通过网络渠道表达个人真实诉求的人数总量偏低。纵观网民的组成结构,如地域、城乡结构、学历、年龄层次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这种结构性的差异暗含当前一部分网民无法或不愿意在网络上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所以,仅仅依靠网络技术搭建的大数据平台,无法真正获得全体网民的有效数据。
创新舆情管理的工作形式。大数据方兴未艾,网络舆情管理也应匹配新的工作形式,将大数据理念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舆情管理者的心中,并从“三个结合”着手,真正落实舆情管理工作,适应形式的转变。为此,一要将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改善网络舆情数据源治理情况。社情民意以各种渠道和形式来展现,而网络舆情是当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两者密切相关,应利用关联性分析能力,建立更立体、完善的网络舆情数据体系。二要将大数据与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可以建立专门面向广大民众的政务数据网站,方便公众查阅政务信息,还可以加深政务公开内容的深度,实现“数据”替代“信息”层面。在构筑安全系统的同时,还应建立大数据政务信息公开系统,唤醒部分沉睡的政务信息价值。三要将大数据与舆情导向相结合,不断地提升舆情引导的说服力、感染力。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应坚持“循数而为”的原则,通过整理分析网络数据,搭建网民意见倾向数据模型,掌握网民真实的意愿与喜好,实现网络舆情管理者善于引导、正确引导的目的。另外,应坚持“用数据说话”的原则,充分收集整理数据,并运用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社会事件的原貌,化解网民偏激情绪,让网民了解真相的同时,还能够知晓事件背后的故事,做到客观理性地宣泄情感。
搭建开放互通的大数据平台。政府、企业累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但受限于内部条块分割无法实现数据的真正价值,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亟待打破藩篱,搭建开放平台,实现内部信息互通共享。针对网络舆情管理出现的多头管理乱象,需要进一步连接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实现部门与机构之间的信息畅通,增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应,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此外,大量数据实现真正的连接后,对数据处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管理规范、责权明确的格局,以便各组织之间进一步共享舆情。
完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大数据的研究体系,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精准分析网络错综复杂的舆情,提升舆情管理者的正确引导水平,让网络舆情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实现大数据监测手段的创新。大数据技术主要体现在处理碎片化信息时,能够通过主动搜索引擎汇聚网民个人信息、网上浏览痕迹等数据内容,能够精准为网民画像,以便于进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全景数据的深入挖掘,形成网络舆情的研判形式,让网络舆情变革升级,将“预警当下、预测未来”变为现实。第二,不断提升大数据服务决策的水平。大数据服务决策的形式正被许多机构组织的管理者采纳,并将辅助水平作为衡量管理者的领导决策水平的度量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需要利用大数据思维,正确引导公众形成理性思维,在面对社会事件时保持冷静,恪守法治底线,将法、情、理三者相融合,既能够重视公众的利益诉求,将解决之道引向法治轨道上,又能够化解社会冲突,宣传理性维权。
责编/潘丽莉胡秀文(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