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艺
[摘要]在中国政治呈现高压反腐的新态势中,高校作为教育育人的重要机构,却频频发生领导干部腐败问题。通过提出“经济责任清单”的新理念,阐述它在“权——责——问——追”四个关键环节的作用路径,并在简要分析高校腐败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思想认识、干部管理和内部监督的角度一一论述“经济责任清单”在预防高校领导干部腐败问题上,对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清单;高校腐败;领导干部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呈现出高压反腐的新态势,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成为了党和人民聚焦的关键点。“经济问题”之于腐败如同蚁穴之于千里之堤,“经济问题”几乎是所有领导干部腐败的开端,一旦“经济问题”这一底线失守,腐败就会迅速将干部吞噬,因此,预防领导干部在“经济问题”上的沦陷,不仅是打赢“反腐战争”的先决战役,更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一长效预防腐败机制的重要保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仅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因此,明确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权力”,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经济责任清单”,对潜在的“经济问题”形成直接且具体的问责与约束机制将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对构建高校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具有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清单”表示对内容的一种罗列方式,“经济责任”意味着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做好的分内之事,若没有做好,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过失。
“经济责任清单”简单地说就是用“清单”管理“经济责任”,将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以清单形式列示,用清单来界定责任内容,并評价责任落实的效果。
(一)权力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已明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时衍生出权力,权力在社会分工、资源分配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我国,身处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公共资源的配置、财政预算的推进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等领域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如果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就容易肆意扩张和违法滥用。
(二)权责的一致性是连通路径的桥梁。正所谓“有权必有责,权责必相等”,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履行责任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在受托管理国家公共资源的经济活动中,为了避免因追逐经济利益而产生“钱”“权”交易,就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主动担负起经济责任,这既是领导干部的分内之事,同时也是对经济权力的另一种监督。
(三)履行和评价经济责任是方法和手段。在现实中,不同领导岗位的经济责任,其责任的侧重点、内容的多少和实现的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制定和公布一份详细且全面的“经济责任清单”,对于指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照清单,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才能明确自己应该承担哪些经济责任?以前忽视了哪些经济责任?还尚有哪些责任事项没有履行?“经济责任清单”在发挥清单式管理的作用时,除了梳理和界定责任内容外,评价责任落实的效果也是内在功能性的体现,即履行需要清单,评价更需要清单。
(四)问责经济问题是最终的落脚点。“经济责任清单”在发挥其评价功能时,最重要就是评价领导干部是否能对其分内的经济责任做到“尽责”,无论是“应尽而未尽”还是“应尽而未全尽”都属于在经济责任方面的“失责”表现。经济责任一旦“失责”,权力就容易“失控”,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经济问题,导致违纪和腐败的发生。“问责”作为“经济责任清单”的配套制度,从责任追究的角度,按照“谁负责,谁担责”的思路,对责任主体即领导干部的“失责”行为展开必要的调查、处理和决定,利用各类追责情形对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惩戒,由此便可以形成一个“权——责——问——追”的作用路径,如下图所示:
(一)权力资源过分集中。近年来,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和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所掌握的办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自主决策的空间也越来越扩张。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高校自然拥有一套独特的权力运行机制,即客观存在的行政等级制度,在这个行政等级制度中,处在金字塔最上层的永远都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因此手握特殊权力的高校领导干部,无论是在校园基本建设还是在科研学术领域,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在各项利益交织的权力运行中,并非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都能清楚地知晓自己手中“可为”事项的尺度和边界,无论是出于主观的私心杂念还是客观的条件驱动,稍一疏忽或是自我放松都有可能促使权力寻租,腐败蔓延。
(二)经济问题频频发生。高校腐败问题作为社会腐败的一种特殊形态,让原本安静平和的象牙塔不再令人向往,其影响深、性质劣的特点值得让人深思其中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媒体不断通报的腐败案情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高频发生的选人用人、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等一般领域,还是高校所特有的招生、科研经费和校办产业等特殊领域,其都反映出了一个相同的腐败原因,便是“经济问题”。敏感的“经济问题”已然成为了高校权力腐败与失控的突破口,成为了诱发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导火线,糖衣炮弹的攻击使得一些理想信念丧失、追求奢华生活的高校领导干部纷纷落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毫无责任担当。
(三)评价与问责仍属缺失。在大多数高校现行的监督体制下,外部的教育主管部门更多的是在学校发展的方向性和规范化这两个方面起引导作用,真正对高校内部管理的监督也只能是“鞭长莫及”。目前负有评价和问责职能的只剩下纪委监察和审计这两个内部职能部门,但是当面对领导干部这样的“少数群体”时,内部监管的实效性往往难以保证,难以对同级乃至上级的党委或行政展开有效的监督或评价,更多的只能流于形式,以不痛不痒的“口头沟通”替代严肃的“组织查处”,追责一说也就更无从提起,这样一来,内部监管的滞后甚至缺失更是助长了领导干部腐败之风的不断蔓延。
(一)“经济责任清单”有助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从内在发展的角度出发,只有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危机。因此,制定一份科学且合理、详细且明确的“经济责任清单”,能够有效帮助高校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归属,通过充分必要的责任引导,自觉规避手中权力尺度的人为扩张权力边界的刻意模糊。不仅如此,从尊重和保护领导干部的角度出发,其自身也迫切需要一份关于所在岗位的“经济责任清单”来更好地指导思想工作,帮助自己坚守精神家园,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不断提升对廉洁从政理念的深刻认识,依靠自身努力进一步提升“不想腐”的政治觉悟。
(二)“经济责任清单”有助丰富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手段。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经济责任清单”的建立,可以丰富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手段,将“经济责任清单”的责任内容详细写入领导干部个人的有關报告事项和干部述职述廉等各项制度中,以制度约束的方式让领导干部牢记自己应该主动承担哪些经济责任,还尚有哪些责任事项没有履行?并且,随着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或上级部门要求的变化,不同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都会进行必要的调整,“经济责任清单”的内容自然也同步跟进,无缝对接高校内部各岗位各职级。可以说,“经济责任清单”的产生可以从制度和管理的层面上实现“让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让权力的行使和责任的履行共同成为高校领导干部考核、聘用和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主动的履职尽责中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不能腐”的政治素养。
(三)“经济责任清单”有助发挥高校领导干部的内部监督。从内部监督的角度出发,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要运用审计监督的手段,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完全可以借此东风对高校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展开专项审计调查。此时,“经济责任清单”的提出和运用恰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通过清单所列示的经济责任内容,高校内审机构完全可以做到“审有所依,治有所据”,运用新纪律和新规矩严格衡量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对领导干部直接负责或间接参与的各类经济事项作出恰当而中肯的审计评价。依据审计结果反映出的经济问题,纪委监察部门迅速跟进,打好配合战,以“零容忍”“不包庇”的强硬态度切实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在严肃的追责制度下促使“失责”的领导干部能够立即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此外,“经济责任清单”内容的公开,也为校内民主监督搭建了有效平台,在校务公开的大背景下,充分保障了普通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这个功效来看,“经济责任清单”无疑可以从监督执纪的角度,进一步牢固树立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政治定力。
[参考文献]
[1]刘彬,王茜.高校腐败预防机制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72-74.
[2]陈延庆,陈出新.论高校腐败及其治理[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4):65-74.
[3]唐万松.责任清单与廉政清单:在廉政制度建构中的作用与关系[J].廉政文化研究,2015(04):48-53.
[4]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9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