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
[摘要]农村要振兴发展,农村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干部队伍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在新的考验中农村干部队伍如何转型、引领发展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干部队伍;转型;必要性;对策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目标,农村干部则是决定性的因素。尤其在经济社会处在转型发展阶段,农村干部队伍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在新的考验中农村干部队伍如何转型、引领发展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农村干部引领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考验。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广大农民打破了一家一户传统的种植、养殖业模式,有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有的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有的经商办企,有的外出劳务等,探索出产业协会、合作社、联合体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服务也越来越迫切。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就要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入手,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引领农民把握好政策机遇,进一步增加收入。
(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农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考验。随着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农村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如征地问题、村务管理问题、社会服务问题等。这就要求农村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善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对农村干部引领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考验。随着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希望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农村干部必须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改造落后文化,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化,加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好先进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和自觉践行者。
(四)农民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对农村干部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考验。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这就要求农村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办法,提高民主执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一)就农民素质而言,存在着农民素质不高与加快农村社会转型之间的不协调。农民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社会风俗上,仍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不强等方面的具体体现。目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较大,接受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的能力较差,认识也不高,党员干部开展科技服务难度较大。有些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仍依赖自已的小生产模式,使社会化的大生产难以组织,农村干部开展市场化配套服务难度较大。
(二)就農村干部服务能力而言,存在着干部工作能力不强与服务农村群众之间的不适应。转型期带给干部的明显压力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导致基层工作动力不足。一是有些乡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不愿意学习,在推进项目、发展经济、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等方面束手无策,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缺少“话语权”。二是抗压能力弱。面对社会转型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有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遇到问题不敢碰硬。三是工作懈怠,精神状态不佳。有些干部等靠思想严重,上面支一支,下面动一动,主动想事、做事少。
(三)就农村工作体制机制而言,存在着体制完善与农村社会转型的不同步。以农村干部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角色还存在着“错位”,影响了农村干部转型。一是乡镇干部流动较慢,人员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村干部任期较短,影响作用发挥。通过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班子任期只有三年,所以往往上任后第一年是熟悉情况,第二年开始上路,第三年等待观望,工作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三是农村现实问题矛盾较多,化解比较困难,导致农村干部工作压力加大。四是待遇不高,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更多的干部愿意到机关工作。能人不愿干,有后顾之忧,岗位缺乏吸引力。
(一)围绕发展农村和致富农民,要不断提高农村干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农村干部要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要着眼本地本村实际研究发展思路,必须体现特色经济思想,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二是农村干部要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组织带领作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过程中,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扶持、牵线搭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积极动员和组织引导涉农企业、农村干部、专业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根据市场走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批自愿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三是要在科技推广服务中发挥推进作用。新时期农村干部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业理念,做好农民的“政策联络员”“技术辅导员”“信息传递员”“村企协调员”,充分发挥出中坚骨干和桥梁纽带作用,培养一批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技术型农村干部。
(二)围绕民主管理和社会和谐,要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管理质量。在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农事村办、民事村管”的宗旨意识,实现村级干部队伍由“执行者”向“管理者”、“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一是广泛动员,配强村级服务队伍。要敢于打破“老三位”办事的管理模式,建立村级管理服务团队,把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党员义工、志愿者等力量吸收纳入到村级管理服务队伍中,扩大管理队伍规模。同时,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统筹村级各项办事内容,对应设置办事窗口,落实办事人员。创新开展大事集中受理、小事设点代办、经常性业务到专门场所办理等服务内容,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二是创新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探索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为群众提供婚姻登记、户籍办理、修房造屋、计划生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养老、低保、定补、医保、失业登记、伤残救助等综合性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进一道门办事,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终结的优质高效行政事业性基础服务。三是健全机制,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积极协调好政法、综治、信访、调处、民政等部门,以乡村两级为基础和重点,建立以村民调解组织等民间经济社会组织为一线,以村、组干部为中坚,以乡镇包村干部为最后防线的“三道关”矛盾调解处置工作机制;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扶贫救助等敏感、突出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矛盾不上交,打造乡村人文和谐新环境。
(三)围绕完善配套措施,营造农村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要从农村干部的选拔、教育、激励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在乡镇,要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锻炼等制度,加大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通过公务员招考、人才招聘等办法,引进一批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等多种形式,侧重从优秀致富能手、个体工商户、技术示范户、返乡务工农民、退伍军人、经济合作社领办人、村大学生中选拔村干部,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要把农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观看电教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形式,搞好农村干部的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政策理论、岗位业务、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以及驾驭全局工作能力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的激励保障问题,建立健全以保障机制為核心的涵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竞争选入、奖励激励等多项内容的农村干部科学管理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能动作用。在经济待遇方面,要采取“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办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逐年增加一部分支出用于提高现任农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使农村干部工资收入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农村干部保障制度,采取“财政补一点、镇村拿一点、自己交一点”的方法,抓好村“两委”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落实,推行离职村干部享受定额生活补助制度,着力解决农村干部后顾之忧。在政治待遇方面,要继续执行好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乡镇要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社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名额,通过公开招考,从优秀年轻村干部中招聘到镇(社区)任职,或录用为公职人员。对特别优秀、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可提拔为镇(社区)行政副职领导干部。要重视从镇(社区)和市直机关下派到村任职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使用,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深受群众拥护和上级组织肯定的,及时提拔任用,以增强农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在工作环境方面,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村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范恒,刘用良.中国乡村干部学习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