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清
[摘要]黨建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需遵循的方针理念,人本理念渗透到党建中,对于推动党的健康发展,提高党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意义重大。那么,为了使党建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人本服务工作,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党建中就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党建;意义;渗透策略
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便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最优化。也就是说,党所开展的各种事业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纵观党接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之所以不断茁壮成长、生机勃勃,均离不开科学的人本指导思想。要切实关注、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使党的建设更具人性化、科学化。
“人”这一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人所指代的对象也是多个层面的。就以人为本的观念来看,人所体现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种思想理念,更有效总结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健全的经济结构是确保社会主义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生产关系又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何谓“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结了所有的社会关系,即关于从事不同社会劳动的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并非单指某一个个体或是群体,人这一概念小至个人群体,大到社会民族,乃至为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发展的国家群体人员。
基于政治视角,所谓人本理念实际上是肯定了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赖于人主导性的作用发挥,且这种主导性作用是不可动摇的。也可以说,各种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这一主体的参与,若是离开了人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开展将意义无存。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只有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幸福指数,才能使社会洋溢着生机盎然之境。
总之,以人为本关注的是社会发展与世间万物所构成的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即实现人的共同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一切积极因素,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矛盾问题,让社会以一种稳序上升的状态朝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逐渐剔除掉人本理念中落后腐朽的内容,就我国当前建设状况来看,党建工作重视人本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国家社会建设的始终,方可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党建工作中渗透人本理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若想保持自身的领导地位,推动党的先进性发展,势必要立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准确认知维持党先进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若是缺乏对人们群众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又如何能够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因此,党建工作中势必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融入其中,实现党的先进性。此外,基于党先进性特征视角,既要创新党的执政思想与方针,更需要将党的领导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冲锋于中国伟大复兴事业中。党的先进性是伴随着为人民群众起到带头作用的,只有坚持人本理念,以此来不断丰富执政资源、提升执政理念,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让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一起进步成长。
(二)党执政工作开展的根本所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领导执政过程中所需坚持的一个基本工作原则。服务对象是中国人民群众,身上肩负着为人民利益而奉献自我的重大责任。纵观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可知,党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人民谋福祉,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若是党在执政过程中,没有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工作始终,显然会阻碍着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渗透并坚持以人为本既是保护人民权益的关键,更是党执政工作顺利展开的根本保障。
(三)党内民主的发展需求
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之中,就曾指出,每个党员都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创造性,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而贡献一己之力。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立足人本理念,才能实现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让每个党员都调动工作积极性。也就是说,党内民主的发展需求也直接肯定了以人为本的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尊重了党员管理事务的权利,才能使党员感受到党的重视,从而发挥出自身积极主动性,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此外,在十九大中,习近平再次发出声音:问需于民。即解决民忧之事,温暖人民之心。而习近平也不断践行着这一理念,并要求各个党内人员既然为“官”,就必须多深入群众内部,去了解和关心群众之所难、所幸,从而提出发展策略,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国家会议所提出的种种要求,均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要实现中国伟大事业的复兴也必须秉承人本观,否则只会让所谓的民主权利成为空话。
(一)遵循三个基本点
由上文可知,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思想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党必须始终坚持着人民群众的本质意愿。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建工作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毫不动摇地将人民民主思想贯穿工作的始终。党建在建设过程中还需坚守四项基本原则,据此来不断革新政治体制,遵循人本观,实现以人为本在党建工作中的渗透,渗透过程可从以下三个基本点来出发:
首先,应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党的建设之路若想走得长久、稳定势必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及时获取人民的帮助与理解,从而获得蓬勃发展。其次,还要逐步增强基层民主建设力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无论展开哪一种工作都要秉承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让人民群众能够清晰了解关于党的相关政策方针,确保人民群众、基层组织能够切实享受到参与、民主监督、知情等权利。如此一来,党的执行力才能获得强有力的群众力量支撑。最后,若要实现以人为本思想在党建中的有效渗透,还需进一步革新相关决策机制,即推动党决策机制朝着现代民主化方向进发,并积极鼓励广大群众来提出建议对策,倾听人民的心声,尤其是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决策的推出是否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意愿紧密相连,是否切合人民的发展实际,通过严谨的分析后,才能保障最终的决策是具备科学民主性的,是有利于人民的。
(二)坚守三个基本原则
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人为本理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加强社会主义自我健全,保障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充分调动并融合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动力足够强大,方可为党的建设贡献出源源不断的能量,推动党的朝前发展。所以,将人本思想融入党史党建中,势必要发挥党的组织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力,才能使党的思想渗透力度更具高效、快速性。其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与终结点都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本思想发挥的指导作用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也只有牢牢掌握人民的意愿需求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党建工作中才能迅速找到便捷之路来推动经济改革。回顾中国党史历程,民主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取代封建等级社会,党之所以能够顽强不息和努力拼搏,靠的便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如今这一派盛世的局面。因此,党今后的各种经济文化建设,也势必要毫不动摇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其建设的思想。最后,坚持权为民用发展观。党的近百年的奋斗,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民谋取福祉,让人民的生活能够更好,建设是为了确保人民更好的使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利,从而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抓好两个重点思想
党建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便是确保党内民主的有效落实,并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带头作用,让党员意识到自身的自责所在。那么,如何调动党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确保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可从两个重点思想出发:一方面,因部分地方党委缺乏对科学认识观的认知,只注重物质利益方面的需求,对于党内思政教育尤为忽视,使得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带有滞后性,甚至是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质疑、动摇。因此,首要做的便是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全党头脑。积极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认知状况,科学引导党员干部人员处理好党的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党员的三观、信念理想教育。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并与其共同探讨关于如何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做出奋斗,通过加强各党员干部间的沟通交流,写出自我的心得体会,让党员干部更意识到党的共同理想乃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所施行的,是正确的、科学的。
结束语:
以人为本在党建中的渗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人本思想,切实联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以科学的发展态度来展开党的建设工作,才能使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所保障,并保持党发展的生机蓬发,实现人与国家、社会的和谐共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芬.党史党建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76-76.
[2]杜柏枫.浅谈以人为本在党史党建中的渗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121-121.
[3]胡茄.浅谈“以人为本”在党史党建中的渗透[J].教育(文摘版),2015(2):170-170.
[4]白雁.如何将“以人为本”渗透到党史党建工作中[J].亚太教育,2015(26):9-10.
[5]杜柏枫.浅谈以人为本在党史党建中的渗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81-81.
[6]霍晓霏.浅谈以人为本在党史党建中的渗透[J].山西青年,2016(2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