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
[摘要]从总体性视角关注整个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世界,马克思从历史性维度、系统结构性维度与主体性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总体性思想。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与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有着内在统一的必然联系。把握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的内在相关性,强调彰显弘扬红船精神的主体自觉性,这是关注红船精神总体性的基本视域。
[关键词]总体性;红船精神;历史性;系统结构性;主体性
现有研究成果中,学术界对红船精神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时代内涵、价值意义、弘扬路径等。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红船精神的研究很少上升到哲学层次,体现哲学思维。事实上,红船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总体性方法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从总体性视域切入,展开对红船精神研究,探讨两者间的联系,对于从总体性上把握红船精神的思想内涵,厘清其哲学本质具有深刻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总体性原则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一个过程性存在,只有在历史的总体性存在中才能科学地理解和解释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现实存在以及关于它们的概念存在形式。”①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无疑也是在其建党与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
首先,红船精神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16世纪前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因闭关锁国而落伍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就遭受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国人民极度屈辱。为实现民族复兴,不同的阶级主张不同的救国方案。然而,历史表明,农民政权、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诞生。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开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政治基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和部分掌握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此,1921年8月初,在嘉兴南湖红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案,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党的诞生,完成了建党的历史使命。
其次,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进性是其本质属性。作为建党精神,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其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将中国革命带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科学道路,带领民众推翻三座大山,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社会性质,掀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崭新页面,使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旧中国改天换地。其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白色恐怖下召开“一大”会议,在辗转中确定南湖会址,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虽辗转反复而矢志不移,虽九死一生而信念不变,终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其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努力致力于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得以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参与到革命大潮中,成功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取得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所在。
最后,红船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哲理。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②红船精神作为建党精神,不仅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的历史叩问,而且也蕴含着“到何处去”的时代表征。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和人民好比舟和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中国共产党要“依水行舟,忠诚为民”。中国革命的航船在惊涛骇浪中到达成功彼岸,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航程亦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沿着红船的航向”,“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因此,用红船精神来命名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最恰当的概括。
马克思的系统结构性原则“要求把世界当作一个总体或整体来把握,认为世界是由部分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整体的要素或环节”③。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包含于中国革命精神体系中,并位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与其他革命精神共同彰显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习近平对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作出提炼和概括,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④这一深刻内涵历史地、全面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何而来”“为何出发”的历史命题,也成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动力源泉和价值基础。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各具千秋,但又具备共性特点。其共性之处主要有:一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开创精神;二是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三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品质;四是依靠人民、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五是艰苦奋斗、廉洁清正的浩然之气。这些共性是贯穿所有革命精神的红线,而在其他革命精神的内涵中始终贯穿着创新、奋斗、奉献的主线,是对红船精神深刻内涵的延续和发展。
其他革命精神是红船精神之流。第一,开天辟地的首创,决定中国革命以创新精神开辟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红船。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全新面貌的、以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需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创新精神为自己开辟道路。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如大革命失败后,面临挽救革命、寻找革命新道路的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所以“井冈山精神”的主要特征就是“敢闯新路”。第二,坚定不移的理想,指引中国革命以奋斗精神赢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任务复杂而艰巨,只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励起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从而赢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建设新中国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如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务必”之一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⑤。第三,立党为公的宗旨,确保中国革命始终以奉献精神保持本色。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革命战争年代,奉献精神与奋斗精神相统一,表现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如长征中,红军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必然胜利,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扬奉献精神仍然是立党为公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下,倡导奉献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势所趋。
红船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内含于中国革命精神体系。首先,以往谈论革命精神都是始于井冈山精神,缺少了党的建设和大革命这两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建党精神,因而不足以完整地反映中国革命史。在此情况下,红船精神的提出,填补了从建党到大革命之间的革命精神的历史空白,使得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的历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使中国革命精神有了源头。其次,习近平不仅多次强调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而且阐述了红船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认为红船精神与其它革命精神都是党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⑥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他革命精神是红船精神之流,共筑着中国革命精神体系,成为新时代下开启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总体方法论内涵丰富,既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又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有機联系,但是,归根结底,主要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作为统一的主体与客体而存在的总体状态”。⑦马克思也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⑧换言之,马克思强调既要从现实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的客体性角度又要从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的主体性角度来了解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红船精神的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同时,它深深地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印记。如果只承认红船精神的产生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容易陷入旧唯物主义直观、肤浅的怪圈。因此,弘扬红船精神,不仅要考虑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条件,更要视其为人本身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首先,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开发创造力。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变革都是从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回望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胜利的取得无不与创新精神相关。展望未来,无论是国家繁荣富强,还是人民富裕幸福,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⑨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解放思想而又实事求是,尊重发展规律而又不因循守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敢闯新路,勇敢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始终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其次,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增强向心力。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不可能立足于世界。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更加需要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增强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就和光明前途,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信心;使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激发,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断增强,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以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为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思想,不为外界各种思想、思潮所惑所扰。
最后,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正因如此,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征途。列宁认为,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⑩,就是没有“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今天,我们党已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是一个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弘扬红船精神要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主人翁、受益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遥瞻前方万里路,丽日高照到天涯。弘扬红船精神,为的是从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中汲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精神力量。让我们勇当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下同欲、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注释]
①胡承槐.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创新发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1.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③胡承槐.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创新发展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63.
④⑥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6-21.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⑦胡承槐.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创新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67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
⑩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26.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胡承愧.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创新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6-21.
[4]金延峰.“红船精神”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J].观察与思考,2016(12).
[5]钟天娥.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与发展[J].理论导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