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供需错位问题研究

2018-11-05 09:55孙玉红周双燕
对外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研究生

孙玉红 周双燕

[摘 要]我国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并形成了多种模式的国际化教育培养模式。为了考察现行教育国际化模式与研究生实际需求的对接程度,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通过实地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方式,从学生—教师、学生—管理机构等国际化教育供需视角出发,利用SPSS软件从教材选用、授课方式、考核机制、课程设置、留学生互动、国际化培养六个方面揭示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供需错位现状,并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建议,以期为经贸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供需错位

[中图分类号]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5-0145-06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ak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i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he essay use the free flow of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accelerate to rais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tself. Through on-the-spo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using SPSS to softwar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wo aspects: student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schools government, and from the supply and demand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 Whats more, the essay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rade institute an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with our college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tradiction about Structur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作者简介]孙玉红(1965-),女,汉族,辽宁本溪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周双燕(1995-),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一体化。

[基金項目]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2017教改项目(项目编号:yjzx2017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10 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第48条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新形势下,我国各高等院校肩负国家使命,相继开展了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并形成了多种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模式(刘爱军2016)。从现有实践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夏品奇等 2013):聘请国外教授来国内为研究生授课、做学术报告;选派研究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如国际交换生、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暑期学校等(罗尧成,2009);选派研究生到国外攻读学位或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办班、合作办学;招收外国留学生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请进来、送出去”,即选送研究生出国或聘请外国教授、招收外国学生等。在上述背景下,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作为一所专业性较强的财经类院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仅着力提升教育教学及课程的质量,而且十分注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通过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办学经验,已经制定出较为标准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教学方案。

目前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如开设的全英及双语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不低于25%,每年均会推荐优秀教师学者及管理人员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流与学习;聘请国外专业领域教授举办讲座或授课;积极申请、筹办或协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培养关系等;招收并培养国外留学生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供给呈现出从生源的国际化到师资的国际化,从原版教材的使用到双语和纯英文授课的尝试,从请国外教授来国内为研究生授课、做学术报告到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任教等发展变化。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多层次管理机构,逐步拓宽了与国际交流的网络和渠道。

尽管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严峻挑战和发展瓶颈。从学校的合作办学项目方面来看,本科生的项目居多,研究生合作项目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对于本国研究生来说,目前存在着国际化教育成本相对较高,受众面很小,国际化培养程度不足,参与国际交流相对有限,难以形成学校自身的国际化教育特色。从学校管理机制来看,尚未建立研究生国际化专门管理机构。学校对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机构分散于多个管理机构之中,包括研究生院、汉语学院、各教学科研单位、国际交流处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度规范和协调机制尚未形成规范,难以确立清晰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目标和路径,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比较缺乏。从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措施来看,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聘请外籍教授的频率较低、建立联合培养与学分认证规则的海外合作高校数量较少、国际化教育的经费投入水平不高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追求标准化、程式化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忽视了受教育主体——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从而导致高校教育国际化的付出和学生实际收获的效果不相匹配。

现有文献从教育国际化的供给方面来探讨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对策的研究比较多,对受教育主体——学生对教育国际化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以及学校教育国际化的供求对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归根结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教育国际化设施水平是否满足在校研究生的切身需求,学生们最有发言权。因此,学校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方案设计和调整中,要更大程度地关注在读研究生对教育国际化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使供求合理对接。为了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升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使大部分研究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国际化教育资源,接受有效的国际化教育,有必要深入调查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是不是很贴切地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求。

二、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及样本发放情况

本项目组首先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的16级和17级硕士本国研究生和外国研究生为问卷发放对象,采用匿名答卷的方式,调查并量化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了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包括针对本国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和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调查问卷两种问卷。本次调查时间为2017年9月到2017年1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回收率90.7%,有效率100%。

本次调查内容较为详细,针对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情况共设计了20个问题,前面4个问题主要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英文水平等方面。从学生群体的学习阶段看,硕士研究生占97.06%,博士研究生占2.94%;从男女比例来看,财经类院校国贸相关专业女生学习人数明显高于男生,男女比例大致为3:7;考虑到外语水平及专业水平对国际化教育效果的影响,问卷设置了有关被调查对象的外语水平及专业跨度的相关问题。问卷的其他20个问题从课程设置、师资供给、讲座频次、国际交流以及留学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对本次问卷做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为了后期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进行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时从专业跨度和英文水平兩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分类,以便后续作出深度分析。其中,在研究生的专业跨度分类方面,细分为跨度为零、跨一级学科以及跨二级学科三个等级,分别用0、1、2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专业跨度,并由此分为专业跨度较大与专业跨度较小两组学生,以便进行两类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分析。在研究生的英文水平分类方面,将研究生英语水平按四级、六级、专业八级分为1、2、3三个等级,以便运用多样本非参数 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障碍差异性程度,检验英语水平差异对全英授课障碍及出国访学交流障碍的不同影响。上述分类数据的整理为利用SPSS软件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供需深度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化教育过程中的供需错位分析

刘文教授曾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领域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过程。而笔者认为除了考虑国际化教育宏观角度的多项结合外,更要考虑到教育是一种微观主体角度的双向活动,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知识的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在跨国界、跨文化如此巨大的教育背景差异下,要想获得预期的国际化教育成果,必须考虑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如此才能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剥离形式化、程式化,真正制定出符合本土研究生学习特点并与世界国际化教育前沿接轨的国际化教育战略模式。本文将从学生对师资和管理部门的需求和实际供给的不平衡角度剖析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供需错位的程度。

(一) 师生供需错位分析

1.教材选用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学教材采用问题,如表2所示,11.6%左右的学生选择全英教材,但仍有88.24%的学生选择中英双语或全中文教材,这充分说明在研究生教学中全英教材在学生中存在较大隐性抵抗。全英或英文原版教材虽贴近国际先进理论思想,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学习价值,但很多全英教材语言晦涩难懂,专业词汇较多,学生课外学习研读时间有限,教师授课过程中大多不依照课本的逻辑,使得学生在使用全英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时遇到较大困难,甚至会对专业课知识学习产生抵抗情绪。在教师群体中,选用教材依照重要性排序:中英双语教材>全英教材>全中教材,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选择的课程教材更侧重与国际前沿接轨的全英教材,而忽视学生学术性或者专业性外语的掌握能力。

2.授课方式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案例结合实践分析以及开放性课堂的授课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在教师群体中,有70.5%的教师选择小组讨论和课外实践,认为这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填鸭式教育,充分独立思考。问卷调查发现有44%的学生更倾向于PPT及板书式教学,认为小组讨论以及课外实践的效率低并且容易偏离教学主题,部分学生希望在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板书、PPT等进行教学内容展示。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现实授课实践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很难把握节奏和讨论范围;二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层次差异大,通过Mann-Whitney 检验可知,跨专业程度较大的学生与为跨专业或者跨度较小的学生相比,专业跨度对本专业课程学习过程影响较大,主要是专业基础不牢固导致(见表3)。由于学生专业层次不同,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一概而论,均以国贸专业普通研究生水平进行授课指导,往往不能得到预期效果。

3.考核机制

问卷调查显示三种考核形式:研究论文或报告、中文试卷以及合作展示,学生意愿倾向均匀分布,纯英文试卷的选择仅占6%左右,占比较小。针对教师的问卷结果显示,有45%的教师倾向于将英文试卷作为学习阶段性考核形式。在现实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优先采用纯英文考核方式。专业学术性知识加上英文试题使得大部分英文能力欠缺的学生在考核时面临极大的通过困难。忽视学生专业英文应用水平和实际学习需求状况的结果往往是使该种考核方式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管理机构与学生供需借位分析

1.国际化培养活动

张卓教授认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交换项目是国际化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商学院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学生对国际经贸学院的各项国际化教育项目参与频率如图3所示,在聘请专家讲座、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申请国际课题项目等方面,从未参加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参加过学术活动的学生的参与频率过低。在管理机构的相关调查中发现,聘请国外高校客座教授授课或者举行讲座的频率每年不高于20次,在培养活动上校方对学生的教育供给量太少,导致学生选择受限。

其次,问卷关注出境留学交流学习问题,大多数学生有出国意向,阻碍因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学术问题、语言问题和缺少推荐等,其中经济压力占比最大,为80.15%。在有出国意向的学生中,有72.06%的学生选择在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外高校中选择目标院校,69.12%的学生倾向于以交换生或联合培养方式出国学习。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东北财经大学在留学及访学项目上资金投入比例较小。目前与国外建立双向合作关系的高校数量少,仅就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来说,并未与合作的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及双学位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留学院校的可选择范围。

2.英文课程设置

问卷调查显示,有29.41%的学生认为出国留学访学的主要考虑因素是英文水平。本文以学生的英文语言水平为分组依据,用Jonckheere-Terpstra 检验法检验英文语言水平对国际化教育障碍的差异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学生英文语言水平并未对全英授课的障碍程度以及出国交流项目障碍程度出现显著性差异。但考虑到学生对全英授课及全英教材的抵触心理,笔者认为本国学生对英文环境的不了解以及无法灵活运用学术型专业词汇致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全英教学或出国交流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此外,问卷调查发现学院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所设置的英文应用型课程占比较少,占總体课程数量的比例不到25%,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英语学习机会去适应全英授课,习惯全英文语言环境。

3.与留学生互动交流

在各高校国际化教育中,大多忽略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互动交流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92.64%的学生认为与留学生的互动交流很重要,笔者认为增加与留学生的互动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外语水平,一方面可以对课程学习及国内外教育差异进行交流,有助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目前学校院系并没有相关部门专门组织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虽存在学生群体自发组织的小范围活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缺少合适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影响力,导致学校日常的中外学生学习生活交流仍处于半空白状态。

四、优化推进国际化教育的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国际化教育中供需结构不对称

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供需结构上的不对称。首先是师生之间,教师在国际化教育方面一味地向国内外知名高校看齐,重视国际化教育形式的统一性和标准化。如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开放性考核方式或纯英文考核方式,这些举措均贴合高校宣传的国际化教育口号,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授课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对英文的掌握程度、对英文专业词汇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完全开放式讨论的接受程度等。若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未到足够的水平去贯彻执行这一系列的国际化行为,那么这些举措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效果。其次是同一专业研究生由于跨专业生源或其他原因专业水平层次不同(占较大比例),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在授课环节应充分照顾到这部分学生,对于完全开放性的专业学术问题讨论、案例实践课程以及学术论文写作应给予引导式指导,同时应结合中国本土特点因材施教,在鼓励开放性思考的同时加以板书、PPT进行解释或引导。

2.国际化教育资源供需总量不匹配

国际化教育供需总量错位主要表现为在国际化教育进行中,校方教育资源供给往往不足以支撑学生或教师需求。首先,调研中有出国访学交流意向的学生大多顾虑经济情况,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教师出境访学或交流提升自身国际化教学水平,现实是学校并不具备提供充分资金支持的条件,国际奖学金的设置不够全面。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国际化需求难以满足。其次,学校的英文课程设置不合理。语言障碍是学生在国际化教育中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校方在设置英文课程时除基础英文课程之外,日常应用型及专业学术辅助型英文课程设置数量较少,使研究生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掌握重要语言工具的途径存在供给受限问题。第三,学校国际化教育基础配置供给较少。例如,国际化教育辅助性活动供给较少,类似学术性国际交流会议、聘请国内外教授举办讲座以及增加国内外学生的课外交流学习活动等,活动举办频率较低且信息传播渠道较窄;学院未设置独立的国际化管理机构,在留学生管理方面与校方独立机构参在责任交叉状况;并未设专门部门组织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交流活动。

(二)相关建议

1.注重教育国际化供需结构性平衡

在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程中,学习借鉴国外国际化教育的先进经验必不可少,如借鉴国际化教育的先行者杜克大学的教学模式:将课程作为传输知识载体,将国际性知识纳入到课堂授课、学生作业及学生活动中,或者与企业合作将实际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并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设置贴近国际标准是一个可行的教育国际化措施,但要考虑在实际进行中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如在考虑学生英文应用水平以及专业层次差异程度前提下设置足够的双语或英文课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双语理论教材,教师授课时充分考虑中英文双语授课,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性思考和指导讲解相结合方式,由教师把握课堂讨论节奏。

2.注重国际化教育中供需总量平衡

在大学国际化教育中,学校不仅要担任好知识引路人的角色,更要担任好教育资源供给方的角色。首先,学校应关注资金问题,这是教育国际化实现的基础。学校一方面应该重视政府教育部门或校友资源的利用,设立专门的国际教育基金,申请政府专项经费资助,支持有出国意向的研究生和教师群体;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海外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及学分认证规则,联合推出双向交流访问奖学金政策。其次,学校应时刻注重提升自身科研学术实力,积极申办或协办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积极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或举办讲座,鼓励学生或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申请及研究,为学生和教师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学习环境。第三,学校应建立健全教育国际化的规则体制,在明确总体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同时,设立各层次的国际化教育管理机构,做到权责分明;相关管理机构应在生源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优质后勤服务吸引外国留学生并组织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带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秀梅,贺杰.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创新模式的对策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75-176.

[2]刘亚琴.山西省普通高校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3]孙文远,邹礼梦.经济贸易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58-62.

[4]张卓,李璐,王敏.经管类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2):35-38.

[5]刘文,徐荣丽,樊晓志.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J].经济师,2014(09):258-260.

[6]夏品奇,江駒,王严.创新理念 立足本土 面向世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53-57.

[7]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8]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09):23-28.

[9]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2):75-102,190.

(责任编辑:乔虹)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