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玮,陆金桂
(南京工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发电、机械、矿山等行业,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的设备[1]。
分离效率是旋风分离器的主要工作性能,而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尺寸对分离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设计更高性能的旋风分离器,现阶段人们采用CFD的方式对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Khairy等[2]研究了进气口截面宽度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分布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孙胜等[3]研究了进气口结构与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之间的规律,多数学者研究了单一结构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在多个结构参数变化的复杂情况下,李昌剑等[4]提出了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本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Stairmand HE型高效旋风分离器进行两相流数值模拟,以分离器的多个结构参数为输入,利用BP神经网络非线性拟合强的优点,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旨在预测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看似简单,但内部却存在复杂的三维湍流运动,需要对模型进行一定的简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时先把空气当做是连续相,颗粒视为离散相,计算的步骤是先对连续相的流场进行求解,接着再添加离散相,依据离散相颗粒受力方程获得颗粒的运动轨迹。
连续相采用RNG模型计算。其湍动能和耗散率方程[5]为:
(1)
(2)
其中:
μeff=μ+μt
(3)
(4)
式中:Gk为由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Gb为由浮力影响引起的湍动能;YM为可压缩湍流脉动膨胀对总耗散率的影响,αε、αk分别为湍动能和耗散率的有效普朗特数的倒数。
在Fluent中,针对颗粒体积分数<10%的气-固两相流的模拟通常使用离散相模型(DPM)进行计算,用随机轨道模型对颗粒运动进行追踪,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颗粒轨迹求解微分方程为:
(5)
其中:
(6)
(7)
(8)
式中:u为流体相速度,m/s;μp为颗粒速度,m/s;μ为流体动力黏度,Pa·s ;ρ为流体密度,kg/m3;ρp为颗粒密度,kg/m3;dp为颗粒直径,mm;Re为相对雷诺数;CD为曳力系数;gx为X方向重力加速度,m/s2;Fx为X方向的其他作用力,N。
本文以Stairmand HE型高效旋风分离器为对象,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模型如图1 所示,表1为旋风分离器初始结构参数。
图1 旋风分离器结构模型
表1 旋风分离器的几何尺寸 mm
旋风分离器模型入口速度设置为16 m/s;升气管出口设置为自由流出(outflow),流量为1;排尘口设置为自由流出(outflow),流量为0;湍流强度设置为10%;流体介质设置为空气,密度为1.094 kg/m3,黏度为1.789×10-5Pa·s;固体颗粒密度为2 100 kg/m3,质量流量为0.001 kg/m3;选择PRESTO法对压力梯度进行处理,采用二阶精度QUICK差分格式,压力耦合选择SIMPLE算法处理[6]。
对于分离效率的计算采用颗粒跟踪法。当颗粒射入分离器时便开始跟踪,经过分析粒子在分离器内的运动情况,将碰到排尘口的颗粒看作是被捕集、除掉的颗粒;碰到升气管上端面的颗粒被认为是逃逸的颗粒。这样总分离效率由式(9)所得:
(9)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和粒子轨迹的计算结果。Y=0剖面上的切向速度云图如图2 所示。切向速度在轴心处接近于0。Z=791截面上的速度矢量图如图3 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旋风分离器内部气流大致可分为2 个区域,即外旋转气流和内旋转气流。
图2 Y=0剖面上的切向速度分布
图3 Z=791圆柱和圆锥交界面上的速度矢量
旋风分离器内1~100μm粒子的运动轨迹图如图4 所示。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的运动状况非常复杂,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其运动轨迹随着颗粒粒径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图4 粒子运动轨迹
Y=0剖面上压力分布云图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剖面上压力由轴心向壁面方向不断增大,存在明显的径向梯度,这是由旋流中离心力造成的。
图5 Y=0剖面上压力分布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及输出层的三层神经网络。网络上下层之间实现权连接,而每层节点之间没有连接,输入参数正向传播,误差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非线性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对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参数和分离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样本输入和输出值,设计网络的隐含层与每层的结点,并设定学习速率和允许误差,然后进行训练[7]。BP神经网络的容错能力能容纳计算分离效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对结构参数和分离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模,其泛化能力能够预测旋风分离器在其他参数水平下的分离性能。
为了建立神经网络分离效率模型,参考一定的文献,选取了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影响较大的3个结构:排尘口直径Dd、直筒段高度Hc、升气管直径Dx,把与分离器筒体截面直径D的比值即Dx/D、Dd/D、Hc/D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8]。表2为3个结构参数的取值范围。
表2 主要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
把设计参数的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定为三水平,建立以Dx/D、Dd/D、Hc/D为输入,以分离效率Z为因变量的17个实验样本组,其中前12组为BP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组, 后5组为模型验证组对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表3列出了1-12组的样本参数。
表3 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样本
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数在神经网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节点的数目影响着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精度,节点数目太少会使神经网络的容错能力变差,而节点数太多会延长网络的学习时间从而会导致误差变多。本文隐含层节点数目计算方法:
N=2n+1
(10)
式中,N为隐含层节点个数,n为输入层节点个数。因为本文的输入层的因素个数为3,所以隐含层节点个数经计算定为7。同时学习速率也会对神经网络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率太小,神经网络能够收敛,但是速度太慢耗费时间;而学习率太大,学习速度就会变得很快,有可能导致振荡或发散。此处设置学习率为0.1。神经网络的误差设置根据训练和研究的问题所决定,此处设置误差率为0.001。
确定BP神经网络的结构,学习速率等设置参数,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
使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来对后5组数据完成分离效率预测,预测值见表4。进行分析后,得到BP神经网络预测的相对误差均<5%, 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在预测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还是相当可靠的。
表4 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比较
1) 通过FLUENT对旋风分离器进行两相流数值模拟,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用5组数据验证神经网络分离效率模型,预测误差<5%,模型的预测值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是可行的,为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计算提供了新方法。
2) 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结构简单,预测精度高的优点,可以快速地预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为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