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匀波
(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400)
乙肝病毒性肝炎即我们俗称的“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临床特征表现为肝脏炎症性病变,可对多种器官造成损害,危害人体健康[1]。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可由多种传播途径传播,例如血液、母婴、性传播等[2]。我国每年感染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人群有上百万人,因此,应对乙肝病毒性肝炎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人们受到传染。本研究对乙肝病毒性肝炎进行分析,探究出对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49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54±2.84)岁。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9.13±2.75)岁;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7.89±2.43)岁。均取得其本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常规预防措施,对组员进行乙肝病毒性肝炎及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对组员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健康的指导,叮嘱他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全面性的防治控制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对观察组人员进行的预防培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②向该组人员讲解该病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血液、性传播,建议组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注意卫生,平时诊治、输液等选择正规的医院,并定期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③为该组人员进行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知识宣讲,使组员了解疾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加强对疾病的防范意识,从传播途径上预防疾病的传染,如有怀疑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检查;④向该组人员讲解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于没有接触过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组员建议其进行乙肝以免接种,对于有接触过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组员进行血清检查,检查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①对两组人员进行随访两年,分别于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各组人员的患病率进行统计比较;②由工作人员制作调查问卷,由工作人员填写后并打分,比较两组对疾病的认知度。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患病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患病率比较 [n(%)]
观察组对疾病的总认知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比较 [n(%)]
乙肝病毒性肝炎着较高的传染性,病情顽固较难治愈,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4]。导致乙肝病毒性肝炎高发生率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知识了解的不够,没有对疾病做好预防和控制,导致受到病毒的感染,最终损害到患者的脏器,影响健康。因此,为控制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传染,应对人群做好乙肝病毒性肝炎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对疾病有所了解,掌握疾病的传染途径,从途径上阻断疾病的感染,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平时诊治、输液等选择正规的医院,定期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做好疾病的防范,避免感染疾病[5]。另外,应选择医院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在体内产生抗体,也可有效的避免受到乙肝病毒的侵害,如一旦感染上乙肝病毒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本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总患病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观察组对疾病的总认知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通过对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可对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预防、控制进行很好的了解,能够做到在生活中的防范,避免受到感染。
综上所述,为避免乙肝病毒性肝炎的蔓延,对人群进行综合、全面的乙肝病毒性肝炎防治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人群的感染率,提高人群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临床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