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静
(赤峰松山医院,内蒙古 赤峰 450005)
偏瘫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意识障碍等。偏瘫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60例偏瘫早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后,通过实验对比份方式来探究康复训练、针灸联用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详细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①合并有严重脏器病变的患者;②智力有问题不能接受调查的患者;③中途转院或停止治疗的观察。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其中,A组年龄53~71岁,平均(65.8±2.5)岁,男16例,女14例;B组年龄52~72岁,平均(65.3±2.6)岁,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等,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帮助患者进行锻炼。针灸:取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位,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针2 min。
①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使用FMA(运动功能平分法)、FC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价,了解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具体数值取平均值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②不良反应: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病症和病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FMA、FCA评分的观察对比中,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FMA FCA FMA FCA观察组 n=30 11.2±1.3 3.5±1.1 27.5±2.3 9.8±1.7对照组 n=30 11.4±1.2 3.6±1.0 19.8±2.1 5.9±1.5 t - 0.9876 0.6754 10.3667 8.6433 P -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为发生率为3.33%,其中,1例疼痛,1例发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对照组中3例疼痛,4例发炎,2例针刺部位红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偏瘫等病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导致偏瘫的原因也较多,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偏瘫主要是患者阴阳失调,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了气血逆乱的情况,在患者体内形成了肝肾亏虚的症状,由于肝肾亏虚并且大多数患者水不涵木,患者进一步出现了致营卫失和和痰瘀阻络,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重视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60例偏瘫早期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并且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缓解,整体治疗的效果理想。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时,选择针刺取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位,刺激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能够促进患者血液运行,改善肢体偏瘫的情况,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能够改善体内阻滞情况,让气血不在逆乱。中医针灸的治疗理念更重视的是帮助患者总根本上来调节气血,实现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偏瘫早期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针灸联用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困扰,让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