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之恋

2018-11-05 08:13图文宋卫华
照相机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村古建筑村庄

图文|宋卫华

图1 谦公祠有620年历史,每年都要举行祭祖仪式及表彰家族优秀人才。

在中国,特别是近十年,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城镇,以寻找更为舒适的生活条件。不断的迁移导致村庄人口急剧萎缩,近百万个自然村落消失。城镇篡夺了乡村经济和乡村人口,那些曾经是许多鲜活生命共处的自然场域,它们所具有的物质化自然空间和非物质化文化空间,都在瓦解、坍塌。

我所生活的小县城,曾经的“大屋堂”也正经历着从繁华到衰败。有的则被规划成景点,村民整体外迁。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都被割裂,此时村庄的美与忧伤都显得尤为深刻!

他们还会是这个村庄的主人吗?每当这个想法掠过脑海,我就会不停的记录那些符号、场景,虽然一个记录的图像无法恢复失去的东西,但这是作为摄影人能在时光中把它们保存下来的唯一方式,我选择积极记录并展示它。

图2 村外的“紫阳坛”传说是著名道教人物西晋高士周义山隐居修道的场所。2004年由民间捐资在原址上模仿原来的结构重新修建坛庙。

图3 传承600多年的神狮舞,每年正月,村人都要请出狮子游乡。

图4 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

图5 “三公井”位于两村交界处,除了洗漱也是拉家常、晒太阳的场所。

图6 土地革命时期,古村处于湘鄂赣根据地中心地带,村里留有红军及苏维埃政府书写的墙头标语近30条。

图7 文林第曾是一座清乾隆年间的官宅,现已无人居住,大门口晒满了衣物。村里现存明清古建筑170幢,重点保护的有22幢。

图8 房屋中堂“正中央”的显眼位置,浅层面反映着劳动人民对富庶生活的追求,深层面则反映着传统文化语境下,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对礼教的遵循。

图9 “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非物质文化空间被物质生活挤压。

图10 守护辉公祠象征权威的石狮,如今断足残臂、头顶竹盘。

图11 不慎失火烧毁的厚庵公祠建于清顺治年间,是村里最精美的建筑,内有林则徐亲笔提写的“副魁”匾牌,还有受国家古建筑专家高度评价的藻井木螺丝结顶。

图12 刘氏宗祠六次被毁,现仅剩门楼。2015年冬至,村民自发捐款准备重修宗祠。但随着旅游公司的介入,古村将被统一规划。村民都在观望,重修暂时搁浅。

图13 村民住房需求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造成一边是古建筑的残垣断壁、一边是新建的钢筋混凝土这样令人错愕的场面。

图14 “有十几年没有看戏啦!” 村里来了戏班,但观者寥寥。

图15 60多岁的刘书英夫妇,因不忍耕田荒废,耕种了村里闲置的70多亩稻田。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刘书英带着孙子去给田里劳动的丈夫送水。

图16 农历二月初四春寒料峭,刘冷英从田里劳动回来,用压水井里冰凉的冷水洗脚。

图17 因常年的重体力劳动,刘雪光夫妇同时患上了静脉曲张腿疾。

图18 每年盛夏季节,漆丽华老人开始她的“甜蜜事业”,给新娘子做陪嫁点心。

图19 “喂狗三天,记三年……” 老人收养的流浪狗牢记“一饭之恩”,从此陪伴老人的孤独岁月。但村民外迁后,楼房不能养狗。

图20 刘顺昌利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开始经营流动饭店,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图21 古村着手旅游开发,让部分村民嗅到了商机。

图22 刘发中写在墙上的“赌害十条”和孙子画的老虎。告诫家人“赌害猛于虎!”

图23 村里的自来水30多年来一直浑浊不堪,雨天更甚。原因是水源地修爬山虎路破坏了植被,滤水设备差也是原因之一。

图24 年青人放弃农村往城市发展,留下孩子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

图25 刘昕和刘琪姐妹俩的理想。

图26 天宝中学被撤并,学生不能在本地就读,村民们认为撤校断了当地的“文脉”。

图27 人去楼空的通奉第迅速被野草、藤蔓侵入。

图28 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预计到年底,首批村民将移居新区,这是他们在村庄里过的最后一个新年。

图29 胡勇辉和四川姑娘刘莉在外务工相识,春节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回乡补办婚礼。

图30 又是一年播种希望的日子,远处乡村建设已经开始动工,年底将迎来第一批村民搬迁。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都被割裂后,他们还会是这个村庄的主人吗?

猜你喜欢
古村古建筑村庄
《古村小巷》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古村新景
我的小村庄
古村之晨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村庄,你好
古村——大芦
中国古建筑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