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峰,翟文侠,陈 志,滕玉珊
(1.咸宁市国土资源局咸宁市国土整治局,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新四化”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新四化”协调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和水平有着巨大影响。在持续保障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前提下,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保证城镇化的充足动力,而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并拓宽发展路径,信息化在系统中提供科学技术水平上的支持。将绿色化融入“新四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生活方式,在保证“新四化”同步发展基础上,最终实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1]。
“新四化”系统的互馈机制具体表现为:①工业化是城镇化强劲动力[2],没有工业化的城镇化难以快速提升[3],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对工业化具有较强促进作用[4];②农业现代化是系统基础动力,脱离农业的工业化是不可持续的[5],而以高资本、高科技为标志的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反哺;③城镇化是系统运作的平台,承载系统发展空间,通过优化城乡布局以避免可能的大量失业情况,从而实现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不平等从而更好地促进城镇化[6];④信息化对“新四化”系统具有加速作用,提高了系统运转速度,“新四化”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须把信息化有机融合,信息化才能更有效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7,8],拓展了工业反哺农业现代化渠道,并优化了城镇化的发展环境;⑤绿色化融入整个“新四化”建设过程,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成本,提升了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对“新四化”发展程度及其协同度进行测度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9]。不同尺度空间的“新四化”发展条件及发展模式各有特色,国家或省级宏观尺度的“新四化”发展测度虽具战略意义[10],但对于微观尺度县市的“新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实意义不足。因此,从微观尺度,通过构建测度“新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性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性数学模型,根据《咸宁市统计年鉴》(2001~2016)、《湖北省统计年鉴》(2000~2016)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2016),分析咸宁市2000~2015年期间“新四化”发展趋势及其耦合协调度,在总结咸宁“新四化”同步规律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区域性“新四化”同步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遵循主导性原则,注重指标的层次性和数据可得性,将体现绿色化的因素充分融入“新四化”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工业化目标层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在城镇化目标层选取了建成区绿化面积覆盖率指标;在农业现代化目标层选取了森林覆盖率指标。四个绿色化的指标与其他具体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综合反映融入绿色化的“新四化”建设情况(表1)。
表1 咸宁市“新四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属性
首先是确定指标属性,并通过极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其次是采用熵值法确定二级指标层下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再就是按照耦合度、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计算咸宁市“新四化”耦合度;最后依据耦合度计算结果总结分析咸宁市“新四化”同步的特点。
2.2.1 权重及综合性指数
依据评价指标初始值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1)
2.2.2 耦合度及协调度
耦合度C是衡量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度的重要指标,令调节系数k=4,得到“新四化”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C属于0到1之间,根据耦合度变化值,可以将其分为6种类型(表2)。
协调度T=αA+βI+γU+δN,待定系数α、β、γ、δ和为1,“新四化”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故令待定系数均取值0.25。
表2 耦合度等级划分标准
耦合协调度D可以更好的判断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耦合协调度值划分为7个等级(表3)。
表3 耦合协调度等级
工业化2000~2006年变动幅度小,并低于农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基本同步,2006年之后虽有波动但增幅明显,特别是2009-2011年增幅最大,高于同期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但工业增长乏力,工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仍不高。城镇化发展趋势逐年上升,在2000~2010年期间略高于工业化,其后年份增长速度减缓并落后于工业化,甚至于在2015年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同时期农业现代化水平(图1)。
信息化在2010年以前位于0.4以下,处于极度低下水平,在2011年之后呈现迅猛增长形势,但信息化水平低于同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略高于农业现代化,但在2015年出现较好增长趋势。农业现代化在2010年之前都处于0.3以下,但在2000~2005年期间有逐渐增长趋势,与工业化不相上下,历经2006年的短暂下降后其后发展相对于其他显得略低,在2014~2015年开始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差不大,产业结构优化得到提升。
图1 咸宁市新四化综合水平指数(2000~2014年)
咸宁市“新四化”同步发展总趋势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情况。耦合度2011年以前波动较大,大体上高于协调度,有的年份则低于协调度,特别是最近两年。协调度在逐年递增,变化趋于平稳,2000~2014年综合协调度由0.0308增加0.8855。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2006年间有所波动,整体水平不高;在经历2006年的下降之后,2007~2008年间不断上升并接近于0.5,属于初级协调;2009~2012年平稳增长至中级协调,位于0.5到0.6之间;2013~2015年增长速度加快,耦合协调度超过0.8,开始向良好耦合发展(图2)。
咸宁市“新四化”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城镇化波动较大并低于其他“三化”,农业现代化居于较次地位。“新四化”耦合度波动较为明显,故耦合协调度也具有波动性。因此,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是工作重点。
图2 咸宁市新四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2000~2014年)
(1)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有机的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动力相结合,改革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2)多元化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改革户籍制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人口城镇化;二是促进农民市民化的农村城市化。
(3)持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使农业分散经营转变为农场经营,存进城乡一体化,以加速农业现代化。
(4)调控工业发展方式,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加大科技投入和科研人员投入,创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环境同时控制成本,带动绿色化的发展。
(5)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放宽信息化相应政策,发展信息软件产业,提升新型产业公司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