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及其成效

2018-11-05 05:47张浩慜
绿色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红线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张浩慜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宁夏 银川 750002)

1 工作背景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评价识别方法,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具体程序和技术流程[2]。

宁夏是国家确定的继海南省之后的开展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省区。通过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2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3],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连接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防风固沙重要区和六盘山-子午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宁夏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若干意见》和《指南》要求,应结合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重要性,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典型的温带沙漠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演替,特有稀有野生沙地动、植物及其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和以防护林工程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及其治沙科研成果,以及区内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迹。保护区自西南向东南方向狭长分布,是宁夏中卫市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使城市免遭沙漠侵蚀。自然保护区因保障包兰铁路畅通、阻挡沙漠南移侵害城市而建立,其治沙成果享誉中外,保护区建立后,由包兰铁路人工固沙防护体系、人工防护林以及人工湿地和草地等相连成片,环环相扣形成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横亘于腾格里沙漠与中卫市之间,保护区的核心区正是包兰铁路及其防风固沙体系。

保护区总土地面积14043.09 hm2,其中林地占总面积的13.87%;沙荒地占总面积的75.85%;耕地(农田、果园)占总面积的4.72%;水域占总面积的4.16%;厂矿、居民点、旅游区占总面积的1.40%。保护区沙漠由腾格里沙漠前移堆积而成,沙层厚度一般在20~30 m,最厚处达50 m;地表水主要有过境的黄河水、大气降水径流和泉水湖泊;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以风沙土为主,土壤总面积13262.6 hm2。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全国自然区划中属温带干旱气候区[4]。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冷热温差大、光照充足、风大沙多和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

3 主要生态问题

3.1 生态环境脆弱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植被少而不均,类型分化明显,天然草场退化严重,生态基础十分薄弱,是对全球气候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脆弱带。

3.2 人工干预较多

保护区主要为人工固沙生态系统及其演替,核心区包括包兰铁路及其附属设施和两侧人工防风固沙体系,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靠人工干预。

3.3 人类活动频繁

保护区的建立受限于早期管理和认识水平,将整条包兰铁路中卫段、部分建制村、科研单位划入了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且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居住,保护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保护区开放性高,管护难度大。中卫撤县建市后,城市发展也影响着沙坡头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居民的发展之间矛盾突出。

4 划定方法

4.1 划定原则

4.1.1 应保尽保原则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要体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按照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目标,尽可能将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4.1.2 科学划定原则

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开展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评价,结合实际,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

4.1.3 合法合规原则

划定必须依据《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将现有相关法定的自然生态保护地或有关规划已经列入的保护区域作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象,确保划定结果的合法性。

4.1.4 兼顾发展原则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近中卫市城市建成区,红线的划定除应与中卫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及各类生态保护规划等区划、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4.1.5 统筹协调原则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应统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系统,兼顾稳定性与动态性,依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保证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可随生态安全保障需要逐步优化。

4.2 技术路线

4.2.1 明确划定范围

根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结合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实际,确定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必须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验区通过论证,确定划入的范围。

4.2.2 确定红线边界

根据保护区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将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各类禁止开发区域和其他生态保护地与科学评估确定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敏感脆弱区进行空间叠加,形成叠加图件。通过边界处理、现状与规划衔接、跨区域协调、上下对接等步骤,最终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

4.2.3 形成划定成果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图件、登记表、技术报告,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4.2.4 制定基础情况调查规划和管控政策

根据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制定《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土地权属和人类活动调查技术标准》,编制《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标准》,明确综合整治和实施保护的目标、措施、项目。针对保护区内土地权属重叠、人类活动频繁等问题,通过完善红线管控政策,进一步明确保护区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产业准入、生态补偿等政策。

4.2.5 开展勘界定标

结合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成果矢量数据,对比自然保护区原有边界,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各类基础信息,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走向和实地拐点坐标,详细勘定红线边界。选定界桩位置,完成界桩埋设,形成红线勘界定标图。按照标准设立标识标牌,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面积、保护对象、主导生态功能、主要管控措施、责任人、监督管理电话等。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路线

4.3 技术要求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根据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范围,以1∶10000基本比例尺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及高分2号影像数据为地图,依农田、林线、河流、湖泊等自然界线勾绘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边界。

4.4 划定结果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复面积14043.09 hm2(140.43 hm2),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064.9 hm2,大于批复面积21.81 hm2(占保护区批复面积0.16%)。

5 成效分析

5.1 完善地区生态安全格局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合理构建了该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安全保护体系,提高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重要支持。

5.2 遏制腾格里沙漠南侵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东南缘,是风沙化严重区域,保护区红线的划定,可以有效保障黄河沿岸地区及中卫市城区生态安全,减少沙尘天气发生次数,明显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5.3 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人工治沙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及其演替,保护区完整划入,有效解决了生物生境不集中连片问题,为该区域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环境,有效保护了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

6 结语

通过划定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使得区内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生境进一步得到保护,有效控制和杜绝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破坏,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和恢复,荒漠化减缓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阻挡腾格里沙漠东侵,有效保护了以包兰铁路为核心的人工固沙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明显。

猜你喜欢
红线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三道红线”考验房企“钱袋子”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