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琦
(湖南省岳阳县环境监测站,湖南 岳阳 414100)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东北部,处于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2°~110′37°,北纬19′51°~20′1°,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图1)。保护区总面积3337.6 km2,核心区面积1635 km2,缓冲区面积1167 km2,实验区面积535.5 km2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 km2滩涂面积1759.4 km2。区内海拔高约10~80 m,坡度3~7°之间,总地势为南高北低。成土母质主要是玄武岩,亦有橄榄玄武岩等。在地带性生物气候作用下,陆地上形成了典型的砖红壤性红土,土壤厚约100~150 cm,表土呈酸性,pH值5—6;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而沿海红树林植物产地除部分为较坚实的盐渍砂质壤土外,其余为河口或港湾冲积淤泥(或称盐渍沼泽土),深厚而疏松,适宜各种海生动物生殖与繁衍。
据统计,保护区内分布有红树、半红树植物35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5%,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和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红榄李、水椰、海南海桑、拟海桑和木果楝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保护区内栖息的鸟类有194种,保护区已成为许多迁徒水禽的重要停歇地,也是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2)。
图1 东寨港区位
图2 东寨港卫星平面
从1959~2012年,东寨港的红树林面积减少了将近50%,由多种原因造成,本文分析了4个阶段红树林面积变化的不同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其自然演化过程不断向海扩展。当时以自然经济为主,缺少经济利益驱动,交通又不便利,故红树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天然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1989年面积只有1960年的51.58%。三江地区,是红树林面积减少最大的一块区域。该时间段内造成红树林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由于对红树林的价值认识不足。 在1988年海南建省划为经济特区后,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区,改种大片椰树,号称“万亩椰林”。这是对红树林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同时,在北部塔市沿海地区,红树林也被大片砍去,大面积的围垦、养殖活动占据了原来本该长有红树的区域。另一方面,主要是响应国家的“围海造林”号召,把大片红树林湿地转换为水稻田。但由于土壤盐渍化严重,致使改造工作失败。
1980年,东寨港被广东省省政府最先批准为中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级为国家级保区,1992年最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红树林湿地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到1996年,红树林面积相对1989年增加了361.0 hm2。保护效果初见成效。大规模的人为毁林行为已经不复存在,但由于保护区技术设备人员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红树林恢复成效不大。如河道内长年使用机动船 河道边的红树林已向后退了近1 m,受经济利益驱动,虾塘侵蚀外围红树林。1997年这里曾出现过群体性挖林养虾行为,在被当地林业部门制止后,2002年又死灰复燃。近年兴起的红树林湿地旅游活动也对红树林产生了威胁。这一阶段,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景观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人为干扰,景观演变驱动力主要为人为干扰。
表1反映了这40年来保护区红树林面积以及景观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力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
表1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化及其驱动力变化
红树林生境这10年来以年平均2.56%的流失速率减少,与1988年面积相比又减少了25.6%,致使50年内红树林总面积减少50%以上。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海口市三江镇、演丰镇、海口三江农场及文昌市罗豆农场,共3万多人。经调查发现,目前红树林社区中利用红树林自然资源开展的经济活动由传统的滩涂采集、近海捕捞发展到围塘养殖、滩涂养殖、家禽养殖、养蜂和生态旅游等,其中养殖业是目前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居民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红树林的影响较大。
滩涂采集俗称“讨小海”,是指渔民利用潮汐间隙(即退潮时),徒手或带着特制工具到浅海滩涂捕抓贝类和鱼虾蟹等底栖型海产品的传统作业方式。近海捕捞俗称“讨大海”,是渔民在近海海域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海产品进行打捞的传统作业活动。
(1)围塘养殖/滩涂养殖。在红树林沼泽地上兴建鱼塘或虾塘。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虾塘是当地群众在90年代初期为发展养殖业非法占用林地兴建的。曾经在1999年整治,部分虾塘得以填塘恢复。至今,保护区内仍存在虾、鱼塘面积131.5 hm2。农户在养虾过程中,排出大量污染物,给保护区内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2)家禽家畜养殖。主要饲养鸭和猪。养鸭年出栏量可达数万只,2006年“演丰(红树林)咸水鸭”标准化示范区(试行3年)立项建立,并升格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同时,保护区上游的罗牛山养猪基地年出栏几十万头,也是海南城乡居民生猪的重要基地。表2列举了90年代兴建的大型养猪场及其饲养规模。
(3)养蜂。红树林常年开花,吐粉泌蜜多,蜂势旺盛,蜜、浆产量高。桐花树、海莲、木榄和角果木等都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目前东寨港附近养峰居民有所上升。据统计,1980年整个琼山县养蜂总箱数176箱,东寨港附近居民养蜂箱数占了约15%;1990年县养蜂总箱数307箱,东寨港附近居民养蜂箱数占了约20%。
表2 大型养猪场及其饲养规模
(4)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强调“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经济上使当地居民收益。
这几种经济活动各有优势,它们对红树林的破坏情况也有所不同。图3是红树林周边社区经济活动收益及其对红树林的相对危害值。
由图3可知,传统的近海捕捞、滩涂农业及红树林周边居民发展的养蜂,蛋海鸭养殖和生态旅游对红树林造成的危害相对较低,且养蜂,蛋海鸭养殖和生态旅游的经济模型较好,可让当地居民获得不错的经济收益。而围塘养殖,尤其是低位塘围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低且对红树林的危害值最大。
虽然蛋海鸭养殖对红树林的相对危害较小,但其产生的间接作用对红树林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05年开始,保护区内就开始出现红树林“见树不见叶”的现象,大片的红树林开始枯萎、死亡。海口市林业局副局长、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建调查后认为,当地众多虾塘的污染以及养殖的鸭子在保护区内觅食是造成红树林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养殖业出现的团水虱钻空红树林的树根、树茎也是造成红树大面积死亡的原因之一。
图3 红树林周边社区经济活动收益及其对红树林的相对危害值
据介绍,团水虱是一种钻孔生物,靠滤食悬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为生。团水虱的出现,说明水体受到了污染。目前,穴居在红树林中的团水虱就是通过不断滤食围绕在红树林周围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进行大量繁殖,然后钻空红树林的树根、树茎造成红树林大面积死亡。引发团水虱爆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咸水鸭的养殖;二是高位池养虾、养猪场等周边养殖户和企业的排污;三是附近生活垃圾、污水的排放;四是过度捕捞导致团水虱的天敌鱼、虾、蟹等减少。
为保护红树林,海口市林业局,携同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了强硬措施,并在2012年出台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通过11项措施对保护区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随后又出台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2013~2015年底)全面推进并解决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演丰东河、演丰西河、演洲河、罗雅河流域范围内的突出环境问题。
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咸水鸭养殖场32个,已经有4家养殖户自愿与保护区签订了搬迁协议,其中3家是最大的养殖户。还有1家养殖户被提起诉讼,2家被处以行政处罚。截至目前,继海口振龙猪场之后,罗牛山3万头猪场已经启动关停日程,将逐步实现全面关停,母猪产后不再配种,便即行淘汰。
2013年2月19日《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西区)单元规划》出台,该片区功能定位以红树林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为核心,适当开发科研教育、特色旅游和休闲养生等功能的生态旅游区,是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的重点开发地区。
本文从历史角度及现代居民经济方式研究了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的发展变化,并针对近期出现的红树林大量死亡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近海捕捞、滩涂农业及红树林周边居民发展的养蜂和生态旅游对红树林的相对危害较小,且养蜂和生态旅游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养殖业的发展对红树林影响较大,其带来的畜禽觅食、污染物排放及团水虱爆发是造成东寨港红树林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本文的调查分析结果,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管理的基础之上,强化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高水平的管理研究队伍,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综合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只有管理强化了,发展方式就可以多样化。淘汰围塘养殖、滩涂养殖、家禽养殖,保持红树林保护区的自然属性。
(2)要联系当地群众,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进来。不仅可以解决居民的生计,还可以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觉得红树林是他们的骄傲,任何损害红树林的行为应当受到惩罚。
(3)建立多个科研基地,深入研究红树林的生长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提出更好的保护措施,引导红树林周边企业朝更环保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