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的内涵、缘由和路径分析

2018-11-02 10:08黄清迎
理论导刊 2018年10期

黄清迎

摘 要:党的领导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力量和实力的一种无形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领导力既是我们党着力改造主观世界即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也是党建设外部世界即实现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的要求。面对党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可以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四个方面入手,从而确保党始终充满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

关键词:党的领导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10-0059-09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内外所面临的形势和局势相应地发生了深刻变化,挑战增多、矛盾叠加、风险骤升、阻力增大,这些问题和难题势必给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带来严峻考验。党的领导力作为政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升和增强对于执政近70年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党的领导力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1],“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2]。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时代前沿,明确党的领导力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着力提升党的领导力就成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和基本任务。

一、新时代党的领导力的内涵

政党作为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一个具有一定政治属性并承载着政治使命和政治任务的政治组织,是“人们联合起来,根据一致认同的某种特定原则,通过共同努力来促进国家利益的一种团体和组织”[3],是近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执政党作为已经获得政权的政党,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巩固和维护政权及其统治,具体体现为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能力。

执政党作为一种执掌政权的群体组织,领导力主要由“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要素组成,“硬实力”作为一种有形的力量,主要涵盖党员、党组织的数量、规模和结构等;“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主要包括执政党文化、政党领导力等。而执政党的“软实力”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必须嵌入在“硬实力”这一物质载体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没有党员和党组织这一载体和依托,政党文化和领导力就无法彰显其作用;而没有政党文化和领导力,党员和党组织就失去了“内核”和“灵魂”,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就无法体现自身的能力和属性。在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治理过程中,执政党十分强调“软”和“硬”的双轮驱动,内外兼修,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苏联时代,特别是苏共执政后期,特别强调“硬实力”的提升,不断扩大党员和党组织数量,到戈尔巴乔夫执政之时,党员人数已達到1900多万,党组织发展到44万多个,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政党;而“软实力”发展却相对滞后,党内政治文化发展一度呈现“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严重恶化。同时,苏共的领导力在不断减弱,党的政治领导地位遭到削弱,思想引领、群众组织和社会号召等方面也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的叠加和累积最终致使苏共走上覆灭的绝路。

那么究竟什么是政党的领导力?它具体又涵盖哪些方面?学界对此有着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力,“一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的强弱,决定着党的目标和各项方针政策实现程度的高低。二是指党的整体的能力,即作为一个先锋队组织在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4]也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力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本位领导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种全新领导力,也是体现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5]综上所论,党的领导力可以理解为政党为夺取政权和夯实执政根基而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效力,在新时代条件下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党的领导力更像是“四力”的组合拳,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合力结构,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二、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的重要缘由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党情、国情、民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成效,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内风气由过去的“宽松软”转变为“严紧硬”,党的领导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从主观方面来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所面临的形势仍是非常严峻而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6]61;从客观方面来说,党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和任务也并未完成。因此,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着力提升党的领导力,就成为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一)提升党的领导力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力量,是统领一切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20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的政治原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中央权威,党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党组织就会软弱涣散,党员就会没有主心骨,党的领导力也就无法得到增强。一方面,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共产党作为人民群众中先进分子的集中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和“领航者”,是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组织骨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党的领导,就是组织、动员群众,给人民群众指出前进的方向,并引导和帮助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这种正确的领导作用主要通过指引、保证和服务等来实现,并依靠科学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来实施,依靠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结成的这种天然的血肉联系来实践。总之,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要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更要着重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另一方面,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史实,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都源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但一段时期以来,损害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彰显,党的肌体频频遭受“病毒”和“细菌”的侵蚀,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可以说,这些顽瘴固疾已经严重阻碍了党组织这台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转,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诊治,势必每况愈下。因而,着力提升党的领导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已成为题中之义。

(二)提升党的领导力是保证党的初心和使命顺利完成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使命党”和“责任党”,不同于西方轮流坐庄的执政党,它有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1。正因为有着这样崇高而神圣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近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不论弱小还是壮大,都始终一往无前,永不退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从国内来看,新的时代不仅必然会产生新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因而发生重大变化,相应地对我们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执政方略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通过提升我们党的领导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顺利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并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成为新时代条件下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必然之举。另一方面,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和潮流并存,我们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复杂国际局势中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如何在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斗争日趋猛烈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领导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党如何不被外界所扰,不惧风险,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和初心,都迫切需要我们党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三、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成为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主题。当前,面对党内外的种种挑战、层层阻力、重重矛盾和诸多风险,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6]16四个方面入手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确保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一)发动机: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

政治作为统帅和灵魂,在我们党的执政活动中,凡属关键、根本、原则和方向性的问题都属于政治的范畴。因而,政治领导力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对关乎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决策、政治力量和政治现象等的正向影响力。可以说,政治领导力犹如汽车引擎,起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作用。政治领导力作为政党第一位的能力,是首要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向深入,着力提升党的领导力,就必须“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善于驾驭政治局面、有效防范政治风险”[7] 。

1.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当前,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不改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方略不懈怠。首先,全党应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不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8]35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政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不渝地遵循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原理不改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创新。因而,中国共产党要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就必须坚定地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全党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前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結晶。邓小平同志曾高度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9]。一旦动摇了这条基本路线,40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社会主义就会改旗易帜,党就会丧失领导地位。因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条生命线。最后,全党应坚持党的基本方略不懈怠。基本方略,作为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一定时期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谋划未来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这些基本方略涉及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既重点突出,又全面统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体现。因此,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狠抓落实“十四个坚持”。

2.时刻保持政治定力。政治定力如同“定盘星”一样,不管外面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如磐石。当前,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就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全党应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政治定力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8]34十八大以来落马官员的案例和事实充分表明,这些“老虎”和“苍蝇”不管是政治上变质,还是经济上贪婪,抑或生活上腐化,归根结底都是源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没有拧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上。因此,当前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就必须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二是全党应以强化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为重要内容。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是全党保持政治定力的重要法宝。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必须时时刻刻去做的,它不仅是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的需要,更是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必须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时也必须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当前要保持政治定力,全党就必须及时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做马克思主义的好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

3.善于驾驭政治局面。政治局面如同对垒的“战局”和“棋局”,运筹帷幄、深谋远虑者必将决胜于千里之外。当前党要掌控和驾驭整个政治局面,一是全党应积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6]58,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因素更加凸显;国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出,这些问题和现象对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和掌控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局中应对自如成为党必须着力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当前,要想善于掌控这一大局,就必须顺应国际国内形势,认真分析和研判整个大局,规避不利因素,积极利用有利因素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利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力争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二是全党应正确处理党内外两个大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党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进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壮大,并且将其作为克敌制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当前,要想处理好党内外关系、民族宗教事务、社会各阶层关系,全党就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大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共识,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同一,在坚持多样化中寻求统一,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让更多的党外人士聚集在党的伟大旗帜下,共商大计,共谋出路,共同进步,真正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4.有效防范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作为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具有易发性、多变性等特征。当前党要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就必须做到:一是全党应自觉树立政治风险意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化条件下的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可预见、难预见、无法预见的风险和危险,如何在世界深刻变动、社会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未雨绸缪、化险为夷显得尤为重要。自觉树立政治风险意识一方面要有政治忧患和政治预判意识。当前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波诡云谲,国内政治领域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斗争,因而必须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居安思危,能够识别各种政治风险,善于评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举措来防范。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辩证思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技术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纷至沓来,如果不懂得辩证法,不注重辩证思考,这些风险在萌发之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控,就很有可能演变为重大的政治风险,甚至危害执政安全。同时政治风险本身也蕴藏着机遇和机会,可以通过一些积极举措,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为积极。二是全党应提高政治风险管控能力。政治风险管控能力的强与弱是一个政党政治领导力的重要体现。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风险丛生的社会,危险和挑战叠加,层出不穷,在政治领域同样如此。当前,全党提高政治风险管控能力,一方面要凸显执政主体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明确执政主体责任,强化担当,才会促使全党绷紧政治这根弦,着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加强政治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理论上的清醒者。另一方面要健全各项法规制度。通过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来约束和规范人,同时也通过这些制度来防范政治风险,提高解决政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概而言之,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对于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探照灯: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起着凝魂聚力、价值指引、精神滋养的功能。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绝对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思想引领的政党同样也不会有前进的动力。因而,思想引领力指的就是党推进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可以说,思想引领力就如同汽车的“探照灯”,起到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作用。“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0]思想引领力作为一种导向力,是基本保证,是保证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领导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任何一个思想和理论都是表征着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1]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科学思想的正确引领,我们党不可能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没有正确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党不可能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新鲜活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斗争、理论创新的历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运用和发展。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思想和理论本身不会自发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必须通过外在的“灌输”和内在的主动学习。当前,全党应该掀起一股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全体党员应当认认真真读原著,踏踏实实学原文,一心一意悟原理,在弄懂弄透上下功夫,在学深学熟上下工夫,真正科学把握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及实践要求,掌握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务实作风、历史担当、创新精神、科学方法,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法理认同,通过这样全面深入持久的学习,更好地补足精神之钙,强化思想之基。另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理论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13],全党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堅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在工作中养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作风,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从而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2.强化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除了依靠思想和理论本身的先进性和彻底性,更需要思想理论的广泛宣传和普及,才会飞进寻常百姓心里。如果说理论是“道”,那么宣传就是“器”,任何“大道”只有借助于宣传这把“利器”才会彰显其力量。理论宣传是推动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更是提升思想引领力的关键之举。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特别重视“宣传”这一工具的影响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主张变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自觉行动。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6]41“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思想在前进。因而,理论宣传也必须在理念、内容、手段上大力创新。在理念上,消除过去理论宣传过度“务虚”的片面认识,树立大宣传观,突出理论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突出理论宣传注重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念,突出理论宣传聚焦问题和现实的理念。在内容上,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瞄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需求,围绕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众化、差异化地开展理论宣传工作;在内容的选择和创新上,注重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雅俗共赏的语言,导向积极的语言,实现理论宣传向生活述事转化。在宣传手段上,除了继续采用过去的“传家宝”——报告会,应更注重新媒体的运用,如微信、微博和APP等形式,授课宣讲方式同样可以采用微视频、微宣讲、微讲坛、微课堂等方式,概而言之,应在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

3.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党员干部是党的理论武装和宣传的中坚力量,更是标杆。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代言人,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群体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因而,提升思想引领力,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正确思想来引导全体人民群众。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来增强思想引领力,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自己对思想理论有着明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思想理论的宣传者和传播者必定是这方面的“专家”和“行家”,如果自己对宣传的思想和理论都一知半解,是一个“半吊子”,模糊不清,那么是很难通过自身的宣传来打动广大群众的,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同时,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理论自信,自身都无法认同、确信所宣传的思想理论,就难以让别人信服,更无法在宣传过程中感染他人。其次,要注意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和需求。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提供什么;人民群众哪些方面出现了困惑,我们就要着重对此解疑释惑。而不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两张皮,这样的做法只会使普通群众远离科学的思想理论,最终降低了科学理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注重群众精神需求,避免形式化、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地对待正确的思想理论,防止走过场、搞变通、打折扣,真正让理论穿透人心,直抵广大群众的灵魂深处,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最后,党员干部必须满怀热忱、饱含真情。要想让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中,党员干部必须带着感情和热情去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走到人民群众当中,而不是敷衍塞责,草草了事,让百姓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感受到思想的伟力。总之,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努力提升思想的引领力。

(三)稳压器: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纵览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一部90多年的建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依靠、组织、宣传、动员群众奋斗不息的历史。列宁曾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14]可以说,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就如同“稳压器”,起到化解压力、平衡动力的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群众组织力是指中国共产党依靠、组织、宣传、动员亿万群众推进“四个伟大”的能力。当前,提升群众组织力主要是从理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行动上着力提升群众工作本领。

1.理念上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6]61可以说群众组织力,是一个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是一个执政党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在近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以人民为中心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15]309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关系着党的执政兴衰、生死存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凸显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一方面,不断增强群众组织力,必须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活动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6]21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类历史归根结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开拓,而不是某个英雄人物或者杰出人物一手包办的。“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则英雄无势力。”因此,人民群众不仅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精神文明,可以说,人民是历史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同理,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四个伟大”,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广泛参与,更加需要人民群众来评判和衡量,人民是力量的源泉,离开了人民,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不断增强群众组织力,必须凸显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习近平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4。群众利益无小事,党作为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切实把解决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任务,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有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才会死心塌地跟黨走、听党话。为此,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6]45

2.行动上着力提升群众工作本领。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总结,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和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传统和政治优势,更是我们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基础性、经常性和根本性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代,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利益需求多样、工作环境多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党着力提升群众工作本领,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首先必须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习近平曾针对性地指出部分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存在的话语平庸问题,“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群体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17]因而,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必须学会运用群众语言,讲接地气的“土话”,将“大道理”和“小道理”有机结合。在增强群众“四个自信”时,就必须从社保、低保、医保、计生、涉农补贴、住房、收入等群众身边事入手;在征地拆迁时,不仅要与百姓谈地方经济发展全局,更要从他们本身的利益出发,做出相关解释和说明,使之心悦诚服。其次,提升运用新媒体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邓小平曾指出:“群众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党在指导群众运动中,必须掌握住这种规律。”[18]新的时代,新媒体下的群众工作也有其规律,必须着力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善于掌握网络群众工作规律、驾驭规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网络舆情和网络民情事件;必须运用新媒体的快捷化、扁平化、共享化等优势,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网民;运用新媒体的公开化、透明化及时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开、披露,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力使力量倍增。”[15]765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必须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把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主张、决议、方针政策的最前沿,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如通过协商会、评议会、听证会等形式来保证基层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其次,发挥党支部的“桥头堡”作用。党支部作为党开展基层工作的基本单元,必须通过党支部更好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更好地组织、依靠、宣传、动员基层群众,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攻堅战中发挥其重大作用。概而言之,提升群众工作本领是新时代条件下党面对“本领恐慌”、提升群众组织力的必然之举。

(四)助推器:提高党的社会号召力

号召力是指特定的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力、感召力,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它能够实现对社会影响的范围,二是它对目标群体或阶层动员的力度。”[19]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政党影响力和信念感召力,是促使亿万群众跟着党、向着党的向心力和吸引力。社会号召力犹如“助推器”,是党的生命力和精神动力,是团结和助推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奋斗理想和现实目标的一种召唤力。进入新时代,提高党的号召力是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需要党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用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两方面发力。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正确、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整个社会思潮发展的主流方向,起着根本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来自于群众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的价值体系,并不会自动存在于人们的头脑,要用它引领社会思潮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直接和主导的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可控性、系统性,通过教育过程的反复“灌输”和强化,可以实现从占据头脑的物理空间转变为占领思想阵地的精神家园,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由于受教育者相对固定,“在内容设计与过程的管控中,就可以确立与教育对象思维特征相吻合的内容,从而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核心和最本质部分,有效地传达到受众之中去。”[20]同时,借助教育这一工具和手段,教育者可以通过运用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直观、全方位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它社会思潮进行比较,使受教育者在比较中认清其它社会思潮的落后、消极的因素,从而进一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应发挥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传导和辐射作用。大众媒介特别是互联网作为现今最便捷、简洁的一种传播工具,在新时代日趋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大众媒介借助自身优势在传播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传播氛围,从而让大众感知到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为普通民众了解和学习它提供了行动上的准备。同时,“大众传媒能够将个人行动变成公共话题,从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识别工具和判断标准,对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有意识的叙述、评判和指引。”[21]总之,大众媒介通过正向的宣传和反向的揭露,不仅剔除了人们头脑中落后、消极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头脑和心目当中的空间分量。

2.坚持用“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进行各种各样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华美史诗。可以说,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期盼,代表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天,中华民族走进“强国时代”,“中国梦”更直接、阶段性、具象化地体现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提高党的社会号召力,无论是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汇聚民意,还是用“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都必须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崇尚实干,戒空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6]15梦想的实现不会自动生成,更不会从天而降,必须号召全体人民真抓实干,不畏艰险,发扬“工匠”精神和“愚公”精神,接力奋斗,奋力前行。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注重巧干,戒蛮干。俗话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抓蟋蟀。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8]267梦想的实现除了需要实干精神,更需要审时度势,需要四两拨千斤的巧力,必须号召全体人民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号召全体人民注重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循序渐进中达到事半功倍。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凸显同干,减少单干。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梦想,“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6]49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中国梦是由无数个人梦想汇聚而成,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更是圆梦者;必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接续奋斗,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领导力量,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党的“硬实力”,即保证党员和党组织的数量、结构,更要着重提升党的“软实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来提升党的领导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6]62。

参考文献:

[1] 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7-10-15(01).

[3] Edmund Burke. The philosophy of Edmund Burke[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0∶134.

[4] 陆园园.提升领导力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关键[J].理论探讨,2016(4)∶128.

[5] 李锡炎.党的领导力的新时代使命[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1)∶2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1.

[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81.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74.

[1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1.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6.

[18][JP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7.

[19]张垚.新时代怎样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N].人民日报,2017-11-22(11).

[20]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4.

[21]朱晨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生活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4(10)∶144.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