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恒源 白玉娜 付良杰 刘克新 孙萌
摘要: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近些年来面临着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的趋势。原因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阳毛尖却依然只有传统的茶产品,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新颖的消费需求。从信阳毛尖茶产品现状、和信阳毛尖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三方面作出分析与建议。针对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的问题,从市场监管、消费群体的把握、销售方式的创新、产品深度开发及增强文化内涵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關键词:信阳毛尖互联网经济产品开发茶文化消费群体
一、信阳毛尖现状分析
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一带,在当地也有“五云、两潭、一寨、一门”的产地说法。其中“五云”指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和连云山,“两潭”指黑龙潭和白龙潭,“一寨”指何家寨,与黑龙潭相临近,“一门”所指谭家河乡的土门村。“浉河中心水,车云山上茶”便是由此而来。另外震雷山,灵山也盛产云雾毛尖茶。
众所周知,信阳毛尖茶自古以来就位列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列,它的分布范围基本覆盖我国茶叶生长的最北界——大别山腹地,而这里有着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素有“淮南茶,信阳毛尖第一”的美誉。陆羽曾在《茶经》中写到“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更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凭借着“味浓、香高、多白毫”的独特优势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使得信阳毛尖一举成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信阳毛尖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誉,并鼓励茶叶生产。在1959年信阳毛尖被授予“中国十大名茶”的荣誉称号,又被称为“绿茶之王”。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信阳毛尖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销量和产值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是,相对于国内整体市场而言,信阳毛尖的市场占有率却有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落后于其他名茶[1]。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其他名茶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信阳毛尖却大有“茶在深山无人知”的落寞,只在河南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究其原因是信阳毛尖茶产品单一,产品缺乏创新,固守传统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日益新颖的消费需求。
二、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茶叶市场混乱,质量缺乏保障
近些年来,随着茶园效益的不断向好,为利而来的人大为增加,导致以次充好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小作坊,小灶台生产的“三无”茶叶也流入市场。同时,由于产品证明商标把控不严,部分没有商标的茶商也把自己在信阳种植的茶自诩为“信阳毛尖”,大有“信阳无处不毛尖”的局面。一些无门槛,无标准,无质量保障的茶进入毛尖市场,对毛尖市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3]。另外,外来茶流入信阳,冒充信阳毛尖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真假难辨。比如在2018年3月下旬,由于信阳毛尖主产区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茶叶减产延产,此时就有大量川茶趁机流入,冒充信阳毛尖,同样对信阳毛尖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 市场境遇尴尬,消费群体脱节
信息时代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越来越成为消费的主体,信阳毛尖作为一种传统的茶产品似乎没有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一是因为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新颖快捷,二是信阳毛尖没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产品创新,包装落后。同时,其他茶叶市场的崛起,也导致信阳毛尖逐渐失去了一部分传统的消费群体,让信阳毛尖的市场境遇愈显尴尬。
(三)销售方式落后,局限传统形式
目前,信阳毛尖仍然是以茶农——茶商——门面三线一体为主的传统销售方式,茶商极少利用甚至不习惯于广告宣传与市场营销,茶叶的市场扩大主要靠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为获得高利润,茶商们各显神通,“找关系”“寻门路”等短期市场行为在茶叶销售过程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很少利用当下年轻群体占据主导的互联网资源[4]。在调查中也得知,大部分商家都不够重视网络销售和创新销售方式,或是有过一些尝试但因效果不佳而未能坚持。
(四)产品形式单一,缺乏精品开发
信阳毛尖现在只有绿茶比较有市场,但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虽然近年来信阳毛尖也推出过“信阳红茶”“茶能”等新产品,但由于未能抢占市场先机,红茶市场也早已被其他品牌分食殆尽了,“信阳红”的推出也收效甚微。而且产业链也缺乏延伸,只是简单的炒制成茶叶,直饮茶的开发一直有所欠缺。绿茶也过于注重优质茶,而忽略了中低端茶的开发。
(五)缺少文化内涵,发展动力不足
信阳毛尖传统的茶产品只是单纯的作为一种茶叶,没有定义为一种文化产品。事实上信阳毛尖有着很好的茶文化资源和悠久的茶叶历史,但都没有得到有力的开发和利用。一些茶艺茶道文化包括当地的采茶文化只在当地流传,未能传播。比如信阳山歌大都是描述采茶场景制茶的,但没有得到文化保护者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信阳毛尖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同样缺失,信阳毛尖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少文化内涵,导致了信阳毛尖发展动力显著不足。
三、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策略
(一)加大监管力度,把控茶叶质量
面对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外来茶充当信阳毛尖的行为,坚决取缔小作坊,小灶台,改变“信阳无处不毛尖”的乱象。企业商家要采用统一收购的方式,统一标准,从源头上切断劣质茶叶在市场上的流通,严格把控“证明商标”资格审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5]。要不断提高茶树种植技术和茶叶炒制技术,研发新品种,提高茶叶品质,科学管理茶树经济,加大科研投入,优势利导,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全新模式。
(二)注重年轻群体,创新销售形式
近些年来,消费主体逐渐向年轻群体转变,所以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开发离不开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更喜欢碎片化消费和模式新颖的消费方式[1]。为满足碎片化的消费需求,可以开发“即饮茶”产品,传统的茶需要一定时间的泡制才能饮用,而在时间观念强烈的年轻消费群体中传统茶产品不能受到广泛的欢迎,所以“即饮茶”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即饮茶”既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饮茶需求,又节约了时间,是非常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一种茶饮品。对于茶产品的包装也可做出革新,在传统的大红大绿的包装形式基础上,可以融入茶文化,茶知识,茶写意,做到与时俱进,包装新颖,提高茶产品外包装的吸引力。
(三)丰富消费体验,实现消费共赢
现在,体验式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一些大城市,城市居民利用周末和其他闲暇时间到农村地区体验农业生产,不但能从中了解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近年来又出现了采摘式的體验消费,如草莓的采摘体验消费就有很好的市场效果。在信阳市也有很多高校社团组织学生去茶山、茶园等茶叶基地采摘茶叶,而后现场炒制,让学生们体验到采茶制茶的乐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四) 深度开发产品,拓展精品加工
目前,信阳毛尖茶产品发展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发展,片面注重明前茶,雨露茶等优质茶的发展,忽略了夏茶和秋茶。其实,夏茶和秋茶也是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虽然夏茶和秋茶属于中低端茶,但也是重要的茶资源,所以对于夏茶和秋茶的茶产品合理开发也能够提高信阳毛尖的综合效益。利用夏茶和秋茶可以开发出新的茶品,比如绿茶糕点,抹茶等都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
(五)融合传统文化,提升产品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所以,在茶产品的开发上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茶产品的包装上,可以印上山水画和茶道茶艺的简易图,这对于吸引消费者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可以在茶产品的名称上融入传统茶文化,例如,现有的信阳毛尖中就有明前茶(产于清明前)融入了节气文化,以此类推,可以推出“雨水茶”“立夏茶”等节气茶,让消费者在饮茶的同时又能回味出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开展茶文化旅游也是融入茶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信阳市政府连续举办“中国茶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旅游的同时也促进了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
(六)产业强强联合,实现规模效益
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闭门造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和企业的发展。在工业区位论中,强调原料、运输、劳动成本等因素以外,还着重强调了集聚效应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强强联合,资源信息共享,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所以信阳毛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共同为信阳毛尖产业谋发展,共享信阳毛尖的产业集聚效益。
当今社会,茶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信阳毛尖既受到了各种挑战,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学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研发新产品,寻找新优势,让信阳毛尖在时代的洪流中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机遇和挑战中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白玉娜.互联网背景下信阳毛尖茶产品年轻化开发策略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6):188—189.
[2]周其文.信阳毛尖互动营销策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4—25.
[3]马清学.“信阳毛尖”茶区域品牌保护与推广研究[J].农业经济,2009(2):91—92.
[4]李华丽,陈杰.“一带一路”背景下信阳毛尖茶叶基地跨地电商的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6(9):499,378.
[5]陆瑶.浅谈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现代国企研究,2016(11):160.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信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X20170021)阶段性成果。〕
(许恒源、白玉娜、付良杰、刘克新、孙萌,信阳学院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