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8-11-02 06:56汪开拓向世琼申连长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人才培养

汪开拓 向世琼 申连长

摘 要:该文针对目前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训练导向不明的问题,构建了基于职业证书导向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分类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141-03

应用型大学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应用型教育是通过课程体系实现的,应用型岗位能力课程是完成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对相关职业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只要达到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就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而在现今地方高校的食品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必修课程基本上都无法完全实现与核心证书或素质的对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存在缺失。因此,以目前获得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证书为导向,通过合理的进行食品专业选修课的分类,并根据本地就业需求和学生个人的发展趋向,开设切实有效的实用课程,打破“一套培养标准”不加选择采用的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应用型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现行食品类专业选修课程体系的设计,其基础均来自知名大学的现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地方高校尤其地方应用型大学食品专业应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课程体系,使其传统的专业具有职业教学的特色。近年来,西方国家多采用教、练一体的课程模式,该模式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配合企业或政府设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让学生在实践或实训过程中按照职业标准或资格条例进行课程选择,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结合自身实际能力,以社会需求和学校背景,选择合适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进行学习,进而获得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来拓展就业渠道。近年来,随着现代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高校的食品学院为适应其发展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其中一个比较适应地方高校的办法就是开设相关选修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重庆三峡学院作为典型的地方型高校,深入三峡库区,各方面教育资源较为落后,具有典型地方高校的普遍特征。因此,在这类地方型高校无法开展足够深度的理论研究,转型为应用型大学迫切且必须。该类地方型高校在地域上具备一定的智力优势,可广泛参与到本地企事业单位的各类食品技术研发工作。但与其他知名高校相比,其食品学科的实践教学也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实践教学脱离专业实际,缺乏一定导向性。这些问题和不足在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开展以职业证书为导向,开展课程模式的分类,对人才培养课程的项目、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与界定,可理顺实验、实习和实训在校内外平台上的关系;同时,通过将职业证书与教学内容挂钩,以期将缓和转型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对人才的技能型需求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下的冲突,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工作适应期缩短,从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或学校对企业的就业话语权,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年来,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类专业有食品检验工、营养师为主的核心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开设拓展辅助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茶艺师、调酒师、西式面点师、中式面点师、调香师。这些资质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教改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优势分析

由于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贴近实际生产,从应用性上看,其具有以下特点:

2.1 实现专业选修课与证书的对接 专业选修课可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参照国家职业准入目录,开设专业限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选修课进行学习,这些选修课均是以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为基础进行课程编排,如《发酵工程与设备》《酿造工艺学》可以与职业品酒师相挂钩,从而使职业教育和课程教育相互统一。

2.2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的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为达到相关职业资质考评员的要求,也会多深入企业进行自我进修,从而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2.3 有助于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2] 以岗位的职业资格要求为准则的职业技能鉴定采用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方式,可在在学校和教育系统之外形成了1个独立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行社会化管理。鉴定以国家统一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试题主要取自国家题库,使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并及时地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质的真实要求。

3 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课程分类体系构建

应用型教育是一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其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准备教育,且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培养。而通过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分类,有助于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专业和兴趣的充分发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简而言之,其体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构建:

3.1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課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建设过程当中,以前的学科型课程结构体系将被打破,根据“工学结合”原则,按照岗位实质工作任务对相关岗位就业的应用知识、技能要求进行系统科学分析,以此总结出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与应用技术,从而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对现今企业主要生产项目有清晰了解,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一定的体会,使学生自身发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参与实训实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设置实践性强的课程,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缓解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

3.2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即围绕职业能力设计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职业能力要求。如在检验领域,将《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做衔接;在营养领域,将《功能性食品》《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添加剂》等课程与营养师考试内容做联系;将传统的《机械制图》、《食品机械》等课程用CAD制图授课,进一步贴近现今企业的要求。

3.3 以职业标准(要求)为依据确定技能要求 按照国家职业大典规定的要求来规划出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必备技能要求,使学生既能完成学习任务又具有考取相关证书的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再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而是直接以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标准。这样设定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改善单纯应试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与校外知名食品企业合作,设定相关企业入职资格考试,将此作为学生实践和实训考试的成绩标准。

3.4 以工作任务为根本设计学习情境 课程设计着重学习情境真实性的创设,以期提高学生在繁杂的工作中个人判断能力以及進行实际行动的综合技能。在实习过程中,设定情景实验模块,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开展检验、设计和研发工作,把课程所学真真切切的用在实际。同时,聘请企业技术员,为学生设定基于企业实际生产的学习项目,以促进学生实习工作。

4 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课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

4.1 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课程分类体系的调研及课程设计 首先,选派食品专业主要的任课教师前往本地区主要的食品加工、检测及物流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着重调研用人单位对食品专业毕业生的类型需求,并询问相关企业现有人员的工作资质或所拥有的职业证书种类。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正,突出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并结合所需要职业证书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对现有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设计课程内容并撰写课程标准,保证相关职业证书的获得(图1)。

及课程设计的改革方案

4.2 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课程分类体系的建立 根据调研方案,在课程构建上首先选择具有职业证书考评资质的教师担任主要核心课程如《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微生物》、《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穿插职业资质及证书的情况介绍和要求。再将食品检验工、食品营养师和食品内审员等资质证书的要求补充进课程大纲,在设定课程标准时,将学生获得证书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最后,通过教师选择、课程体系构建以及考评结合的方式将作为食品类课程体系设定的重要导向,并进行严格的贯彻(图2)。

5 近期成效分析

5.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工程和创新能力逐渐加强 实践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分类的背景下,毕业生综合素质逐渐加强。近五年方案实施过程中百余学生在国家级、市级、院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2—2016年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中获得1等奖3人次、2等奖8人次、3等奖2人次,多年连续包揽重庆市选拔赛前3名。近5成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得食品检测工、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的学生达100%,2012—2016届食品类专业毕业学生首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5.2 师资建设加强,教研一体化团队逐渐形成,科研成果丰硕[3] 通过建设具有考评资质的教师团队,我学院形成了一个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的科技服务团队,进而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团队示范作用。组织了校级食品学科考评员团队,对本项目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获评重庆市高校优秀教师1名,校级优秀教师或教学骨干6名、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在科研方面,团队成员近3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基金、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取得了巨大成绩。

参考文献

[1]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43-46.

[2]田淑华,李建生.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创新课程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26-28.

[3]韩林,申连长,陈林,等.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以技术研发服务带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0):164-16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人才培养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