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NT-proBNP与6-MWT、LVEF相关性研究*

2018-11-02 09:48刘红娟伏永红袁航静葛兴利纪玉强李毓杰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射血心衰心功能

刘红娟,刘 红,伏永红,袁航静,葛兴利,纪玉强,王 楠,李毓杰

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710002)

主题词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利钠肽, 脑 心室功能,左 因果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抽烟、酗酒、久坐、高盐高脂快餐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日渐增多,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人们忽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直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左心室后负荷的增加,出现心肌肥厚,高血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受损,导致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根据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NT-proBNP检测、6-MWT的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定,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1月31日,在我院心血管病区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选择患者年龄55~75岁之间,其中合并心衰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心衰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标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201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纳入标准:在非用药状态下,非同一日不同时间段3次以上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 mmHg,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除了以上标准还有:根据临床表现患者有运动或者休息时出血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活动无耐力,体征有肺部啰音、胸腔积液、颈静脉怒张等结合胸片、生化检查诊断为心衰。排除标准:急性脑血管疾病、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昏迷、恶性肿瘤、血栓性静脉炎、骨折等肢体运动障碍、体重指数>28 kg/m2、患者拒绝参与等。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其中观察组心功能II级38例、III级30例、IV级25例,其中男47例,女46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研究方法 ①NT-proBNP检查方法:患者入院后1 h内抽取静脉血3 ml送检,经NT-proBNP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操作,检测仪器为Cobs601系列全自动快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罗氏公司)。②6-MWT方法: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测试,测试在长70 m的心血管科病房走廊进行,在病房走廊2端各放一把椅子,中间放一把椅子,以供患者休息,病房走廊每10 m贴有地标和鼓励患者的话语。将抢救车、除颤仪放置在走廊,以便于在进行检测时对发生意外的患者给与及时抢救。在进行6-MWT前,告知患者试验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及存在的风险,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心电监护,测试时工作人员随同患者一起行走,避免外界干扰,如果患者出现心慌、头晕、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立刻停止运动,就地休息。计时6 min终止测试,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患者步行的距离。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入选者均于24 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3.5 MHz,受检者取左侧位,所有入选者取左室长轴切面用 Teichholz法算出 LVEF值。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结 果

1 两组患者NT-proBNP、6-MWT、LVEF水平对比 见表2。观察组NT-proBN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279,P<0.01);观察组6-MWT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8.394,P<0.01);观察组LVEF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6.129,P<0.01)。观察组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6-MWT随着心功能的增加,6-MWT距离逐渐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LVEF%,随着心功能的增加,LVEF%逐渐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NT-proBNP、6-MWT、LVEF检测结果比较

2 观察组NYHA、NT-proBNP、6-MWT、LVEF相关性分析 见图1、图2。对观察组NYHA、NT-proBNP、6-MWT、LVEF之间的相关性对比分析发现:NT-proBNP与NYHA呈正相关性(r= 0.6898,P>0.05);NT-proBNP与6-MWT呈负相关(r=-0.59,P<0.01);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6,P<0.01)。

图1 观察组NT-proBNP与6-MWT之间呈负相关

图2 观察组NT-proBNP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

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报道,中国心血管病人仍然持续增加,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2],这些疾病的终末期都会导致心衰。患者逐渐出现心功能不全,劳动力丧失,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衰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预后差、病死率高[3]。据有关文献报道,传统症状和体检诊断方法特异性可以达到96%,但敏感性仅为49%[4],心衰早期,根据患者入院后的症状体征、患者主诉、遗传病史、既往史、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很难确诊心衰。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假阳性率高,它不能作为判断心功能受损的唯一指标,要参考检查化验结果。现有的一些药物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心衰患者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但心衰早期的诊断,才是关键问题,及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并积极进行干预非常关键,越早开始治疗,病人越早获益。

1988年日本学者Sondon等首先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脑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5],利钠肽因其利钠利尿作用与心衰发生有紧密的联系。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激素,BNP它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最高,心室体积增大及心室负荷压力增加都会使BNP分泌增加[6]。心肌细胞BNP的RNA基因首先合成由134个氨基酸碱基组成的proBNP前体,经酶促反应切基N端26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成为含有108个氨基酸碱基的proBNP前体[7]。高血压病人NT-proB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心功能受损时NT-proBNP与BNP同时增高,NT-proBNP分子量明显较BNP大,稳定性好。在定量分析时,NT-proBNP测定值比BNP 高几倍以上,对心衰患者有非常高的价值[8]。本文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高,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着心功能的增加,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6-MWD逐渐缩短,这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一致[9]。

6-MWT根据患者在6 min内步行的距离长短,评定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此检查要求较多。实验要求有场地,患者病情允许,在进行实验前,一定要告知患者,此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试验过程中,患者可能因为不适中断,因试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可能摔倒等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对某些患者因为骨折、过度肥胖、眩晕等,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不能如实的反映患者的真实运动水平。本文观察组6-MWT 距离比对照组距离小,与NT-proBNP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10],这与临床研究一致。6-MWT步行距离越少,患者心功能越差,生存期短、愈后差。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左心室收缩时的射血分数,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高。本文部分心衰患者表现出LVEF轻度减低或者正常,却出现运动耐受减低或(和)组织充血等心衰临床症状,此类患者一般临床上称之为保留射血分数心衰[11-14],对此类患者的LVEF要客观评价。射血分数还与心脏瓣膜反流程度、室壁运动有关,瓣膜反流厉害,射血分数相对较高,操作人员的水平与检查的仪器也有一定的影响,射血分数不是诊断患者心衰程度的唯一指标,LVEF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判断多项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会随着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NT-proBNP是一项反映心衰的敏感指标,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主诉多、病情复杂变化快,临床表现不典型,NT-proBNP检测为治疗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客观依据。用来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心衰患者的心室重构常伴有心室扩大,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15],NT-proBNP水平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老年人因为感觉、视力、听力下降、性格、基础疾病多、文化知识受限等原因,与人沟通交流少,患者主诉、临床表现与实际往往不相符,容易忽视患者的病情,出现一些意外情况。NT-proBNP不受临床医生和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检测方便快捷,因此NT-proBNP水平可以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进行早期筛选,通过NT-proBNP的检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延缓心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射血心衰心功能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心功能如何分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