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贵 张声灿 曹玉溶 温建斌 郭继彬
2017年,放射诊断患者的CT剂量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列入卫生部门开展的放射监测项目[1]。为了解我市患者接受CT照射剂量的现状,有效保护患者的健康权益,科学实施放射防护管理,通过现场搜集资料,分析数据结果,为上级研究制订适宜的放射卫生标准和规范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当前多螺旋C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T检查的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为了与CT发展的进度相吻合,必须要对多螺旋CT进行合理应用,趋利避害,更好地贯彻和执行防护最优化的原则[2-4]。我们选取二家医院各一台CT作为调查对象,对当年接受CT照射的287名患者进行了剂量调查,旨在通过扫描参数与剂量的相关调查,来促进多螺旋CT扫描更加规范化发展,另外也为政府制定CT扫描剂量标准和扫描剂量自身的优化奠定基础,提供坚实的依据。
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方案》实施。
龙岩市辖区范围内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各1家,CT各1台,接受CT照射的患者共计287名。
在1家三级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中各选择1台CT设备开展调查,每台设备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每一检查部位(头颅、胸部、腹部、腰椎)不少于10例,调取含有照射参数和剂量的DICOM文件信息,填写调查登记表。调查内容包括:受检者的信息(患者代号、年龄、性别、检查日期)、CT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层厚、准直宽度、扫描长度、螺距)、设备显示的剂量结果[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国际放射委员会(ICRP)102号文件,DLP值乘以转换因子K,计算结果得出有效剂量(E)。
《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与国际放射委员会(ICRP)102号文件,中国胸部与腹部增强扫描的CTDIvol分别为 11、18 mGy,DLP 分别为 468、1 787 mGy·cm[5]。
获得的CT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00 kVp或120 kVp,毫安秒80~833 mAs,层厚2.5 mm或5 mm,准直宽度5~40 mm,扫描长度7.5~47.5 cm,螺距0.984或2 mm。
头颅、胸部、腹部各照射部位,对287名不同年龄段患者均进行CT照射剂量调查,对成年人(15~70岁)增加了腰椎的CT照射剂量调查,具体调查例数如下,见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容积CT剂量指数为2.0~54.5 mGy,平均值为(18.4±13.4)mGy,见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剂量长度乘积为44.0~1 320.5 mGy·cm,平均值为(376.5±234.4)mGy·cm,见表3。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有效剂量为0.2~68.2 mSv,平均值为(7.9±3.4)mSv,见表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剂量差异很大,有效剂量最低值0.2 mSv,最大值68.2 mSv,差异约为34倍。其中,成人(15~70岁)接受CT照射的有效剂量最低值0.9 mSv,最大值68.2 mSv,差异约为76倍,平均值为(12.8±17.0)mSv。儿童接受CT扫描的有效剂量差异,1岁以下的婴幼儿剂量差异最大,最低有效剂量0.6 mSv,最大有效剂量39.4 mSv,差异约为66倍。即使同一年龄段同一部位,接受CT照射的有效剂量差异也很大,例如,1岁以下的婴幼儿剂量腹部受到CT照射的最低有效剂量2.9 mSv,最大有效剂量39.4 mSv,差异约为14倍,成人(15~70岁)的胸部受到CT照射的最低有效剂量9.1 mSv,最大有效剂量68.2mSv,差异约为7.5倍。由此可知,当前我市在CT剂量应用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系统管理[6-8],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对剂量进行有效管理[9]。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调查例数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CTDIvol(mGy)
表3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的DLP(mGy·cm)
表4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部位接受CT照射的有效剂量 (mSv)
在各个照射部位中,腹部照射有效剂量最大,平均为(12.8±8.8)mSv,其次是胸部,平均有效剂量(10.6±6.4)mSv。这两个部位受到CT照射后贡献的平均有效剂量之和,占各部位的平均有效剂量总和的73.8%。
CT照射对儿童带来的伤害,比成年人要大[10-11]。统计发现,和王鑫宏等[12]的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在儿童各年龄段中,DLP值并没有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降低,说明我市医院在CT扫描参数的选择使用上并未进行剂量控制,1岁以下婴幼儿CT照射的剂量为(11.7±3.5)mSv,接近于成人平均剂量(12.8±3.0)mSv,说明我市婴幼儿的CT扫描剂量优化问题,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