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永杰 谢汶欣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中语文学科地位的不断提高,语文学习对于阅读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以培养科学思维为主的阅读方式,被高中生逐步应用到自己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做到合理的调整和科学的总结。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如何科学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研究途径
“思辨”即“慎思”“明辨”,对于高中生来说,其知识与能力与初中阶段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思辨能力发展方面的需求,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简单地对文章进行重复阅读和浅层理解,而是要以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辨”,使自己的语文思维上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思维网络,充分利用问题的驱动力、促进学生的交流辩论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 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思维网络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含义方面仍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不同层次认知水平的学生来讲,他们运用的思维方式也不同,在理解文章程度的深浅方面就产生了一些差异。因此,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科学构建自己的思维网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和辨析,让学生进行发散式的阅读和探究,逐一掌握文章中重難点内容,层层深入地把控全局。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会选择将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显然禁锢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挥。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和反思,将阅读理解技巧掌握到位,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 问题的驱动
所谓问题的驱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教师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驱动学生努力去解决问题;二是学生自己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过程,殊不知,这也是对学生实际阅读理解水平的一大考验。例如,学生在阅读《祝福》一文时,有一处场景写到祥林嫂去世时,而作者听到四叔一行人在内室讨论这件事情,教师问道:“‘四叔为何说祥林嫂是‘谬种?”学生内心虽不满文中‘四叔的行为,却也十分好奇这其中的原因,于是纷纷接着下文来寻找答案。到后面,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前后两段描写祥林嫂神态和动作的话进行阅读分析,同样是祥林嫂在摆祭祀用的物品时四婶不满地呵止住她,然而祥林嫂的表现却不同,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祥林嫂前后两次的神态行为差异,然后又问道:“祥林嫂为何前后两次反应如此不同?”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了解到前后两次事情发生的背景,于是进一步总结出原因。在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更愿意主动去文章中寻找答案,获得一定的灵感,进而发表出自己的意见。
三、 学生交流辩论
要让所有的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都能获得知识与经验,教师就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毫无保留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同时倾听他人的想法,然而,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因此,辩论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当支持科学合理的辩论,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和灵感的火花,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实现快速、稳定的进步。
四、 结语
如今,教师越来越关心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思辨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浅层面的知识,尤其是高中生,学生更要透过阅读看到文字背后的灵魂,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思辨性阅读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付诸科学的实践,从而积累有效经验,指导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的涵养,改变枯燥、单调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慎思、明辨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胡建军.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17(4):71-72.
[2]张经纬.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辨性阅读[J].语文知识,2017(15):79.
[3]朱少山.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知识,2015(11).
[4]郑雪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1).
[5]曹荣彬.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5(33).
作者简介:
骆永杰,重庆市,重庆市南川区教科所;
谢汶欣,重庆市,重庆市南川区道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