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体系思考

2018-11-01 07:00杨改红罗宇
求知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概论马克思主义理念

杨改红 罗宇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与“概论”课教学体系紧密相连。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系,既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坚持高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认真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传教育工作。五大发展理念是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关系着国家全局和民族整体发展。“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概论”课必须肩负起宣传五大发展理念的职责,引导大学生坚定对党带领国家健康发展的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2.提高“概论”课解释力和说服力的需要

当前“概论”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认为“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课程,离自己“很遥远”,且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的课程获得感较低。这些现实中存在的困境,影响了“概论”课在宣传和践行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时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认同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和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概论”课教学,可以指导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课程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的契合性,提高“概论”课教学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3.增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需要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现实是成就与问题并行,“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取得了极大规模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在抵达现代性限度之际面临最严峻的危险”[2]。这些问题在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之下被碎片化和放大,使得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不能理性地分析这些问题。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人民主体性,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正面解答了大学生面对当今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困惑。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系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自觉担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五大发展理念与“概论”课教学体系的契合性

1.五大发展理念与“概论”课程性质的契合性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系统为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的主干课程。五大发展理念与“概论”课的这一课程性质具有内在契合性。五大发展理念是以发展为主题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凝练,也是对当前社会发展中问题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对未来我国坚持怎样的发展理念的理性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樹立和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在“概论”课教学中为大学生系统讲授五大发展理念,可以帮助学生从发展理论的角度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成果。

2.五大发展理念与“概论”课教学目标的契合性

“概论”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五大发展理念是辩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二者具有紧密的逻辑相关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但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问题相当突出。放眼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既有成功经验,也有诸如“拉美陷阱”等失败的教训,因此必须深刻反思和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明确回答了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也为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思路,既能帮助学生反思批判现实,又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五大发展理念与“概论”课教材内容的契合性

“概论”课教材(2018年版)体系主要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大部分构成,发展理论贯穿其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在“毛泽东思想”部分,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创造性地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之路,再到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这些理论和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初步认识。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部分,无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发展观,还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发展观点,以及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科学发展观,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论的不断推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论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系的路径选择

1.专题教学式融入

将五大发展理念专题教学式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系,就是根据“概论”课程性质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理论困惑,通过设计专题阐述和梳理五大发展理念,帮助大学生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品格。比如,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是学生比较关心和困惑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既然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又为何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能否取代科学发展观。针对此,“概论”课教学有必要在教材第二部分讲授“科学发展观”时设计教学专题,专门探讨“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既要向学生讲清楚二者在根本立场、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时俱进的产物,又要讲清楚二者在理论和政治定位上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并不是相互替代的排他性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包容性关系,在实践中二者都应得到坚持和贯彻。

2.话语体系式融入

五大发展理念话语体系式融入“概论”教学体系,就是构建五大发展理念的话语体系,包括教材话语体系和教学话语体系。一是充分挖掘和提炼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科学内涵、时代背景和当代价值,阐明五大发展理念所反映的鲜明的国家意志和政治立场,构建充分彰显“概论”课教材体系思想性和政治性的教材话语体系。二是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叙事方式出发,将集思想性和政治性为一体的教材话语体系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生动鲜活的教学话语体系,其目的在于“说服”大学生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五大发展理念教学话语体系的“根本”就在于从当代大学生实际出发,构建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导向的富有生活化场景的教学话语体系,将五大发展理念从关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宏大叙事,转变为可以影响学生每个人现实生活的日常细微。

3.实践教学式融入

通过实践教学法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系,就是通过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教学体验,增强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同和內化。一是可以设计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的“讲中国故事”的课内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能够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经典故事、经典案例,通过课堂讲授和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五大发展理念。二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等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观考察中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三是组织学生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进行社会调研,让学生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增强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四是通过“理念先导,人人践行”养成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做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模范,引导学生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日常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5.

[2]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需要怎样的国际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26(1).

[3]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3).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猜你喜欢
概论马克思主义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用心处事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