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18-11-01 03:04李琨贾立伟石晓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模式互联网

李琨 贾立伟 石晓明

摘要:该文从医学高专院校学生的学情、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现状入手,探讨了“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否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分析并论证了“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后续有关“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型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模式;医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138-03

1 引言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形态,是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重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最有效的途径。“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更新教育观念,重构教育教学环境,重设教学模式,以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教育改革创新的目的[1]。

本文从医学高专院校学生的学情、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否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办法,分析并论证了“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两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为后续有关“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型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2 “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2.1 医学高专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我国高等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定层次,它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性,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而医学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相比,既具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两者共同的学情特点包括:①高专院校的生源来自不同学习层次(包括普招生、对口生)和不同的教育地区(如城市、县城、农村、山区等),致使学生入学前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对于该课程讲解内容的接受能力差异明显[2]。②高专院校学生自律性、自觉性稍差,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往往觉得课程学习过于枯燥、晦涩难懂,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而不同之处在于:①虽然高职高专院校学制均为三年,但医学高专学生的实习期为一年长于其他高专院校学生的实习期,故学习时间短,学习状态比较紧张。②医学高专的先修专业课程多且重要,学生在第一学年所学课程数、学习内容和知识记忆量远多于其他普通高专学生第一学期所学,学习任务量极大。③虽然各高专院校均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医学高专院校为满足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还增加了医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开设的是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另外,医学高专院校女生数量比远高于其他普通高专院校的数量比,而女生对于理工科课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学习。所以无论是从学习时间还是学习内容来讲,医学高专的学生都会面临“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知识内容复杂”三重压力的考验。

2.2 医学高专院校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现状分析

由于医学高专院校中承担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是接受传统教育模式成长起来的,对于这些教师来说,采用传统教育模式来组织教学最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也相对比较成熟。

传统教学模式是我国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形成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教师能够较为系统地组织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完成该课程内容的讲授;而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学习的知识结构较为系统、知识内容比较连贯。然而,随着我们人类文明步入了信息时代,医学信息技术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1) “灌输式”教学现象严重,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

在医学高专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半处于 “教师上边儿讲,学生下边儿听”,“教师上边儿问,学生不愿答”的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灌输式”教学现象严重,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要求单一,缺少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天性的成长,阻碍了其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灌输式”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往往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如若该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缺乏,则无法把握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就会引发许多教育问题。

2) 重基础、轻实用、略难点,“应试”思维阻碍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

在医学高专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目的逐渐变得比较单一(即为学生通过期末考试而教)。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围绕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的,而对于一些实用性强、难度系数大的知识点无法展开讲解,致使出现“重基础、輕实用、略难点”的现象。

由于高校大学生无须面对升学压力,极容易产生“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消极学习思想,还有很多学生采用“临阵磨枪”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转而寄希望于老师考前划重点、讲题目。一部分学生很善于这种学习方式,考试过后一无所获,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应试”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更有甚者,企图通过作弊来应付考试,“学习”二字无从谈起。

2.3 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 信息时代下知识与信息的载体由纸质媒体转变为了互联网媒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与信息的主要载体由纸质媒体转变为了互联网媒体,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也随之转变为数字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人机界面友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己搜索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根据个人的学习需要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教学和学习手段、途径更多样、更灵活,教学和学习方式更加自由,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互联网+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3]。

数字互联网平台不仅成为信息与知识的来源,还日益成为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今天,人们浏览网页的时间远多于读书、读报的时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是网状结构,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是动态的、离散的、跳跃的。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不再只局限于“一间教室、固定时间段、一位老师”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学习活动完全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意老师”的环境下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由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以及所耗费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段在不同页面获取“琐碎”的信息知识屑,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解决了医学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难题。

3) “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够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促使教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教育教學,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3];同时,“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特殊需求,这就要求教师需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突破定式的教学思维,大胆使用微课或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发展建设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由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包含大量的实验课,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可以将课程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划分成不同难度的任务模块并制作相应的微课,对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和演示,对实例操作进行详细解说和操作演示。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微课视频在“线下”和“线上”进行学习,只要计算机入学水平稍差的学生肯主动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就一定能追赶上来自较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易出现 “重基础、轻实用、略难点”的问题。

3 “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教育”模式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其主动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又兼顾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接下来,本文从微课自身特点、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特点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3.1 微课短小精悍适合应用于教学

微课通常是围绕着一个知识点由教师录制的时长在5-10分钟之间的教学视频[4]。相较于动辄45-90分钟时长的教学视频来说,微课不仅教学时间更短,而且知识针对性更强,其教学内容只集中在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或是典型问题,内容精简但重点突出。另外,由于微课的存储容量比较小,文件格式(如avi,swf,flv,mp4等)多为互联网平台支持的主流媒体格式。微课视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观看和学习,学生可以跳脱出时空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的内容进行学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灵活性。例如,我校学生受制于学制和课程时间的双重限制,上机练习的时间极其有限。对自己课上没有理解清楚地地方,学生在家或寝室利用课余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参照微课视频讲解的内容进行练习,还可以预习或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确定了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

3.2 微课制作技术简单极易应用于教学

制作微课视频的常用工具有很多,其中Camtasia Studio、Snagit(视频捕捉专家)这两款软件应用最广且简单易学。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只需安装好微课制作软件,连接好麦克风,利用鼠标或键盘进行操作,点击“录制”按钮就可以完成微课视频的录制。如果有的老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稍差的话,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利用微信录制微视频,将其发布到个人日志当中,以供学生参考学习。

除此以外,PowerPoint2010以上版本还能够使用“录制幻灯片放映”选项来制作微课视频。在连接好麦克风的前提下,只需在讲课的时候选择“录制幻灯片放映”,PowerPoint就可以自动地将教师所讲内容、翻页动作以及讲解语言同步制作成微课视频发布。当然,教师还可以坐在家中,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手机直播软件在线进行视频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授课方法。微课制作方法多样,简单易学,极易将其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教学活动中。

鉴于微课制作技术简单,极易被广大教师掌握和使用,故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

3.3 课程特点决定“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教学可行

医学高专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与卫生信息技术》课程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实践操作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上机实践操作,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章节为依据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难度的任务模块,制作出针对不同知识点、重难点问题的微课视频资源。利用微课资源对实例操作进行详细解说和操作演示,并对各操作的要点和技巧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和梳理,让学生更有目的的,更有效地去学习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此外,除了制作讲授类或演示类的微课,还可以制作诸如问答类、讨论类、练习类、测试类的微课视频,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时间的各类学习需求。因此,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其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

4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它的应用能够为信息时代下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必将成为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 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 2015(5):5-9.

[2] 李琨,贾立伟.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研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2):239-241.

[3] 李琨,贾立伟,贾福运.互联网+时代下Web3D技术给医学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甘肃科技, 2017, 33(20):42-44.

[4] 罗伟科.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职业教育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信息化建设,2016(7):65-67.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模式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