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箐
话剧《断金》讲述三个素昧平生的男人,从晚清末年到新中国解放后这段日子里,因机缘巧合碰到一起,在老北京新开市的东安市场上,由结拜兄弟变为陌路人的故事。剧中三个主角富小莲、魏青山、贵宝,分别由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饰演。看完这出戏,对剧中人物有了偏好,对戏本身也有了些心得。
最喜欢的人物是那看似平常却不做作的富小莲。原先是响当当的贝勒爷,因家世变故,成了一介白衣,却活得通透明白——因为经历过了大起大落,看透了出人头地的虚无和斤斤计较的无知。在他看来:“志向的大小,不在眼前。惊涛骇浪总会被浪沙掏尽,倒是涓涓溪流,无声无息地悄然入海,汇聚成了真正的大浪,直奔大海。”
与他不同。剧中的另一位人物魏青山,是一个怀揣野心、不安分的生意人,一心想着将生意做大做强。他为了出人头地、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不惜牺牲亲情、友情、道德。他瞧不起富小莲。在他看来,守着一个破写字屋、小心经营着“百草堂”的富小莲,是没有志向和见识的人。他一再怂恿富小莲扩建或让他扩建。富小莲不答应,他就唆使地痞流氓想着法子把富小蓮赶走。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当他将地摊买卖做成创立了字号的大生意时,东安市场的一场大火将他的家业熊熊烧尽。只是,他不但不哭,反倒是更兴奋了。因为,他看到的是“火了”!
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志向,这本无可厚非。但若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认为的大志向,不顾情义与道义,那最后他必定成为孤家寡人。德行不在,志向又能长久到哪儿呢!当魏青山挑剔富小莲不求上进时,富小莲的回答耐人寻味:“四万万同胞,要个个都想着拔尖儿,还不戳死你呀。”
关于这出戏的另一个心得,是如何诠释朋友间的义利观。有道是:兄弟齐心可断金。可是,不同的志向指引了不同的人生。兄弟三人,终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断了情,而非断了金。在魏青山失意想跳井时,富小莲和贵宝想着法子开导劝解他。落难时人心脆弱,很容易走近,没了防备和利益,三人成了拜把兄弟。可十年过后,富小莲的淡泊、贵宝的游手好闲、魏青山的贪婪,让三人渐行渐远。
情义与金钱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在这出戏里,我看到了三种:
一种是,为了情义,金钱散尽也在所不辞。就像富小莲在魏青山落难时说的:“要是楼没被烧,散伙就散伙。可是你连楼都没了,这时我绝不能退伙。”另一种是,为了金钱丢了情义。就像贵宝为了跑单帮挣点儿钱,将怀着孕的女人丢给了富小莲,无情无义地走了。又像魏青山,为了征地扩建,不惜变着法儿赶富小莲走,根本没有情义可言。再有一种是,面对情义的背叛,仍能以德报怨、以情相待。还是富小莲,为了兄弟情,他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贵宝的女人,即便被街坊四邻非议,让他终其一生尊崇的道德、礼数、面子俱无。为了兄弟情,富小莲在魏青山穷困潦倒时,仍愿意代写书信、递上一碗热茶,默默倾听魏青山的忏悔。
我以为,情义无价,既是情义无对价,更是情义不可估价。情义有时是一种执念。看似不公平的,在时间的长河中,有情义在,总能找回一些公平。何况这世上原本没有绝对的公平,倒是有些马太效应,越卑微与悲催的人,越被命运所轻贱。也许,只有心里有执念的人,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赢回一点公平。
忽而感悟,此剧取名为“断金”,意味深长。要断的是金钱的欲望,在生意越做越大时一场火让欲望戛然而止,断了赚钱的念想。断金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在患难时,情义堪比金子,可到了发达时,如金子般的情义也断了,断得彻底,断得没了光芒。
这出戏的时代更替有五十年,由清末到民国再到解放初期。但不论多少年过去,长久的永远是人心中坚持的真善美。金钱,起落问注定会没了声响。人存在的意义,也在五十年后鲜明地呈现了:坚守一份执着,回报的才会是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