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盈,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受国外“慢综艺”火热的影响,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携手合心传媒共同推出了《向往的生活》,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走红,深受好评,开创了国内“慢综艺”先河。本文阐述了在泛娱乐化环境下生活体验类与文化类慢综艺的回归,分析了慢综艺产生的原因、节目特色、发展期望,以期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一、慢综艺产生的原因
纵观近十年的电视节目,综艺节目一直处于收视霸主地位,无论是选秀节目《超级女生》《中国好声音》,还是《奔跑吧》《爸爸去哪了》都在抢明星、炒话题,类似节目遍地开花却在内容上毫无大的突破,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进入了收视疲软期。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快综艺开始难以满足受众的情感宣泄。受韩国《三时三餐》和日本的《自给自足物语》影响,东方卫视、湖南卫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携手合心传媒共同推出了国内首档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播出后引发收视热潮。
这类节目不设竞技、讲究情怀,强调自然真实的状态、简单朴实的形式。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用“慢”定位:“满荧屏都是明星玩游戏的氛围里,这些节目都是慢下来,静下来,读信、背诗、朗读,用稀缺而有价值的内容做电视。”笔者将慢综艺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生活体验类,以首档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以及后续之作《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为例;一种是文化类,以大型原创类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本土化改造最为成功的范例《见字如面》等为例。
“慢综艺”恰逢其时,是对都市生活中目标人群的准确定位,寻找高强度、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与质朴、安宁的“乌托邦式恬静生活”的一个“平衡点”,让浮躁的内心沉淀下来,体味生活,感悟文化。
无论是生活体验类还是文化类节目,都是一种精神沉淀,最根本的特点是削弱设计感,回归真性情,不仅节目内容节奏慢、冲突小,而且反思生活,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嘉宾真实的一面反映在荧屏之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贴合受众的情感需求,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中国媒体广告刊例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度收视率为1.46%,市场份额6.48%,在省级综艺节目中排名第8。湖南卫视《中餐厅》首期便取得了CSM全国网收视率1.36,份额8.7%;城域收视率1.52,份额9.04%的成绩,创下同时段第一,可见慢综艺存在很大的市场。
二、慢综艺的节目特点
(一)满足受众的乌托邦式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类节目,以慢节奏、真生活、自然生存状态为主,建立“现代田园乌托邦”式生活,将拍摄地点设置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晰、民风质朴的农村田园,回归生活本真,没有都市的繁华与焦躁,没有雾霾的伤害、车房的压力,轻松、自由、放飞自我的生存环境成为都市繁忙人群的精神寄托。慢综艺通过放大MC与嘉宾之间的细节故事,表现明星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动物等其他元素的加入,致力于释放快节奏的生存压迫感,构建受众不能实现却向往的生活方式。
以湖南卫视打造的《向往的生活》第一季为例,导演将节目拍摄地设置在北京郊区的农村院落,并在周围种上农作物和蔬菜,三位MC需要下地劳作,搭灶起火,用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平淡的日子中迎接各自的明星朋友,劳作、点菜、待客、叙情成为蘑菇屋的全部生活。试想在中国历史中文人雅客追求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物物交换,吃饱穿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晒着午后暖暖的太阳,逗逗狗、养养花,约几位老友,做一桌好菜,浅酌一杯酒,共唱一首歌。
《向往的生活》中通过嘉宾之间的故事与谈话,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静静地展现原汁原味的生活。《见字如面》用一个讲台、一封信、一段讲述带领观众走进一个个久违的历史片断。信是一人言,人们通过真实的信件内容,去体味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物对待不同事件的思考与选择,给了每一个受众多样的生活情景假设,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乌托邦式”生活呢?
(二)契合观众的文化情感需求
主持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道:“文化情感类节目当下的蹿红,说明受众对于这类节目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慢综艺这股“清流”在充分了解当下受众的心理诉求之后,用自然演绎生活,用真实打动观众,用文字传递故事,用情感回味人生。
为保证一档节目长久的生命力,其必须要有本土的文化、情感、理念作为支撑,契合受众的情感需求,创造地域文化特色。央视精心筹办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以及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等一系列的文化匠心节目直击人心。节目尽可能地降低了“秀”的成分,体现了“真”的价值,而文化类慢综艺活动更是将文化这种深深浅浅的体味与心得浸润在一封信、一首诗、一段朗读中,这类节目没有恢弘华丽的舞台布置,没有激烈角逐的紧密赛制,没有刻意消费天价明星,它们用文字、用语言、用诗词、用情感打开了文化价值的心门。
《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等生活体验节目中,旅社服务人员与游客之间亲切友好的互动,烤肉、游玩、唱歌,说出你的故事,每一个场景都是真实生活的加工,节目组通过明星将日常暖心的瞬间放大地表现出来,引起与受众的共鸣,勾起一波回忆杀,填补内心的情感缺失。
快节奏的生活造就了情感的缺失,大多数的普通人如今只能将自身的情感宣泄到节目之中。慢综艺的到来,让一部分人真真正正地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短暂挣脱出来,满足了自身情感的诉求,這才是慢综艺热播的根本原因。
三、慢综艺的发展困境及建议
(一)发展困境
一方面,慢综艺扎堆出现,节目内容形式的同质化也已成为无可避免的难题,在被指责抄袭国外综艺节目的同时,国内如何避免竞相模仿抄袭呢?“慢不下来”成了很多节目的通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慢得徒有其型,而失去真意。另一方面,受众收看节目的第一目的还是为了放松身心,如何将慢综艺做得更具有趣味性,平衡好设计与无设计的平衡,是摆在所有电视人面前的一大难点。
(二)发展建议
所谓的慢综艺是相对于紧张、刺激的快综艺来说的,但究竟如何去做慢综艺节目似乎目前没有准确的流程与标准。剔除戏剧张力强烈的游戏冲突,慢综艺的生命力可能来源于“生活共享”。《向往的生活》中,黄磊说过“平凡人生烟火气”,大概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踏实感可以给人带来满足与幸福。节目通过简单的主题设定、精心的后期编排与新颖的潮流元素,让观众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体味易于忽略的温情,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
但是,目前扎堆出现的节目在主题上似乎都倾向于旅店经营上,《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等都是以经营餐厅、客栈、民宿为节目依托,靠明星经营生意来体味生活。在运作的过程中,这些节目似乎只是打着慢综艺的旗号,并没有真正实现“共享生活”的真实与感动。《亲爱的客栈》曾一度以“陈翔哭了”登上热搜,《漂亮的房子》编导剧情设置明显。慢综艺的走热已经呈现了内容同质化、节目制作粗糙化的倾向,要想保持节目的生命力,还是要立足于“慢”的核心内涵,通过对受众的调查,打造精品节目。
在慢综艺的步调中,本土化创新尤为重要,《向往的生活》之所以为受众诟病,不外乎其与韩国综艺节目《三时三餐》相似度极高。《见字如面》恰好就做了很好的本土化创造,不同时代的信件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脉络,其文字所承载的必然是中国故事、中华文化,这在节目效果里尤为显著,产生的文化情感共鸣使得它广受好评。
所以,人们可以引进国外节目,但是要立足于本土化改造,形成独有风格和内涵。将中国文化根植于节目内容之中,旨在与受众产生思想情感上的价值认同感,其既要有真情,又要有趣味性,营造真善美的情感氛围,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做真正受人喜爱的暖心节目。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高芊芊(199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