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君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莆田 351254)
现代社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切实的技术基础,让移动学习能够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具体实现形式服务于广大学习者。以微信这一媒介为手段的移动学习可否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以及运用的途径如何,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以期弥补当前固有式教育的缺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对当前固有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微信移动学习的改革,首先需对当前高职院校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1.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又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对高职公共课英语教师而言,极为严苛。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英语教师都是英语语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没有一人具备双师素质和行业背景,对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不了解的大有人在。
2.教材设置没有高职特色
各出版社推出的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形式过于单一;应试倾向严重,主要为各类英语等级考试服务,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所教授的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偏离了教学目标[1]19-20。同时,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专业建设上,公共英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对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很好地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应职业教育的特色[2]17-19。如何让公共英语课既有专业区分性又不和专业英语重叠,这也是教材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1.生源基础薄弱
在招生人数受限制和招生压力逐年增加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打开各个渠道招生。笔者所在学院的生源就有多种:高三毕业通过高考入学的普通高中生;高中或中职学生通过高职单招考试录取的春季生;招工招生一体化的二元制等等。学生大多发音不准,属于典型的“哑巴英语”或“聋人英语”。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更谈不上实际应用能力了, 有的连一句完整的英语语句也写不出来。正如前总理李岚清所说:“经过了8年或12年的英语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不能和外国人直接进行交流。”[3]
2.英语学习动机不明
在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中,44%的学生直接表示他们对英语乃至所有学科都没兴趣,认为自己来读大专就是因为不愿学习;14%的学生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苦于基础太差,又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付出的努力没收到预期的效果,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由积极学习变为消极甚至放弃学习;35%的学生虽然对自己严于要求、努力上进,但看不到学习英语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多数认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根本没有机会使用英语,花时间学英语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花在专业课上;仅有7%的学生表示热爱英语,了解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对今后个人发展的作用,并且愿意为了学好英语而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近两千名大一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除了5位同学持有的不是智能手机外,其他问卷对象都有一部甚至两部智能手机且百分百在手机上安装并使用微信,一部分同学还有两个及以上的微信号码。学院内所有建筑都提供多种运营商的WIFI接入,这也为微信的运行提供了便利的网络环境。
通过调查学习情况分析显示: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做出能够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改革,而微信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较大的时间比重。赵敏总结了移动手机学习英语的优势包括了便捷性、网络性、交互性、丰富性、个性化以及强大的学习管理[4]14-15。王敏等也通过对其所在大学在校生进行详尽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得出“高职学生对移动终端的拥有率和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基础条件”的论断[5]19-22。因此,笔者试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微信承载移动学习资源,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以期通过实验性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改善当前英语教学现状。
因为技术条件和目前试验领域的制约,当前,微信当前只能是新型辅助教学工具,无法取代课本,更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目前,笔者所在学院使用的是全院通用的英语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实用综合教程》,如何把英语课堂变的既有专业区分性,又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把微信用于高职英语辅助教学,旨在借助非正式学习的补充来解决这一问题。非正式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传统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是传统学习的辅助,也是正式学习的延伸。非正式学习是在传统教育教学形式外,不限制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使希望获取知识的学习者能够在做中学、走中学、甚至玩中学[6]78-80。
因此,在进行设计微信学习资源时,可借鉴非正式学习的特点为学习者创造轻松便捷的学习内容和环境。
根据前期问卷中调查对象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及对使用英语微信订阅号的预期等数据的反馈,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移动学习内容设计应考虑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微信订阅号中的学习资源尽可能碎片化发布,订阅者每浏览结束一个讯息还能够便捷地重复学习,充分体现移动学习的特点。第二,在学习资源形式上,目前图文形式的资源已经日趋成熟,接下来应对视音频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与设计,为学习者提供立体形象的优质学习资源和内容。第三,在资源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所设计的学习资源的大小,以便将学习资源推送给订阅者后,学习者无论是在稳定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下,还是在使用自身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流量情况下,都能够流畅使用[7]27。
比如,现行通用教材第2册第6单元的主题是“ Generation Gap”,相对于教材里的简单介绍,可以通过微信补充网络上大量的新鲜图片材料,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图文视音频内容(见图1),充分发挥移动学习资源表达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图1 通用型内容扩充示例
学院现有包括工商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等在内的8个下属学院,在教材中碰到与所教授班级专业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微信来进行与专业知识的挂钩。如第2册第4单元的主题是“Daily Shopping”,对于电子商务的学生,通过微信向他们推送“The step by step process of shopping online” “BUY+”等,这是基础课英语教师力所能及的让英语与学生专业结合的举措(见图2)。
图2 专业内容挂钩示例
以上两点是笔者在做微信移动学习资源准备时的切入点,以此为宗旨,完成了《实用综合教程》微信推送的移动学习资源准备(见图3)。
图3 “英微有你”移动学习资源界面
由于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较为有限,为了极大丰富微媒体的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笔者所在的技术团队主要依托云服务技术与HTML5技术,使用国内某知名“快站”服务进行微站建设,通过微站与微信的公众号绑定实现两者的互通,丰富公众号所承载的资源内容见图4。
图4 开发界面图
该微站可以实现跨平台、跨系统、跨移动终端运行,页面设计采用响应式页面设计方式,结合文字、音视频等资源,所建站点兼容所有主流移动设备。平台实现了微信、微站、微社区的无缝连接,极大拓展了平台的交互功能,满足在教学过程前、中、后期对平台的不同需求。
向学生推荐国内外较知名的“网易公开课”“慕课网”以及TED等优秀的移动学习资源,将移动学习的概念输入学生脑海里。在学生对移动学习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把上述微信公众号作为课堂的教辅工具介绍给初入大学的学生。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多数缺乏自我督促和约束能力,所以笔者所采用的是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资源的日常推送与检验。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性学习,笔者的收获如下。
以往的教学进程中,虽然也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但由于缺乏监控的途径和力度,所以这一任务实质上是空口白话。现在通过微信这一监控手段,对施行者来说,是一对十、一对百的编辑推送工作,但对受众来说,却有着一对一的管理效果。在预习和复习都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翻转进入课堂,课堂上出现的不理解或要拓展的内容在课后得到切实的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显著提高。
微信是对教材内容的合理结合与补充,丰富学生接触到的真实语料,提高输入的水平,从而增强了学生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等能力。
习惯成自然,一开始的微信辅助学习过程势必是一个需要在课堂上检查和强调的教学任务,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习惯了这一工具的存在并体会到了这一方式的好处,便会自主的学习和完成任务,从而有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与专业或者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推送内容,投学生之所好,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所裨益。
总之,建构英语自主学习微平台进入高职英语辅助教学的益处是明显的。一是90 后的学生们多数为“手机控”,兴趣在于互联网的丰富多彩,微信辅助学习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二是互联网上学习知识丰富,学生只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方向,缺乏思辨能力,学习效果不理想。微信推送的学习资源是在教师的有效过滤和选择下的产物,有效地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和改善了网络内容的混乱。三是公共基础英语课教师缺乏专业课知识的缺憾,也在网络的帮助下得到很好的弥补。
这一教学模式如要推广开来,所面临的难点有:一是新的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具不会永远新鲜,还需要依靠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需要编制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去收集整理编写输入的语料。二是整个微信公众号的建立运行和维护,所需要的技术力量不是单靠英语教师可以完成的,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金钱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与各门学科的具体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资源的丰富共享和教育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