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探索

2018-11-01 06:26
江苏教育 2018年63期
关键词:晨光共育家校

家校合作共育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是营造积极互动、沟通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的健康发展。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年会报告》中提到了家校合作共育的价值与意义,他说:“家校合作共育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确实,在信息化、价值多元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受教育的途径日趋丰富,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的模式已经被打破。加上家长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他们一方面对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期待,另一方面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也日渐增强,这在为学校教育提供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教育伙伴,应成为当下班主任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课程缘起——只为遇见更好的“晨光”

刚来到星河实验小学时,我便发现班主任邀请家长来校授课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一种常态。于是,我也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邀请学生家长走入学校,走进班级,为学生们带来书本之外的知识。因为授课时间设在早上,所以我就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晨光课程。

第一学期,我还不太清楚这段家长授课时光具体怎么安排,所以就让班级家委会会长自己决定。家委会会长的安排大致分成两部分:单周,爸爸带着孩子们玩经典科学游戏;双周,妈妈带着孩子们观看《霍金的宇宙》视频。内容均围绕科普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但时间一长,我发现学生们对“晨光课程”不再满怀期待,每一次都是那几个男生兴致勃勃,其他的人则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询问原因,有的学生说科学游戏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有的学生说《霍金的宇宙》的播放时间间隔太长,每次都只能观看一点点,一点都不过瘾,总有断片的感觉。

“那你们期待怎样的‘晨光课程’呢?”我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我希望每一次的主题都不一样,不要总是关于科学知识。”

“课程内容得是爸爸、妈妈擅长的,不然他们就讲不好。”

于是,在第二学期开学前夕,我召集家委会商讨新学期相关事宜时提出了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家委们一方面觉得“小毛头们”要求高,感觉有压力,一方面满怀信心,决定接受挑战。就这样,我对班级的“晨光课程”进行了改革,建构了新的“五3依米晨光课程”(因为班级中队名称是“五3依米花”),内容见表1。以为实施起来应该不是特别困难,如今回望,却也是突破了层层关卡。因为我要求按照学生学号,每个家长轮流主讲,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站上讲台便能从容“应战”的。这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必须做好相应的辅助和指导工作。

表1 五3依米“晨光课程”框架

1.主题怎么确定?

掐头去尾,在学期初“晨光课程”上什么的问题上,经过与家委会讨论,我们确定了5个方向,也就是表1中呈现的“生活篇”“家乡篇”“导读篇”“创业篇”“世界篇”。然后轮到15个学号的家长自主申报上课的内容。有的家长很快便确定好了自己上课的主题,比如遥遥的妈妈是社区医务人员,针对一些学生刷牙不到位、龋齿多的现象,决定给学生们讲讲正确的刷牙方法;小北的爸爸是大学化学老师,所以他决定引导学生们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用品;小贺的爸爸喜欢足球,恰逢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所以准备给学生们讲讲“世界杯”……但也有家长不知道自己该申报哪个板块,上什么内容,比如雷雷妈妈。我就问她平时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做什么工作等。她回答说自己在饭店工作,我灵光一闪,提议道:“现在人们对饮食卫生十分关注,‘地沟油’这个话题比较受关注,你能给孩子们讲讲什么是‘地沟油’吗?”她一听欣然答应,说自己可以做到。上课的那天,雷雷妈妈不仅制作了精美的PPT,还带来了实物——一瓶合格的食用油和一瓶地沟油。通过讨论与观察,学生们了解了“地沟油”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辨别方法。

就这样,在选择课程主题时,我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当家长想不到自己能讲什么时,我就给予家长及时的引导,以保证课程得以正常、系统地开展。

2.课怎么上?

回顾自己初登讲台的时候,其实对于怎么上课也是茫然的。一节课的内容怎么安排?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么开场、怎么过渡、

二、课程实施——请让我来帮助你

一学期的“晨光课程”,内容也不复杂,本如何收尾?现在站在讲台上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那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但对于家长来说,难得走上讲台,不知道怎么上课是在所难免的。这时,作为班主任的我选择参与到他们的备课中去。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家长,我和他们一起设计上课内容。比如小戴爸爸,他自主创业,开发玻璃钢、美陈产品,准备介绍公司团队正在研发的相关产品。我的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什么是“玻璃钢”?什么叫“美陈”?产品的主要用处是什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其实,我的问题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串联起来,一堂20分钟的课就内容充实了。小戴爸爸听了我的建议,回去认真地备了课,从自己的创业故事导入,然后逐一介绍“玻璃钢”和“美陈”的相关知识,最后总结时鼓励学生们要有创新思维,要善于发现。因为讲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凝聚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所以20分钟对小戴爸爸来说似乎远远不够。讲的人兴致盎然、神采飞扬,听的人也是津津有味、两眼发光,可谓是一节成功的课。

参与到课程设计中为家长解决困难,一方面锻炼了我的课堂组织能力、与家长的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在学生心中树立了更好的形象,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比如上文的小戴,本来爸爸每天忙,小戴由妈妈照顾,和妈妈感情深。但自从爸爸来上了一堂课,他对爸爸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家人的关系更和睦了。

三、收获反思——明天会更好

家长群体中不乏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每个家长在生活中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对于学校而言,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和家长一起确定主题,一起备课、上课,对每个家长、每个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家长日常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家长而言,通过“晨光课程”,家长直面课堂,既过了一把“教师瘾”,亲身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更能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对学校、教师的宽容、理解也会在无形之中传递给孩子。而对学生而言,爸爸、妈妈参与到班级中来,会让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比如班上的小娅,当她妈妈一再为要到学校上课担忧的时候,她坚定地站在妈妈身后,表示愿意帮助妈妈,和妈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当妈妈在她的鼓励下终于战胜恐惧,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她和妈妈一起拿着“课程导师证书”合影留念,笑容是那样甜。

所以说,每周的“晨光课程”虽然留给家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让所有参与者产生了精神共振,受益匪浅。下学期,“晨光课程”还将继续,如何使其开展得更好呢?我有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精心选择主题,让“晨光课程”为打造班队特色服务。

在“晨光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当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元时,课程立马又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期待。下学期若将该课程与班级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或许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前我们班级正在创建“动感中队”,如何让班级“动”起来,从哪些方面着手设计带动学生们“动”起来,使班级中队充满时尚、活力四射,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若能赢得家长们的认可,我相信家长肯定会协助教师寻找相关教育资源。

2.鼓励全体参与,让“晨光课程”成为全体家长共同的课程。

一个班3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不同的,每个家长的经历和见识也各不相同。这个学期,15位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下个学年,我要鼓励更多的家长大胆尝试,参与其中。这样便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家长,也让每一位家长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所在的集体、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更让每一位孩子从中受益,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3.引导团队互助,发挥集体智慧,丰富课程形式。

课程,可以是一个人的课程,也可以是一群人的课程。一个人行走,力量有限;而一群人行走,可以抱团生长。为了丰富课程形式,我将建议家长们以团队的方式开发课程内容。比如围绕中华美德、经典阅读、生活技能、未来科技、益智游戏等,让志趣相投的家长们加入同一个团队,共同思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等。这样化零为整,学生接收到的相关信息在一段时间内也相对更加集中,印象更加深刻。

“晨光课程”让家长走进了班级、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的伙伴、教育团队中的一员。每周短短的20分钟只是家校合作共育的开端,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大胆地把“晨光课程”拓展到午后,将校内课程拓展到校外。相信只要合理规划,家校合作共育的前景会更加广阔,而学生在家校合作共育良好的氛围中也必能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晨光共育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晨光
晨光与小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晨光
晨光